李華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我國對教育越來越注重,對小學教學提出了更多要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實性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實性的問題,合理提出了確立數學的現實性教學,把數學教學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小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欲望,使之能夠用數學思維來思考周圍事物。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現實性研究
要研究數學的現實性,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什么是數學的現實性。推動數學發展的主要動力一方面是生產、生活、科研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數學本身的邏輯。這二者共同規定了數學必須面向實際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物理學家伽利略曾經說過:“自然界的偉大的書是用數學語言寫成的”,“我們生活在受精確的數字定律制約的宇宙中”。生活之中處處體現著數學的應用。當代數學教育界也呼吁:“數學教育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系起來,學習有活力、活生生的數學”。
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在應試教育制度下,小學數學的教學偏離了現實性的發展道路,與實際生活脫節,這就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內容只局限在書本,學習方法單一,往往生搬硬套現有的公式,失去了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方式,學生的創造力受到壓抑,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所以我們需要加強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研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日常生活與數學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營造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分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邏輯思維。
一、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實性的問題
1、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與生活脫節
首先,小學數學過于注重基礎知識的和基本技能的學習,習慣采用題海戰術和同類型習題重復性的練習提高學生的做題水平和做題技巧,強調純粹的理論知識而脫離了實際生活。這種情況也導致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具有自我封閉性,成為了純粹的做題機器,而忽視了邏輯思維能力的鍛煉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其次,數學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而被理解為公式、定義等的集合體。數學有著重要的思維訓練功能,數學能鍛煉學生的思考方式,能讓學生看問題不僅僅停留在方法的表層,更能透過表面去分析問題、思考問題,使得思維更加深刻理性。但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數學的學習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差異性和學習特點、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甚了解,所以往往不能根據學生的差異化來實現教學的差異化。
2、教師單一的教學方式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傳統的數學教學是以教師為核心的灌輸式教學,教師單向的知識傳播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方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枯燥無味,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缺乏溝通和平等對話的機會,導致學生沒有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最終也抑制了學生思維的發散。
3、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只關注學習結果無視過程價值
教育的本質不僅僅是知識的教育,更是人的成長與發展的教育。就小學數學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既應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也應關注過程與方法以及學生價值觀的構建。而傳統的教學把學習看成純粹的知識掌握的過程而不是一個情感體驗和價值觀建立的過程。這樣一來,數學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只是冷冰冰的抽象的概念。
二、確立數學的現實性教學
1、數學教材要與社會實際生活緊密相連
首先教材的內容應緊密聯系生活的實際,構建科學合理的教材內容。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應該應該構建符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認知水平的知識結構,加強邏輯思維、創新能力、統計學應用等方面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數學在學生生活中的應用與滲透。其次,注重培養兒童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計算能力。最后,針對小學階段兒童的情感特點,對學生進行數學審美的教育,促使學生從數學的學習當中獲取快樂和成就感,幫助樹立不畏困難、嚴謹踏實的品質。
2、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
赫爾巴特的“教師中心”的教育思想影響深遠,中國的小學教育也不例外。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是知識的傳播者。現實化教學要求教師應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應中盡量避免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而是將實際生活中發生的案例引入教學講解當中,由淺入深進行詳細的論證,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另外,教師還應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和平等對話的機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討論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的發散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還應對班級里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了解,把握好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在保證整體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對個別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輔導,或者鼓勵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3、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
傳統的以分數為準的教學評價體系已經不適應教學現實性的發展要求了,教學過程是具有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的,單一的評價標準忽視了知識的多樣性和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應該根據現實性的特點建立新的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小學課堂教學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水平和技能掌握程度進行評價,還應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態度以及思維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保證評價標準的開放性。
結束語:
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應用于生活,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具體的社會實踐當中去。因此,不管是學校還是教師、學生都應認識到數學的現實性意義,將數學的教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竇瑞蘭;;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研究[J];赤子(中旬);2013年08期
[2]李杰紅;;淺談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重要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年11期
[3]楊德智;;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生活化數學情境[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年14期
[4]王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研究[J];赤子(中旬);201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