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薇+王愛鳥
[摘要]在新的貧困形勢和精準扶貧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在扶貧項目績效評估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扶貧項目績效評估體系是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文章從實際操作層面對扶貧評估實踐進行總結,從工作機制層面總結扶貧績效評估存在的問題,繼而提出精準扶貧績效評估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精準扶貧;績效評估;扶貧項目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4084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實現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的重要條件。當前我國尚有7000多萬名貧困人口,到2020年要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扶貧攻堅形勢嚴峻。是否具有科學的評價體系和方法,是測度扶貧任務成效的重要尺度。
1精準扶貧績效評估體系的建立
按照精準扶貧政策的內容體系和解讀,包括精準扶貧的主要途徑(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結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實際評估需要,確定瞄準扶貧對象、精準措施到戶、精準資金使用、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脫貧成效五大一級指標體系(具體指標見下表)。
2精準扶貧績效評估的機制問題
根據上述指標體系,在實證研究中發現,精準扶貧績效評估的主要困難在于數據的獲取和評估的公正進行。
21評估數據缺失
扶貧績效評估中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必不可免,這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但實際研究中,獲取數據和處理數據成為最大的難題,直接影響了績效評估的進行。比如,對于已經通過創業脫離貧困的家庭,沒有及時從貧困檔案中刪除,而對于因病或因學導致的新的貧困家庭,未能及時將其納入貧困戶檔案。總的來說,貧困戶檔案數據存在數據不全、信息不準、更新不及時等問題,導致績效評估以及管理過程中,無法識別真正的貧困人口及其分布,也無法理清致貧的具體原因,更無法提出針對性的脫貧措施。
22評估機構缺失
目前,扶貧項目的績效評估的組織實施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一是多部門聯合,由審批部門即省、縣扶貧辦,聯合其他機構如統計部門以及地方政府開展對項目的監測和評估;二是由扶貧項目實施部門即地方政府的組織財政、審計等相關部門,對項目進行評估。可以看出,從國家到省級再到地方層面,都沒有設置專業獨立系統的扶貧項目評估機構。執行機構的缺乏,導致扶貧評估制度、計劃、方法和相關職能的缺失,將阻礙功能完善評估體系的形成。
3精準扶貧績效評估的改進建議
31明確指標要求,提高數據質量
評估數據的缺失主要是扶貧管理者因為不知曉評估指標的具體要求而沒有做好數據統計和整理工作,因此提高數據質量首先應該是明確各項評估指標的數據需求,明確所需數據的獲取方法和標準,安排專門的負責人按照數據要求收集積累相應材料。數據采集整理應該從扶貧項目執行的基期開始。只有指標要求明確,定期采集整理,管理者才能精確無遺漏地整理相關數據。再者,數據信息的整理是一個復雜持續的過程,涉及的方法途徑也是多種多樣,因此,應該對數據采集的負責人定期進行專業培訓,加強評估標準、評估方法、信息收集等方面的技能培訓,以增強扶貧績效評估實踐的標準化和科學性。
32完善績效評估機制,規范第三方評價
目前我國扶貧績效的評估機制還不完善,科學的評估制度尚未建立,由于專門組織機構和機制的缺乏,當前的扶貧績效評估方法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方法體系。2016年2月,我國已經提出,扶貧績效的考核指標數據除了由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全國農村貧困監測等“官方”發布的數據外,還需要由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補充完善。第三方評估也成為了助力精準扶貧的“優化器”。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可以從根本上減少政府自己評估自己的狀況。為了實現該目的,第三方評估機構應該是相對專業和獨立的,由扶貧或者數據評估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而且需要將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排除在外。
參考文獻:
[1]孫璐扶貧項目績效評估研究——基于精準扶貧的視角[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15
[2]張偉基于貧困人口發展的旅游扶貧效應評估——以安徽省銅鑼寨風景區為例[J].旅游學刊,2005(5)
[3]崔中葆關于精準扶貧問題的思考[J].中國市場,2017(8)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