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貴珍 黨立新
【摘要】混合式學習是隨著對網絡學習的反思和傳統課堂學習的回歸而逐漸被關注的一種學習方式和學習理念。它融合了傳統課堂面對面教學和網絡輔助學習兩種教學方式,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本文通過對當前混合式學習模式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的討論,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 中學英語教學 應用探究
一、混合式學習概述
Blended learning,是教育領域出現的一個新名詞,但它的理念和思想卻已經存在了多年。根據美國Learning circuits的解釋,Blended learning被認為是在線學習和面授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我們可以將混合學習概括為:混合式學習即傳統課堂(教科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在線、自定進度的學習和網絡)、教學方法(面對面或以技術為基礎的課程)和基于網絡的技術(如維基、聊天室、博客、教科書、在線課程)等多種教學模式的結合。在一定程度上,組合的完成取決于學習目標、課程內容、教師體驗和教學風格、學習者特征等標準。也就是說,混合式學習是在“適當的”時間,通過應用“適當的”學習技術與“適當的”學習風格相契合,對“適當的”學習者傳遞“適當的”能力,從而取得最優化的學習效果的學習方式。
二、中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
1.課堂教學形式單一。我國中學英語課堂上,大多還是以老師為中心、書本為中心和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學以教師的單向傳授為主,教師則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來設計教學內容。傳統課堂的單一教學形式使學生慣了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的大量知識,過分依賴教師的個人技能才干,強調了教師“教”的過程,忽略了學習者“學”的主動性,導致學生無法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利于實現因材施教,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2.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高。中小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比較薄弱,大部分同學獲得知識的途徑過于依賴老師,沒有老師的講授學生很難會想到采取其他的途徑比如網絡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在信息化環境下,很少學生具有良好的自我監控能力,不主動參加學習實踐活動。
3.教師缺乏一定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在現代的教育信息化的工作當中,主要指學科教師能夠熟練的應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與本學科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中學老師教師的的學位和學歷層次普遍偏低,對現代教育技術掌握不夠,因此缺乏信息意識和觀念,許多時候教師不是去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而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他們更是裹足不前。
三、如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實現混合式學習
1.充分的課程導入。課程導入包括教師準備、學生準備及教學資源準備等。教師準備包括明確教學目標、了解相關的網絡課件、補充相應的教學材料,并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組織形式與教學手段等;學生準備包括對混合學習教育形式的理解,學習方法準備,掌握必要的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知識,具備在網絡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學習資源;教學資源準備包括網絡課程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的選擇與開發等。
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根據教師預先布置的內容,通過中學英語網絡學習平臺上提供的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在外語教學中,熟悉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風俗習慣等,有助于學生感知和理解所學的語言材料。而課堂上老師對于背景材料的講解往往不足,因此,利用學生網絡自主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3.提供學習支持?;旌蠈W習過程中的學習支持是教師為解決學生在網絡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所提供的幫助。這種幫助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它對于學生順利完成學習常常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目前中學英語教學提供的學習支持主要包括:信息服務(各類教學信息的發布、學生問題信息的反饋和處理),資源服務(包括課程材料的上傳、圖書館或網絡資源服務),設施服務(各種硬件設施服務及學習平臺的維護)。學習環境;在學習資料和幫助系統的支持下,學生便可以自定進度、自選時間、地點的學習,改善了傳統教學的硬性和死板規定,也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的要求;
4.靈活應用不同的學習形式。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包括普通教室和多媒體網絡教室兩種面授形式。因此,在不同的教學環境下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
在普通教室里,教師重點對語法結構、詞匯的理解、寫作的方法和技巧等內容進行講授。在多媒體網絡教室里,教師則可以通過圖片、圖表、動畫、視頻等資源為學生創設一組特定的語言學習情境。這種情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情境中使用和熟練英語知識點,提高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目前,我國中學英語教學平臺上教學資源已十分豐富,既能滿足任課教師選擇教學素材的需要,還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這為我國中英語混合學習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四、結論
混合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它旨在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模型。這將會提高學生的的自主學習能力,豐富他們的文化素質,以滿足中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然而,很明顯,如果沒有老師的指導,學習者就很難系統地學習或掌握知識。因此,盡管有優勢,但它永遠無法完全取代傳統課堂學習。只有把二者合理結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更大的效益。
參考文獻:
[1]劉學勇.高校網絡化外語教學模式研究[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3(1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