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惠娜
摘要:“核心素養”是一種基于教育指導原則的具體理論。核心素養是小學語文課堂的靈魂支柱與核心思想。教書在育人,育人育品德、育素養。本文就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教學改革方案進行一些具體的探索。
關鍵詞:核心素養;語文教學;教學改革
教育部在2014年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教育部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這就是“核心素養”的來源。它明確了各個年齡段里面學生所需具備的品德與素質。每一位教師都有義務和責任培養學生優秀人格和良好品質。在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應該轉向“核心素養”。
一、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在語文課堂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能力。可以適當利用課外拓展讀物或者是書本讀物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比如說,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是讓教師給學生傳輸一種孝順的傳統美德。讓學生在讀故事的同時要理解故事的延伸之處,讓學生深刻領會并踐行中華傳統美德,以達到教學目的。對此,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點課外作業,比如讓學生回家嘗試做一點家務,為爸爸媽媽洗一次衣服或者是給爸爸媽媽寫一封感謝信。這些片段時間的利用,能夠讓學生很好地領悟到語文課堂中所需要傳達的精神。同時,這些日常積累的素材在日后的作文中也能夠得到應用。可以說是一舉多利。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學與其它理科類教學有著明顯的區分。小學語文課堂不應當僅僅局限于教會孩子們認字,寫作,讀詩詞歌賦,更應當注重于學生的個人素質修養。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先教會學生做人,再去教學生做學問。在我國古代教學體系中,做人是遠遠大于做學問的。但是,隨著教學體制改革的深入與應試教育的要求,似乎在近些年來做學問有大于做人的趨勢,這是十分不利于社會和諧與穩定的一種教學現狀。因此,語文教學應當回歸本源,充分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二、抓住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雖然是一門工具性學科。但是筆者通過近些年的教學中發現語文的關鍵能力還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說學生如果能夠出口成章,下筆有神,感染力強,領悟力超群就可以說學生是具備很強的語文素養了。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如果學生能夠將這種思維能力結合到語文能力表達之中,那么就達到了教學的最終目標了。因此,教師一定要抓好自己的主要陣地——課堂。每一個四十分鐘都是十分寶貴的,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方案結合運用,來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現如今,無論是信息化資源的豐富程度還是板書的便捷度都是以往所沒有的。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些可利用資源,拓展自己的教學方案,實現多元化教學。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積累到最多的語言表達知識點。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利用課堂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人格修養
在小學階段,學生是處于一種探索階段。對于一切未知的知識都充滿著好奇心。同時,這個階段孩子的“玩心”很重,學習完全是憑借一時的興趣。在這個階段教師不妨多多考慮將游戲代入到語文教學課堂之中,讓學生在游戲之中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戲劇演出,將文本內容轉化為戲劇內容,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此使學生對于書本故事有一個更加直觀的感受和了解。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學生對于文本思想的理解會更加深刻,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人格修養。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充當小小班主任,讓學生當一當班級的主人,讓他們在處理班級事務中感受到管理班級的困難。這樣孩子也能夠感受到老師的辛苦,自覺的遵守每個課堂紀律。
四、創設簡單、實用型課堂
現在,很多語文教師都被公開課所影響。每次有人聽課或者是聽別人課的時候都會感覺“作”一點仿佛才是正常的課堂。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只需要保持平常的本色,保持一種課堂實用性,就是一節很好地語文課。如果過于重視課堂的表達效果,教師會情不自禁的去“表演”。這時候學生感到別扭,教師也難受。當然,這也并不是說教師前期的課堂準備和課堂心態是不正確的,只不過教師可以更好地將這種行為化作一種自然的表達行為。無論是什么級別的領導聽課,都要保持自我的教學風格,堅持創設簡單并且實用的課堂。讓學生該討論的討論,該活潑的時候就活潑。不用刻意壓制學生。新課標就提倡以一種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不用害怕課堂紀律混亂,領導聽課不好等現象,將課堂原原本本的還原給學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力軍,積極參與,促進自我個性化發展。老師應當多多向學生去提問,哪怕沒有學生會,也不要怕尷尬,不要挑一些簡單的沒有意義的問題提問,這種課堂是沒有意義的。所以說,教師在課堂上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自我,堅持創設簡單,實用的課堂。讓學生實實在在的學到知識,學會做人。
五、結束語
融入“核心素養”的語文課堂才是具備人格素養的語文教學課堂。相比較于做學問,教會學生做人,教會學生求學問更為重要,這也正是我們目前課堂中所缺失的。所以說,在小學語文課堂改革之中,將“核心素養”作為改革的核心點,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人價值觀和自我發展認識能力。這對于學生小學階段的素質培養是有一定不可取代的作用的。
參考文獻:
[1] 基于閱讀與鑒賞課程培養高職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實踐研究[J]. 陳惠玲. 教育現代化. 2017(32)
[2] 核心素養與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再出發”[J]. 張華.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6(01)
[3] 當前形勢下高校語文教學改革若干問題研究[J]. 金艷. 才智.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