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暢,林 毅,徐蕾蕾,郭芳芳,阿曼尼沙,希仁阿毅
(江南大學無錫醫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社區老年人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調查
熊 暢,林 毅*,徐蕾蕾,郭芳芳,阿曼尼沙,希仁阿毅
(江南大學無錫醫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目的 了解老年人服藥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進行延續性護理提供依據。方法 運用社會人口學資料自編問卷、醫學應對問卷和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對部分社區老年人進行測評。結果 社區老年人服藥依從性不佳;社區老年人的年齡、應對方式是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P<0.05),年齡越大,服藥依從性越高,老年人越采取屈服的應對方式,服藥依從性越低。結論 年齡與應對方式是老年人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應針對不同因素進行健康指導和護理干預,提高服藥依從性,改善治療效果。
老年人;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社區
中國目前人口年齡結構總體呈現老年型,并且老年人口數量呈持續增長態勢,老年人口比重呈逐漸上升趨勢[1]。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居民的疾病譜、死亡譜已發生變化。而在這些疾病中,慢性病可能會導致老年人傷殘甚至死亡,是威脅老年人身體健康的主要問題,也是影響老年人生命質量的重要因素[2]。這些疾病需要長期或終身服藥,其中提高服藥依從性是治療疾病的關鍵[3]。本研究旨在探討社區老年人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從而為改善老年人服藥依從性、增強治療效果、延續老年人生命提供參考,現介紹如下。
2016年6月至7月,通過方便抽樣法選取無錫市3個不同社區的老年人進行調查。納入標準:年齡≥60歲;意識清楚,能夠溝通交流者;同意接受本調查者。排除標準:因認知功能障礙、精神疾病而無法單獨完成問卷調查及嚴重軀體疾病且病情不穩定者;老人本人同意但家屬拒絕者。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1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79.33%。
(1)自編社會人口學資料問卷: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家庭經濟狀況及職業。(2)醫學應對問卷(MCMQ):該問卷是專用于患者的應對量表,中文版包含20個條目,有面對、回避和屈服3個維度。經檢驗,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4]。(3)Morisky[5]服藥依從性量表:包括4個問題,4個問題的答案均為“否”得4分,3個答案為“否”得3分,2個答案為“否”得2分,1個答案為“否”得1分。參照他人研究中的評價標準,將得分≥3分的歸類為高依從性,得分<3分的歸為低依從性[6]。
研究者向研究對象說明本次研究的目的,取得老年人的同意后,向其說明填寫量表的要求和方法,讓老年人以不記名的方式填寫(如老年人有讀寫能力困難則由研究者向其逐一閱讀,代其填寫)。
應用SPSS19.0軟件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分析,影響因素的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和單因素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調查的老年人中,男性68例(57.1%),女性51例(42.9%);年齡60~84歲,平均70.54歲;文化程度:受過高等教育者25例(21.0%),未受過高等教育者94例(79.0%);未婚2例(1.7%),已婚 102例(85.7%),離婚 3例(2.5%),喪偶 12例(10.1%);職業以工人為主,共40例(33.6%);家庭經濟狀況中等的居多,共85例(71.4%)。
在119名社區老年人中,86例(72.3%)服藥依從性低,33例(27.7%)服藥依從性高。在4個服藥依從性問題中,共有89人次選擇“是”,4個問題中依從性最低的是“自覺癥狀改善時曾停藥”,占33.7%,結果見表1。

表1 86名服藥依從性低的老年人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調查結果
在119名調查對象中,年齡與服藥依從性具有相關性(P<0.05),性別、職業、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家庭經濟狀況與服藥依從性無顯著相關性(P>0.05),結果見表2。

表2 服藥依從性與社會人口學資料的單因素Spearman相關分析
表3 不同應對方式老年人的服藥依從性得分比較(±s,分)

表3 不同應對方式老年人的服藥依從性得分比較(±s,分)
項目 應對方式面對高服藥依從性低服藥依從性F P 17.79±3.03 18.21±2.93 0.484 0.488回避 屈服14.18±2.36 14.98±2.68 2.229 0.138 8.18±2.21 9.93±2.96 9.472 0.003
表3顯示,高服藥依從性老年人的屈服維度得分低于低服藥依從性的老年人(P<0.05);另外兩個維度得分在不同服藥依從性老人中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服藥依從性即遵醫行為,是指在治療和預防疾病方面,患者的行為與醫生處方相符合的程度[7]。本研究調查發現,服藥依從性高者占27.7%,服藥依從性低者占72.3%,這與國內其他研究基本一致[8-10]。由此可以看出,老年人服藥依從性普遍較低,提示要采取相應措施提高老年人對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進其自覺按時服藥,延緩病情的發展。從表1來看,“自覺癥狀改善時曾停藥”這一問題回答“是”的老年人占比最高,可能與老年人病情減輕、認為沒有必要長期服藥有關[11],而且長期服藥的費用較高,甚至可能出現不良反應,當癥狀緩解或消失時,老年人就誤認為疾病痊愈而自作主張隨意停藥或間斷服藥,可能會帶來病情惡化的風險。說明老年人對疾病及藥物的認知程度低,健康意識非常缺乏,并且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家庭、機構和社會多方面的支持。
3.2.1 社會人口學資料 本調查中,性別、職業、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家庭經濟狀況與服藥依從性無顯著相關性(P>0.05),這與國內其他研究不同[12],但并不能說明這幾個因素絕對不是老年人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因為調查樣本量過小,性別差異較大等影響調查的結果。張靜華等[13]在綜述中提到,年齡是影響服藥依從性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本調查中,從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來看,年齡與服藥依從性呈正相關(P<0.05)。有研究[14]表明,年齡越大,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越好,這與本研究的結論相類似,年紀較大、病程較長的老年人,對于疾病的主觀感受較為明顯,癥狀嚴重,來醫院就診次數較多,接受健康教育的機會較多,對于疾病的有關知識掌握較多,所以服藥依從性較高。年齡較小的老年人,多數病程較短,主動或者被動接受健康教育的機會相對來講較少,對于疾病的嚴重性和堅持服藥的必要性缺乏深刻的認識,導致服藥依從性較低。
3.2.2 社區老年人服藥依從性與應對方式的關系 應對是個體對現實環境變化有目的、有意識的調節行為[15],包括面對、回避和屈服。面對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積極的應對方式,而回避和屈服則屬于消極的應對方式。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的藥物治療和護理,在經濟、時間上花費較多,可能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因此他們可能采取一種消極的應對方式。本次研究表明,高服藥依從性老年人的屈服維度得分比低服藥依從性老年人低(P<0.05),表現為老年人越是采取屈服的應對方式,其服藥依從性越低,這與蔣海蘭等[15]的研究結果相似。屈服是患者對健康的恢復失去信心的表現,不利于患者主動尋求各種治療措施并積極配合,往往服藥的隨意性很大。
患者服藥依從性是藥物治療的基礎[16]。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喜聞樂見的普及方式,如通過在社區舉辦健康講座、在社區發放宣傳冊等方式向居民介紹藥物知識、用藥注意事項、堅持服藥的必要性、擅自停藥的后果和堅持定期復查的重要性。在進行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以實物實例為主,讓人們能聽、摸和嗅,加強感性認識;采用適合老年患者服用的劑型,減少用藥種類及藥物更換頻次,對服用的藥物可用較大字體的標簽,使用藥劑量和服藥時間更加清晰等。只有提高藥物治療的具體操作技能,患者才能較好地遵從藥物治療的要求[17]。同時,在開展健康教育時,注意使用不同方式[9],讓老年患者認識到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和不堅持服藥的危害性,加強老年患者對自身健康的重視,提高其服藥依從性。
在本研究中,年齡是老年人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且高年齡段老年人服藥依從性比低年齡段高(P<0.05)。針對這一特點,對于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應針對不同年齡段和病程有不同的側重點[14],應著重向較為年輕以及病程短的老年患者進行所患疾病相關知識的介紹,強調長期服藥的必要性和貿然停藥的危害性。并且可以參考社區護理的經驗,對較為年輕的老年人進行護理干預,從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生活方式、藥物監測等方面給予護理干預,提高其對疾病知識的知曉率,改善其遵醫行為。
老年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與應對方式有關(P<0.05),醫務人員應評估老年患者的應對方式,有針對性地給予心理疏導[15],鼓勵老年患者積極面對疾病并進行應對技能訓練,對于積極面對的老年人,醫務人員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給老年人提供更多主動參與治療的機會,同時,要加強這類老年人與消極應對老年患者進行溝通與交流,增強積極面對老年人的成就感和信心。對于消極應對的老年人,醫務人員要分析原因,通過加強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認知水平、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互動關系、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費用支出、加強成功病例的宣傳、舉辦社區慢性病老年人沙龍等措施來改變他們的應對方式,還可以激勵消極應對的老年人,使其變消極應對為主動應對,進而提高老年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最后,充分調動社會支持系統的力量,維護老年人良好的心理體驗,改變消極應對方式,或將積極的應對方式延續在整個治療過程中[18],從而提高他們的服藥依從性。
本次研究顯示,年齡和應對方式中的屈服是社區老年人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且年齡越大,老年人的服藥依從性越高,老年人越采取屈服這一消極的應對方式,服藥依從性越低。社區醫護人員應該有針對性地對老年人進行護理干預,家庭與社會也應給予這部分社區老年人充分的幫助。
[1]劉書明,常碩.中國人口年齡結構特征與變化趨勢分析——基于1995—2014 年數據的實證研究[J].西北人口,2017(1):1-11.
[2]賈麗娜,袁平,莊海林,等.社區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現狀及與生命質量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2011(11):1361-1364.
[3]謝朝霞.老年人服藥依從性差的影響因素與護理干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3):189-190.
[4]王孟成,戴曉陽,姚樹橋.中國大五人格問卷的初步編制Ⅲ:簡式版的制定及信效度檢驗[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4):454-457.
[5]Morisky D E,Green L W,Levine D M.Concurren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a self-reported measure of medication adherence[J].Med Care,1986,24(1):67-74.
[6]韓曉楠,郝艷華,寧寧,等.黑龍江省農村主要慢性病患者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5,23(12):884-887.
[7]楊春娜.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2):138-139.
[8]唐永靖,陳穎,古燕,等.唐山市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1(5):915-917.
[9]李楠楠,化前珍,王波,等.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護理學報,2013(6):7-9.
[10]李淑霞,張凌.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2(5):43-45.
[11]李紅,陳萍.福建省養老機構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11):1290-1294.
[12]匡美雄.影響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從性的相關因素及應對措施[J].中外醫療,2012(15):189-191.
[13]張靜華,卜曉潁,周桂萍.原發性高血壓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16):2649-2650.
[14]廖晗靜,張小勤,陳淑欣,等.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分析[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6(5):43-45.
[15]蔣海蘭,曹敏,焦衛紅,等.脊柱結核患者應對方式與服藥依從性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0(8):538-540.
[16]戈曉東.慢性疼痛治療中抗抑郁藥物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生,2012,40(5):28-29.
[17]李紅,陳萍.福建省養老機構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11):1290-1294.
[18]陳凡凡,楊連招,李捷,等.社區高血壓患者人格特征和應對方式對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12):1434-1436.
R195
B
1671-1246(2017)24-0097-03
注:2016年江南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資助項目(2016156Y)
(*
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