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
摘要: 詩歌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占語文教學的比例很大,而且多學習詩歌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文學修養。但是,在真正的詩歌教學課堂中,老師的詩歌教學水平以及教學上的重視程度,都會影響著學生對于詩歌學習的態度以及掌握程度。傳統的詩歌教學只是讓學生反復的閱讀并背誦詩歌,而沒有真正的去了解詩歌,體會詩歌的深層含義,所以,也就達不到很好的效果。本文針對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材詩歌教學策略進行探討,從而幫助學生科學有效的進行詩歌的學習與理解,提升自我的文化修養。
關鍵詞: 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策略探究
其實,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積累大量的知識點以及生活經驗才能更好的理解詩歌,這不僅僅表現在知識的難易程度上,也表現在知識的廣度上,對于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來說,詩歌還是比較難理解和記憶的,畢竟詩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的比較少,又是古文,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就要努力幫助學生尋找更好的學習策略,想辦法提升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那么對于詩歌的教學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呢?
一、化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詩歌教學中,老師要想讓學生對中國傳統詩歌產生興趣,必然要注意自己的講課方式和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在語文詩歌學習中,老師如果僅僅是拿著教材照本宣科地把概念、知識點、理論等枯燥乏味的講解給學生,那么這樣的話學生也對詩歌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效果不好 學習效率自然也就不高。如果老師在課堂上還是采用傳統的老師問學生答、老師寫學生抄、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那么這就很難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很難提高。所以,如果要想提高小學語文詩歌的教學質量,那么老師首先需要去了解去發現學生的興趣,進而誘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小學生有著明顯的認識規律和年齡特征,那老師就需要注意幫助學生好好利用它,讓它在詩歌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的把抽象化的詩句和概念轉變為生動有趣的畫面等,這樣可以利用生活中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去學習理解詩歌知識 ,可以利用各種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方式去培養學習詩歌的興趣,這樣之后,小學生的積極性會明顯提高,學習效率自然就提升了。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們真正感受詩歌的魅力 ,從而愛上詩歌,愛上學習。比如說,在講解《山村》這首詩時,我們可以先進行數字接龍小游戲,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然后再由數字引出《山村》這首詩的內容,同時進行講解,《山村》這首詩所描寫的對象是一個美麗的小山村,詩詞的主要意思是“詩人出門游玩,遇到了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村子里有幾戶人家,還有幾處亭閣樓臺,獨自觀賞之時還發現身邊的樹枝上有許多花兒,大約八、九栄”,讓學生對于詩歌所要表達的意思有整體上的了解,便于他們理解記憶。當然,老師在講解的時候可以把亭臺比喻成校園里的小花壇,這樣更貼近生活,學生能夠更好地發揮想象力。
二、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小學生年齡還比較小,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還不太完善,主要還是應用具體形象思維來思考問題,而且他們都自控能力比較差,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走神,在上課的時候可能會出現開小差的情況。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在詩歌的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在課堂中能夠引入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使得他們能夠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創設課堂情景,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多運用圖片、錄像等具體形象的事物以及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給他們營造熟悉的場景來感受詩歌所要表達的感情,引導他們感受詩歌的美妙之處。老師也可以協助學生對詩歌進行情景的創設和表演,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深學生對于詩歌的情感體驗,真正理解詩歌的意境和內涵,這樣學生就會記得比較牢,激發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他們會喜歡上詩歌,從而認真地去學習詩歌,這也為以后初高中文言文以及詩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
大家都對詩歌有所了解,詩歌是古人的經典之作,所采用的文字也比較精辟難懂。對于六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由于年齡特征以及身心發展還未成熟,還不能完全體會詩人的情感以及當時的處境,而且老師只是一味的講解知識點,讓學生背誦詩歌,沒有過多的與學生交流與分享,使得學生感到無趣,注意力容易分散,失去了學習詩歌的興趣。單一的講解式教學法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教師去發現去解決,需要我們進行多方面的改革,把現代多媒體技術融入到傳統的教學課堂當中,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詩歌的課堂教學當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添加一些與詩歌相關的音頻和視頻資料進行播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抽象的詩歌知識變成具體形象的視頻供學生觀看,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和記憶從而使他們喜歡詩歌,對詩歌產生興趣,從而有效的提高詩歌的教學質量。比如說,在講解李白《靜夜思》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把詩人所描繪的場景通過圖片展示給學生,同時對詩歌進行講解,并與學生展開互動,使得課堂活躍起來,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通過課堂學習讓學生真正領會詩歌寫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
四、結語
在語文的學習當中,詩歌是比較難理解但也是非常有內涵的,在短短的幾句詩中,包含著深遠的意境,包含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抱負,包含著詩人對大家都希望與情感的寄托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理解和體會到。做為一名小學的語文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正確理解詩歌的內涵,并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引導學生對詩歌的興趣,教會他們欣賞詩歌的美,體會詩人的情感,從而讓他們從心里愛上詩歌,對詩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以后初中、高中的詩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志義.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14.
[2]趙方.小學語文中華古詩詞教學[J].學周刊,2015(14):173.
[3]李月玲.淺談小學六年級朗讀指導點睛之法[J].華夏教師,2015(03):43-44.
[4]張偉.詩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價值[J].語文建設,2013(1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