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娟
摘要:高階思維能力主要指創新能力、問題求解能力、決策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高階思維能力集中體現了知識時代對人才素質提出的新要求,是適應知識時代發展的關鍵能力。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應成為我們教育活動的主要目標。創設情境、自主探究、交流匯報、質疑問難、評價反思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階思維能力;教學設計;培養;優化
高階思維,是指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認知能力。結合知識時代對人才素質結構要求的分析,可將高階思維能力分為創新、問題求解、決策、批判性思維、信息素養、團隊協作、兼容、獲取隱性知識、自我管理和可持續發展十種能力。
要有效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需要恰當的教學設計支持。教師應優化教學設計,不斷尋求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實踐證明,創設情境、自主探究、交流匯報、質疑問難、評價反思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創設情境,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沒有思維,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數學課上,創設有效的現實情境,既利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現實背景,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又利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發展數學思維。
例如,教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第一課時)”時,教師用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網上購物”,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眼球。
師:同學們喜歡上網嗎?
生(齊):喜歡。
師:老師也很喜歡上網,尤其是上網購物,讓我們一起去淘寶吧!老師想買一些可愛的文具作為獎品,網上的文具真是琳瑯滿目,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生1:選自己喜歡的。
師:如果是同樣的商品,你還會考慮什么呢?
生1:考慮商品的價格……
“課堂上逛淘寶”,無疑能引發學生極大的興趣,而要根據不同商家的促銷方式,從中選擇價格便宜的商品,這對學生來說又是一個挑戰,學生只有迅速收集信息并加工處理,才能得到問題解決的方案。因此,學生個個興趣盎然,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而富有趣味性、挑戰性的導入更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二、自主探究,培養思維的獨創性
高階思維能力應以思維的獨創性為重點,思維的獨創性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態,它是在新異的問題情境中,在一定目標的指引下,調動一切已知信息,獨特、新穎且有價值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智力品質。作為數學教師,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例如,教學“日歷上的數”時,教師對學生的自主探究提出三個要求:(1)在月歷表上框出三個相鄰的數,想一想,有哪些不同的框法;(2)研究框出的這三個數之間的關系;(2)算出框出的三個數的和,你有什么發現?
下面是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與研究得出的不同結果。
圖1:框出的三個數一個比一個大1;三個數的和是15,是5 的3 倍。
圖2:框出的三個數一個比一個大7;三個數的和是33,是11 的3 倍。
圖3:框出的三個數一個比一個大8;三個數的和是5,是15 的3 倍。
圖4:框出的三個數一個比一個大6;三個數的和是60,是20 的3 倍。
剛開始,大部分學生只想到了圖1 和圖2 的方法,只有少數學生想到了圖3 和圖4 的方法。隨著思考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生想到了后兩種方法,這正是學生思維獨創性的體現。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環境,使學生進行深入而獨立的思考,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三、評價反思,發展思維的批判性
沒有評價和反思的教學,是不完整的教學。學生在評價和反思的過程中,必定會對同學交流的內容進行思考,讓自己的思維保持活躍狀態,從而與交流的同學產生真正的思維互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認識會從朦朧走向清晰,從膚淺走向深刻,從片面走向全面。
例如,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教師出示除法算式“7.98÷4.2”,學生獨立完成后進行交流。
生1:我先把被除數變成整數798,那除數就要變成420,相當同時乘100,就變成798 除以420,商不變。(寫出相應的除法豎式)(方法1)
師:這位同學是先考慮了被除數,把它變成整數,除數也隨之變化。
生2: 我先把除數變成42,那被除數就要變成79.8,商也不變。(寫出相應的除法豎式)(方法2)
師:這位同學是先考慮了除數,把除數變成整數,被除數再隨之發生變化。這兩位同學這樣做的依據是什么?
生(齊):商不變的規律。
生3:我是這樣算的:7.98÷4.2=79.8÷42=1.9。我的方法和生2 是一樣的,只不過我沒有寫出豎式。
生4:我先把這個算式看成798 除以42,這樣被除數乘了100,除數乘了10,商就會乘10,所以要把得到的商19 除以10 得1.9。(方法3)
師:同學們一共得到了三種計算的方法,比較一下這三種方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5:方法1 和方法2 都用了商不變的規律。
師: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生5:方法1 中,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了100;方法2中,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了10。
生6:方法1 是先“變”被除數,方法2 是先“變”除數。
師:你們會選擇哪一種方法來計算?
生1:我會選擇方法2,這樣變化后的數更小一些,方便計算。
生4:我也會選擇方法2,我的方法比較麻煩,如果搞不清變化的大小,就不能準確地得到結果。
師:剛才兩位同學都放棄了自己的方法,選擇了更為簡便的方法,這就是在反思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的長處。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學生在評價他人的方法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思路,同時從他人的方法和自己的方法的對比中,發現更好的方法,這就是通過反思和批判,得出最優方法的學習方式。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質疑、學會創新、學會解決真實的問題。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也會在思考、質疑、創新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課堂教學中還有很多等待我們去開發和創造的領域,我們會一直關注,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