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安
【摘 要】本文用數理統計法和對比法,對鐵道類高職院校“非鐵”專業的學生干部獲獎和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對學生干部如何更好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出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 “非鐵”專業 學生干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0C-0018-02
一、鐵道類高職院校“非鐵”專業大學生特點
鐵道類高職院校“非鐵”專業學生具有專業素質低、不自信、缺乏歸屬感等特點,因此學習動力不足,缺乏擔當意識,相對于鐵道類專業學生就業獲得感也比較差。“就業獲得感”僅針對學生在鐵路局、地鐵、升本等單位就業時心理的幸福感,因為這類單位相對于非公企業比較穩定、工資福利較好。下文“就業獲得感高”的單位指上述單位,“其它單位”指上述單位之外的單位。
學生干部作為學生中的“關鍵少數”,直接關系到班集體的健康,是班集體的旗幟,只有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執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班級同學才能主動向班干部看齊,層層立標桿、作示范,形成強大的引領力量。
二、學生干部獲獎和就業情況調查及分析
筆者以所帶的九個“非鐵”專業班級為例,統計了班干部獲得勵志獎學金、自治區人民政府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就業的基本情況。
(一)學生干部獲獎情況
筆者帶班總人數是321人,其中學生干部是98人。學生干部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是30.53%。學生干部獲得上述獎項占總人數的比例是69.05%。可以看出,占總人數三分之一的學生干部獲得了三分之二的自治區政府獎、勵志獎、國獎。并且以上學生干部只包括班級學生干部和在二級學院學生會任職的部長及以上學生干部,不包括一些副職和在學校各級學生組織任職的情況,否則總的學生干部獲獎比例會更高。
(二)總體學生就業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在321名畢業生中,就業獲得感高的人數是210人,占總人數的比例是65.42%;其它單位就業人數是111人,占總人數的比例是34.58%。
(三)學生干部就業情況
筆者把“放棄專升本”的同學歸為“就業獲得感高”這一類,是因為部分同學確定可以專升本,但為了早日走出社會鍛煉,因此愿意去小企業工作體現人生價值。從表中可以看出,在98名學生干部中,就業獲得感高的人數是80人,占學生干部隊伍的81.63%;到“其它單位”就業的同學有18人,占學生干部隊伍的18.37%。
通過上面兩個表對比可以看出,包含學生干部在內的所有學生就業獲得感高的比例占65.42%,而學生干部就業獲得感高的比例占81.63%;全體學生到其它單位就業的比例是34.58%,而學生干部的比例是18.37%。
可見,學生干部在承擔大量的學生工作之外,不但在獲獎方面占有優勢,在就業方面仍然占有優勢。
三、學生干部學業和就業能力強的原因
據筆者與大量學生干部深度訪談后分析,他們出現“雙強”的原因主要是上學目標明確、理想信念堅定、勇于擔當奉獻。
(一)學習目標明確
學生干部一般具有強烈的自尊心,他們能正確認識和分析自己,知道自己到“非鐵”專業的原因是基礎差、起點低,因而在大學期間始終把學習放在首要位置,這不但是彌補自己基礎知識的需要,更是“同年級同專業前10%具有轉專業資格”的需要。學生干部還善于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著重補短板,從而使自己的功課都達到各類獎學金的評選條件。
(二)理想信念堅定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導航儀和指南針,目標一旦明確,就需要信念的支撐。學生干部不但要處理自己的學業,還要處理大量的班級或學生組織事務,沒有堅強意志的支撐是不行的。古人云“志不強者智不達”,學生干部作為老師的左膀右臂和班級的頂梁柱,形勢促使他們具有披荊斬棘、鍥而不舍的氣魄。
(三)勇于擔當奉獻
講擔當、講奉獻,講的就是責任意識和職業道德,就是“在其位謀其政”,種好自己責任田。學生干部勇于擔當奉獻,既有老師的信任,也有同學的監督,更有人的“自我實現”的愿望的激勵。正是這種時刻“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的品質,使得班干部的綜合素質比一般學生高很多,因而在學習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書寫能力等方面優勢突出,容易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
四、通過深度輔導促進學生干部更好成長
(一)對競選者提出更高要求
在競選學生干部前要對學生干部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需要履行的基本職責、需要承擔的部分風險等關鍵因素講清楚,讓學生在充分理解的情況下競選學生干部,以免意氣用事或一時熱情,最終導致言行“兩張皮”。
學生干部最基本的要求是愛黨、愛國、愛校、愛自己的專業,嚴格遵守職業操守,做事熱心、真誠、可靠,有一定魄力。如果沒有對自己學校和專業的愛,玩忽職守,做事半途而廢,四平八穩,缺乏進取和擔當,必然導致對生活的家園缺乏歸屬感,整天滿腹牢騷,影響斗志,從而影響先進班級的建設。
(二)向學生干部灌輸正確的“五觀”
作為學生干部,雖然屬于學生中的先進分子,但受生活中種種不良風氣的影響,難免不能永葆先進性,因而也要向學生干部經常灌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他們牢記使命,真正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
(三)以人為本,引導學生干部“兩條腿走路”
有的學生干部專心于學習,在成績方面始終保持優勢,但對學生工作關心不夠,或者是機械執行規章制度,不懂變通,這樣為自己省事,但對工作不利;有的學生干部忙于學生工作,擅長各類活動,但是容易荒廢學習,甚至導致不能順利拿畢業證。這兩種極端都是不正確的。以人為本,就是要關心人、培養人、塑造人、提高人,就是要把學生干部培養成既熱愛學習、又善于處理各類問題的綜合性人才。endprint
(四)正確激勵學生干部,支持他們實現人生價值
著名心理學家、管理學家麥格雷戈指出,人的本性并不厭惡工作,如果適當給予平臺,人愿意工作并充分發揮其才能實現自我。一個人消極怠工,并不是工作的原因,而是這種工作曾經給人帶來的不愉快的經歷造成的。對人要有一定的激勵,盡可能把工作安排得有意義并富有挑戰,使人在工作中獲得愉悅和工作后引起自豪。
馬克思“現實人”的理論也說明人不是抽象的、孤立的個體存在,總是處在與外界的關系中。人有自己的現實需要,在各種各樣的現實關系中,人才是“現實人”。希望獲得激勵就是學生干部的現實需要。正確激勵學生干部主要有授權激勵,就是充分相信學生,采取適當的方法滿足學生干部希望被重用、被肯定、被尊重的需要,使他們成為先進班級建設、學生活動開展、學生組織發展的“導演”和“演員”,而不只是“勞動者”。除了授權激勵,還有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等。
(五)堅決實行學生干部監督機制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制度是關鍵,既然是學生干部,就有一定權力,有權力就要受到監督。輔導員要經常與學生干部深入交流,關心工作中的困難,多鼓勵、多提建設性意見,使學生干部獲得信任感,同時也要釋放出他們是在老師的監督下行使權力的信號,把信任同監督結合起來,努力做到“有權必要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從思想認識層面厘清信任與監督的關系,確保學生干部自始至終既有精神動力,又能心存戒律。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通過深度輔導提高學生干部能力的方法多樣,總的來說還是要循序漸進,特別是在鐵道類高職院校“非鐵”專業學生干部培養中,更要注重他們具有學生干部的普遍性,又有“人往高處走”這種特殊心理的差異性。如何更好發揮學生干部的主觀能動性,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張靜.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干部團隊建設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2)
[2]拜文萍.主體性視域下高校學生干部培養問題研究[J].江蘇高教,2014(5)
[3]邱海燕,嚴志谷.關于高校輔導員如何激勵學生干部的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3)
【作者簡介】向 安(1986— ),男,陜西旬陽人,碩士,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講師。
(責編 丁 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