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龍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手術時機對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比較。方法: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在2012年10月-2015年10月行顱內血腫微創(chuàng)清除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60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并依據不同手術時機的選擇將其隨機進行分組,A組(出血6 h內)、B組(出血6~24 h)、C組(出血24~48 h)、D組(出血48 h后),對四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價、比較。結果:A組患者血腫整體清除率為95.0%,明顯高于其他三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A組臨床治療優(yōu)良率為85.0%,明顯高于其他三組,且A組預后情況明顯優(yōu)于其他三組,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盡早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做手術治療,可有效清除其血腫,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對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不同手術時機; 高血壓腦出血; 顱內血腫; 微創(chuàng)清除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2.02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32-0053-02
高血壓腦出血屬于高血壓病癥一個嚴重的并發(fā)癥狀,患者一旦發(fā)病,便會導致較高的致殘率與死亡率,屬腦血管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種病癥,不僅不利于患者的健康,而且還會嚴重影響到其良好預后。在當前我國老齡化社會程度提高、高血壓發(fā)病率劇增的前提下,高血壓腦出血的發(fā)病率也隨之提高[1]。由于長時間以來患者一直處于高血壓的病理狀態(tài)之下,使其小動脈管壁出現(xiàn)纖維素樣壞死及玻璃樣變,影響到血管壁的強度,繼而發(fā)生微小動脈瘤。當患者受到情緒激動、過度體力勞動等因素影響時,隨著其血壓的急劇增高,已經有了生理改變的血管就會破裂、出血。隨著臨床上神經外科技術、影像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外科手術已經成為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一項主要方法,但是由于手術時機選擇的不同,也會對患者治療、預后帶來不同影響。本文就對此展開探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行顱內血腫微創(chuàng)清除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60例,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心、肝、腎等重大疾患者;(2)凝血功能異常者;(3)短期內使用過抗凝血藥物治療者;(4)由于外傷或腦內腫瘤卒中造成的腦出血者?;仡櫺苑治銎渑R床資料,并依據不同手術時機的選擇將其進行分組,A組、B組、C組、D組,每組患者各40例。A組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32~76歲,平均(53.7±4.8)歲;B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34~79歲,平均(54.5±5.1)歲;C組中男27例、女13例,年齡32~75歲,平均(53.1±4.3)歲;D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35~80歲,平均(57.1±5.2歲)。各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組后,予以患者常規(guī)性的治療,內容包括脫水利尿降低顱內壓、抑酸、糾正機體水電解質及酸堿的的紊亂,以及各種對癥支持治療等,盡量將患者血壓維持在160/90 mm Hg這一水平。
A組在出血6 h內、B組出血6~24 h、C組出血24~48 h、D組出血48 h后進行手術治療。
術前對患者血壓進行控制,在全身麻醉下,根據顱腦CT檢查結果的顯示加以定位,取翼點側裂入路或者是經皮質直切口入路小骨瓣開顱,剪開硬腦膜,借助于顯微鏡的觀察,深入到血腫腔內,對血腫進行徹底清除。同時確定出血破裂的血管,使用雙極電凝止血處理,血腫清除之后,對硬腦膜進行修補,回置并固定骨瓣,縫合頭皮,并常規(guī)血腫腔放置引流管。
術后對患者生命體征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做預防感染、控制血壓等對癥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比較四組患者血腫清除情況,無殘余血腫代表血腫為完全清除,殘余血腫量在10%~90%代表為部分清除,殘余血腫量超過90%代表未清除,血腫總清除率=(完全清除+部分清除)/總例數×100%;(2)術后效果,包括手術療效與ADL分級評定。其中手術療效按照GOS評分進行評價:5分代表患者身體機能正常,生活可自理,為優(yōu);4分代表患者生活可自理,伴有中度殘疾,為良;3分代表患者雖然意識清晰,但生活無法自理,為中;2分以下代表植物人或者死亡,為差[2],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100%。隨訪1年,進行ADL分級評定[3],Ⅰ級、Ⅱ級與Ⅲ級表示預后良好,Ⅳ級與Ⅴ級代表預后差。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四組患者血腫清除情況對比
A組患者血腫整體清除率為95.0%,明顯高于其他三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四組患者術后治療效果及預后情況對比
A組臨床療效優(yōu)良率為85.0%,明顯高于其他三組,且A組預后情況明顯優(yōu)于其他三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屬于臨床常見的神經外科病癥,基于人們當前生活壓力、社會壓力的不斷加大,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等諸多因素的作用,高血壓發(fā)病率也逐年增多,該病是由于長時間腦動脈硬化、高血壓的影響之下,患者腦內血管就會由于病變的發(fā)生而出現(xiàn)破裂、出血的問題[4]。高血壓腦出血起病非常快,有著很高的致殘率、致死率,對人們的生命造成巨大威脅,因此,要求醫(yī)護工作者必須要將高血壓疾病的防治工作重視起來,保證其良好預后。在諸多種非損傷性腦出血的發(fā)病誘因中,高血壓所占比例最大,是高血壓病的嚴重并發(fā)癥,且常見于高年齡段患者,男性發(fā)病率要比女性稍高,主要包括眩暈、頭疼、嘔吐、失語及肢體偏癱等臨床表現(xiàn)。另外,不嚴格按照醫(yī)囑規(guī)律用藥也是導致高血壓患者發(fā)生腦出血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高血壓患者情緒激動時,伴有短時間內血壓的驟然提高,也會誘發(fā)腦出血。endprint
臨床上對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方法主要以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為主,旨在清除其血腫、改善血液循環(huán),對于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這樣會對患者造成較大創(chuàng)傷的手術方式已經很少使用。不管是使用哪一種手術方法,其根本目的都是在于解除顱內占位效應、緩解顱內高壓、避免顱內發(fā)生出血。在進行手術治療時,更是要依據患者實際情況,結合對其出血部位、血腫大小等情況的考慮,確定最佳的手術時機,提高患者治療效果。但是,對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時機選擇上,臨床一直伴有爭議存在[5],有學者認為,在出血后6 h內進行手術,可趁早將血腫清除徹底,解除血腫對腦組織造成的壓迫,可避免腦功能發(fā)生進一步的損傷,但另外也有學者認為,若在出血后6 h內進行手術治療可能會提高短時間內再次出血的概率,主張在出血后的6~24 h后進行手術治療。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A組患者在出血發(fā)生之后的6 h內進行顱內血腫微創(chuàng)清除手術,患者血腫清除有效率高達95.0%,明顯優(yōu)于其他三組。一般來說,在患者腦出血后6 h左右,其腦出血已經趨于停止,病情也趨于穩(wěn)定,這就為臨床醫(yī)師提供了更充足的時間來做術前準備,有助于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同時,由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缺氧耐受程度不高,隨著腦組織缺氧時間的延長,也會對神經功能造成愈為嚴重的損害,所以,盡早對血腫進行清除,一方面能夠解除掉對腦組織的壓迫,對腦組織缺氧狀態(tài)加以改善,另一方面還可很好的控制由于凝血、血液成分裂解而造成有害物質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損傷。
同時A組臨床療效優(yōu)良率為85.0%,明顯高于其他三組,可見,盡早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行手術治療,可顯著降低患者的致殘率與致死率。究其原因可能為:患者在發(fā)病的20~30 min內,腦出血便會形成血腫,6 h內血腫部位會并發(fā)水腫,逐漸對患者神經組織造成壓迫,在24 h內,大部分患者的血腫會發(fā)生顯著增大[6]。就從病理學方面來看,腦組織于出血后30 min會發(fā)生海綿樣改變,在3 h后范圍便會趨于擴大,6 h左右腦組織便會發(fā)生壞死,12 h后腦組織就會發(fā)生不可逆的壞死情況[7]。所以,在出血后6 h內進行血腫清除術是治療最佳的選擇時機。
術后進行1年時間的隨訪,可見A組預后情況明顯優(yōu)于其他三組,其他三組預后差的原因可能為: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來說,當其血腫一旦形成,周圍組織由于血腫的占位效應便會繼而發(fā)生一系列的病理變化,加重對腦組織的損傷程度,直接影響到其預后。所以,發(fā)病之后,必須盡早解除患者血腫的占位效應,降低其腦組織的缺氧、缺血程度,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康復[8]。
由此來看,盡早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做手術治療,可有效清除其血腫,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對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邵鴻飛,楊維明,曹英肖,等.手術時機的選擇對高血壓腦出血療效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0(3):695-696.
[2]吳順發(fā),李鋰,錢薇,等.多因素評分評價手術時機對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結局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43(7):1737-1738.
[3]馬更平,康全利,陳善文,等.不同手術時機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及對預后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5,25(3):52-54.
[4]張俊,宣宏飛,謝仁龍,等.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不同手術時機治療與術后發(fā)生再出血及近期療效的關系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4):551-553.
[5]鐘景陽,杜曉光,宋立濤,等.不同手術時機和方式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腫清除中的效果[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23):59-61,65.
[6]王樹強.不同手術時機小骨窗顯微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對比分析[J].醫(yī)學綜述,2015,34(3):546-548.
[7]陸明,何衛(wèi)春,黨寶齊,等.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手術時機和手術方式的選擇[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24-26.
[8]邱學才,常魏,張麗娟,等.發(fā)病后不同時間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4,41(4):757-759.
[9]劉濱,崔佳嵩,石傳江,等.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的原因分析[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5,43(3):229-230,250.
[10]宋海濤,聶文,金延飛,等.微創(chuàng)鉆孔引流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手術時機及療效[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4,15(20):3067-3069.
[11]郭士琨.急性期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時機的選擇對患者預后的影響分析[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5,26(15):2159-2161.
[12]王陽.不同手術時機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4(12):154-155.
[13]洪慶鋒,周智斌,劉巍,等.不同手術時機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27):135-136.
(收稿日期:2017-07-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