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鐵石
[摘 要]一直以來就業都是關系到民生的大計,新增勞動力人口能否順利就業或者全國失業率能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一直是國家的重點控制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就業困難群體的種類,然后提出了針對就業困難群體的有效思想教育措施。
[關鍵詞]轉型時期 就業困難群體 思想政治 教育措施
中圖分類號:F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43-0042-01
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高速發展與全面轉型時期,科技領域正由自主研發向技術進口過渡,文化領域中中國傳統文化正在崛起,改變了一度吸收西方文化的熱潮,逐漸形成了以中華文化為主體和指導的包容性文化圈;軍事領域由內陸防守國家正發展成為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國家,行政領域內我國的政府正在逐漸改革以服務型模式代替傳統的管理型模式。最關鍵的經濟領域發生了經濟結構的轉型,目前正處于轉型期間的部分國有和私營企業經營困難,在對國家金融政策造成影響的同時也給就業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形成了各種類型的就業困難群體,在新的轉型時期如何做好就業困難群體思想工作,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本文結合本人從事就業工作的實際,主要對大學生中的就業困難群體做出探討。
一、關于就業困難群體類型的總結
(一)身體存在缺陷的就業困難群體
每年高校畢業生中都會有少量的缺乏自行并且身體存在缺陷的學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排擠和歧視,這類畢業生由于自身行動困難需要照顧,用人單位為了避免產生麻煩直接拒絕錄用。
(二)脆弱心理素質就業困難群體
這部分學生擁有交叉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無法忍受就業帶來的壓力,在準備不足和經驗缺乏的情況下最終逃避就業壓力最終成為就業困難群體之一。
(三)學業和綜合素質較差的就業困難群體
這部分群體中學生畢業成績較差、職業能力和基本素養高又很低,動手和實踐能力不強,無法滿足用人單位和社會的需求,在就業市場上毫無競爭力可言。
(四)家庭經濟十分困難就業受影響的就業困難群體
這部分高校畢業生基本來自于城鎮低收入家庭或者農村家庭,長期處于特殊的生長環境之中承受很大經濟壓力,在就業階段表現的十分明顯。
二、關于有效開展就業困難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設立特殊就業輔導
身體存在缺陷的學生通過正常就業渠道就業十分困難,針對這類學生一定要采取積極鼓勵的教育方式,促進其大膽的走出去,主動適應競爭環境,幫助這類學生消除自卑心理,大膽的向用人單位和社會展示自身的技能和才華。
(二)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通過大學生就業指導等課程向學生滲透要消除自身優越感的思想意識,幫助學生認識到目前社會轉型時期已經不存在一個職業定終身的觀念,市場的競爭已經延伸到就業的競爭,幫助學生意識到只有不回避,主動投身就業市場競爭,正確認識自我和就業形勢,通過仔細的自我優缺點分析提前做好就業規劃,設立求職目標,適時調整就業期望值。
(三)學校要積極搭建提升學生實踐和理論知識平臺,促進就業能力的全面提升
學校應該積極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加社會實踐,從而增加自身的實踐經驗。
學校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利用好課余時間,課余時間多參加與未來從事行業或者自身專業相關的實踐活動,這樣既能彌補自身經驗和知識的不足,又能提升和鍛煉職業能力。另外學校要為學生積極搭建能力鍛煉平臺,這樣才能促進就業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提升,活動平臺可以分很多種,其中思辨類、語言類活動能夠促進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學校創辦各種校刊能夠為學生提供創作的機會,以各種報紙和刊物為寫作基地,可以極大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學校還應該多舉辦團體性和集體性活動,通過團體或者集體活動為學生提供溝通機會,學生在活動中學既能會了彼此之間的溝通,也能極大程度的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擁有團隊合作精神的學生是目前用人單位比較看好的人才,這樣便能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最后大學也應該創設第二課堂,通過計算機既能比賽、辯論賽、英語演講比賽的方式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技能和英語運用能力。
(四)通過心理輔導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學校應該將心理輔導與思想教育進行有機的結合,在積極地思想教育下融入最基本的心理輔導內容,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通過心理學科基礎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提升學生自我調適心理的技能,并且利用宣傳的機會為學生提供提高心理素質和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學校還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不同地學生提供切實可行、科學有效的指導方法,幫助學生對求職挫折形成正確認識,增強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每一個高校都存在學習成績較差、綜合能力較差、經濟壓力大、人際交往能力欠缺、身體有缺陷的學生,他們在求職過程里會充滿畏懼、膽怯、自卑心理,學校可以指派有經驗的教師或者專業人士為這幾類學生進行心理知識和就業政策輔導,積極幫助這幾類學生緩解就業特殊時期的心理壓力,促進其就業競爭力的提高,另外這幾類學生通過積極地鼓勵可以重塑自信心。面對擁有理想主義和虛榮思想問題的學生,要通過心理咨詢人士和高校就業指導的思想教育老師共同努力改變其就業困難的現狀,調節這類學生不合適的就業心態,從而幫助他們對自身狀況和就業形勢做出客觀評價,這樣學生的就業期望值才能變得切合實際。
(五)開辟就業“綠色通道”,完善就業服務工作
通過就業“綠色通道”的開辟,廣大畢業學生能夠更及時廣泛的獲取就業信息,“綠色通道”也意味著就業供需通道的打通和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平臺的建立,這樣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在“綠色通道”的幫助和經濟成本的資助下可以盡可能的減少就業經濟壓力。就業困難學生通過不斷挖掘自身的優點,采取揚長避短的措施,通過平臺湖綜合通道開展的就業個性化推薦,一定能夠提高自身成功就業的概率和可能性。
(六)開展政校、校企合作,舉行專場人才招聘會
通過政府在學校建立“企業技能人才工作站”、企業在學校建立訂單班等形式培養企業急需的各類人才,減少困難就業學生的就業環節,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供學生選擇。通過組織企業到學校每年多次召開專場人才招聘會,為不同的學生量身打造不同的就業崗位可供學生選擇,同時政府開殿對就業困難學生實行托底就業安置,提供“兩困”大學生公益性崗位,提供小額創業貸款的擔保和貼息,讓困難就業的學生無任何的后顧之憂。
結語
總之,社會轉型時期高校一定要肩負起做好就業困難群體思想工作的重任,幫助更多學生順利就業維護社會穩定。
參考文獻
[1] 葉博.中國城鎮弱勢群體就業援助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9.
[2] 張寶霞.我國社會新生弱勢群體的思想心理探析[D].黑龍江大學,2005.
[3] 盧玲.針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01).
[4] 裴秋芬,王孝華.高校視角下的未就業大學畢業生群體思想政治工作場域探析[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04).
[5] 許春艷.未就業大學畢業生群體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學(2010).
中國科技博覽2017年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