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詩釗
摘 要: “學以致用”一直是我國教育事業不變的主題,體現在藝術院校英語教學過程中則是如何幫助學生將英語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與職業發展中,這樣才能提高藝術院校英語教學的實踐價值,構建起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本文從實際角度出發分析了當前藝術院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的重要性,探究建立起培養應用型人才體系的英語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應用型人才 藝術院校英語 教學改革
當前全球化趨勢愈加明顯,各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更頻繁,作為一門國際性語言,英語的地位有了顯著提高,在這一背景下,提高藝術院校英語的教學水平與教學效率就有了更重要的意義,必須與社會未來的人才需求相適應。下面主要以提高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性為核心,探究如何改變當前教學過程中教學空洞、實用性不強的弊端,增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一、藝術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各個行業都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積極做出改變,才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適應社會的發展,并為社會發展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當前全球化背景與社會發展水平對于人才的需求水平隨之增高,市場更青睞于專業技能水平高并且綜合素養高的人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交流與合作行為更頻繁,對于高水平的英語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因此藝術院校的英語教學具有重要意義,能夠為我國的對外開放交流提供強力的人才支持,在此背景下,改革藝術院校英語教學方法,提高英語教學水平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藝術院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藝術院校英語改革必須立足于英語教學實際,具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藝術院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必須首先對藝術院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總結。
(一)英語教學理念跟不上時代要求。
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落后一直是英語教學中老生常談的問題,尤其是在當前社會發展水平提高,對人才的要求提高的背景下,教學水平及人才培養策略與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往的藝術院校英語教學中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單一,側重于英語讀寫能力的培養,應試教育的意味濃厚,導致一些學生學習英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缺乏實際應用的需求與能力培養。英語教學方法死板老舊,教師不重視與學生之間的課堂交互,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積極性不高,不僅極大地影響英語教學的實際成果,久而久之甚至會讓學生對英語產生厭煩心理。
(二)學生受應試教育影響,自主學習能力偏弱。
課堂教學時間永遠是有限的,而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學生要學好英語必須注重平時的積累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而使英語儲備更加豐富,應用更加靈活。但是當前學生缺少自主學習能力,一方面是由于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較低,難以在課余時間主動進行英語學習,另一方面是由于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缺少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習慣了課堂上老師講、自己聽的被動式學習方式,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缺乏自我約束能力,也沒有良好的自主學習方法,導致自主學習的效果較差。
(三)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
課程設置問題一直是藝術院校英語教學中的難點,在當前市場人才需求更有針對性、更加專業化的背景下,英語作為一門公共學科應該如何進行課程的合理安排,如何進行具有科學性與針對性的課程設置,是當前需要改革的重要問題。例如,要不要將“聽、說、讀、寫”四項能力分開教學,或者為英語聽力與英語寫作設置專門的課時安排?學生之間的英語水平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無差別的課程教學很難適應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是否應該進行分層次教學。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設置不同的學習內容與側重點,密切英語學習與本專業之間的聯系,才能夠增強英語教學的應用性。
三、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下藝術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策略
(一)藝術院校英語教學要具有時代性,做好準確定位。
既往的教學模式中注重書面表達,無論是教學過程中的側重還是評價體系下的檢查重點都不重視實際應用,但是當前社會的發展更加渴求具有應用能力的人才,因此,筆者認為藝術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在于“應用”,要以實際應用為指導促進藝術院校英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程安排、評價體系等的全方位更改,這樣才能夠緊跟時代步伐,滿足時代需求。只有對英語教學進行準確的定位才能夠保障教學活動順利展開,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筆者認為在教學中一定要加強應用性方面的內容引入,還可以積極采用現代學徒制的方法,加強藝術院校與企業的合作,讓學生親臨實際崗位了解英語的學習需求,明確自身在英語學習中的不足,鍛煉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與翻譯能力。
(二)構建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的的藝術院校英語教學課程體系。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可以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讓學生擁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與專業技能水平,知識儲備較為豐富,理論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第二個環節是學以致用,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與工作中,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兩個環節之間還有一個中間性環節,即如何將學生所學習的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如何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在這一基礎上,藝術院校英語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就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知識傳授、轉化鍛煉、實踐應用。首先,藝術院校英語教學中的知識傳授環節應該注重多層次、分專業培養,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及專業進行針對性教學,做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為學生的實際應用打下基礎。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及學生的學習觀念,增加實際應用性的內容,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鍛煉聽說讀寫綜合能力。最后是實際應用,教師可以使用情景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角色扮演從而進行英語對話,還可以組織學生翻譯,從而增強學生的英語實踐應用能力,還應該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
(三)不斷增加師資力量。
教學活動的展開教師仍然擔任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尊重學生這一教學主體的基礎上,必須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最直接方法。因此,藝術院校應該積極組織教師進行專業技能的培訓。專業技能培訓應該從三方面進行,英語專業水平的提高與知識儲備的豐富,教學水平的提高與教學方法的突破,以及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學觀念是實際教學中的基礎,具有指導方向的作用,只有提高教學水平與創新教學方法才能夠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藝術院??梢栽O置教學標兵與先進個人,為優秀教師進行表彰與激勵,還可以組織教師們進行交流,從而促進全體教師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四)藝術類院校的英語應用教學策略。
藝術類院校的英語教學可以與學生學習連接,例如當前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閱讀英文名著,豐富英語閱讀知識,增加詞匯量,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英語閱讀水平,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在英語寫作過程中更好地應用一些復雜句式。同時,可以舉行英語名著翻譯競賽,在不參考譯文版本的基礎上,讓學生對原著進行翻譯。在翻譯過程中,不僅能夠讓學生對陌生的詞語進行積累和記憶,還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短句與句式,與此同時加深學生對外國歷史文化的了解,對自身專業的學習非常有幫助。進行名著翻譯是英語應用的重要途徑,學生的翻譯成果可以在班級內展示,評比最優秀的翻譯作品,讓學生更加靈活運用英語知識。
參考文獻:
[1]潘英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藝術院校英語教學改革探索[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63-64.
[2]宋林珊.藝術院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研究[J].英語廣場,2012(8):99-101.
[3]呂紹全.應用型人才培養框架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與研究[J].職業技術,2012(6):24-25.
[4]蔣瑩瑩,吉哲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藝術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2):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