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緣緣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僅僅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不斷地創新和探索,從而找出一條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的方法,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應用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獲得自身的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
1引言
小學數學是小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其不可被忽視的必要理由,做好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是小學教育的一大任務。而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提高應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加以入手。對雙方提出必要的要求和合理的指導意見是順利解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所存在的問題的一個重難點。
2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理解
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在不同的教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在新課改要求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是指任課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教學實踐來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過程,是一個盡可能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教學過程。其內涵可以通過下面幾個方面來理解:
2.1教學目的角度
新課改標準指出,小學課堂的教學目的是實現學生和教師的共同進步。良好的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較快的掌握所學的知識同時能夠提高數學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學習意志,使得學生獲得全面的成長和發展。而教師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錘煉自身的教學能力,增加實踐能力,同時在實踐中不斷加強對理論的理解及把握能力,更好地實現有效的教學。通過實踐不斷創新自身的教學理念,積累實踐經驗,拓寬在教學理論和實踐能力,實現教學互長。
2.2教學過程角度來看
新課改指出,課堂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相互統一的過程。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一種主體地位,過于重視教師的作用,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而新課改則主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還要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接受程度等出發,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使得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真正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有效性。
3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方法
3.1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數學由于其自身帶有的靈活性和抽象性,可能造成學生對其產生恐懼感,因此想要更大程度的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營造一種和諧,平等,支持性的學習氛圍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可通過師生互動環節來活躍課堂氣氛,老師問一些簡單的小問題讓學生主動回答,并給予相應的小獎勵,這樣會很大程度的提高學生聽講的效率。此外,老師一定要注意,說話要溫柔,和藹,語速要緩慢,這樣學生會更大程度地減少抗拒,積極思考,勇于探索。
3.2讓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才能順利進行。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掌握主體作用,學生完全聽從于教師的各種安排,學生在教師的壓抑環境下被迫學習,完全沒有主動性,而且學習感受,心得,發展需要等等都被老師忽視,不能產生自己的觀點,聽課過程中不能積極參與課堂,不能積極回答問題,提出意見等,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毫無小學生的學習氛圍,教學質量也因此大大降低。
3.3趣味教學,讓學生自己愛好學習
由于數學自身帶有的靈活性和抽象性,導致很多學生在還沒有學習數學的時候,便產生了抵觸心里,因此,趣味教學更能幫助老師教學,幫助學生學習。這就需要數學老師精心的備課了,盡可能找與課程相關的小故事,讓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比如在講“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時候,可以給學生講古印度國王獎勵發明象棋和進獻象棋的人的故事,通過有趣的故事吸引學生,并在此基礎上引出問題讓同學們思考,從而輕易的引出簡便的解題方法,即正確的數學計算方法。
3.4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當今社會學需要的不僅是知識儲備豐富的人,更是極具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全方位人才。小學正是這種能力形成的關鍵階段,數學正是這種能力養成的重要手段。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在重視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同時,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使其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引路人,促使學生在掌握基本學科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3.5關注小學數學的學習特點,減少教學的模糊性和盲目性
學習過程中的每個時間段都有其階段性,每一門學科也有其獨特性。正確認識小學數學的學習特點對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無疑具有不可估量的幫助作用。數學學科本身具有學習內容的抽象性和形象性,對于習慣簡單思維和接受指令的兒童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和不可適應性,而小學學習階段學習的漸進性和系統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學習的壓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本階段、本學科的特點,將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維中,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3.6注重培養數學學習的思維,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
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對于數學學習無疑是事半功倍的。因此學生在日常的數學學習中應注重數學思維的培養和數學能力的提升,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鍛煉自身數學素質。比如利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進行數學思維的養成,通過數學活動的操作實踐進行數學思維的養成,在知識的歸納總結中進行數學思維的養成。同時,要實現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全面理解,深化學生對數學思想的認識,強化學生在生活中的體驗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要積極留心發現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之處,將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到生活中,為其賦予生動的意義。
4結束語
新課改主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使得每個人通過學習都可以獲得不同的發展和進步。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真正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真正實現既定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其銀.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32:161.
[2]顧倩.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2016,12:190.
[3]范菊香.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做法[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6,09:76.
[4]楊保民.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6,0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