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平常的教育教學及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級文化建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一種特有的教育形式,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和班級管理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和“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效。本文從引導學生參與評比,樹立競爭意識,開展評價和自我評價方面,去捕捉孩子們散發(fā)出來的種種“特質”,把它們凝聚起來,形成自己班級的特色文化。
關鍵詞:評比競爭;評價和自我評價;班級特色文化
一個班,就是一個群體。它有著一個階段學生共有的年齡特征,但每一個學生又有著各自不同的個性,而不同個性的學生組成的共同班集體,又會形成一種神奇而獨特的氣質,那就是“班級特色文化”。實踐證明:每一個學生就是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熏陶中成長起來的。
一、點、面結合,發(fā)揮班干部的榜樣效應。
“榜樣”就是指作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無論古代和當代,“榜樣”和“模范”同義,“模范”一詞早于“榜樣”,漢代揚雄在《法言·學行》中說:“師者,人之模范也”,即師長要做人的榜樣。明朝的李贄,明確地把“榜樣”作為“楷模”即“值得效仿的人”使用。誠然,“榜樣效應”之妙哉!尤其是在班級文化未形成之前,更能發(fā)揮它的神奇妙用。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個性化特強,每一個孩子都有著自己非常獨特的氣質,但是,他們崇拜老師,崇拜優(yōu)秀的同學。這個時候就要抓住時機,展現(xiàn)自身的魅力,樹立優(yōu)秀學生的形象,塑造“榜樣”,建立一支凝聚力強的學生干部隊伍。其一,要大力表揚干部優(yōu)點,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幫助小干部樹立威信;其二,在鼓勵干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的同時,要更嚴格要求干部個人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其三,培養(yǎng)干部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干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集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亦即“以面帶面”。讓這幫優(yōu)秀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深入每一個班級成員的心靈,并為之效仿。這樣在培養(yǎng)孩子個性發(fā)展的同時,凸現(xiàn)了班級文化的共性,為班級特色文化的建設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
二、在評比中,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于是自然界進化出優(yōu)勝的物種,人類社會演變出優(yōu)秀的民族,人群中脫穎而出優(yōu)勝的個體。競爭這一自然界、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亙古法則,不管人們愿意不愿意,都無法回避它所做出的選擇。競爭應該是人們?yōu)樯婧桶l(fā)展對現(xiàn)實的一種挑戰(zhàn)。
首先在開學的時候就制定了本期的德育計劃,其中包括評比的項目。二是圍繞德育計劃,在每周開展的中隊活動中,學生自己制定評比規(guī)則。如文明公約、安全準則、衛(wèi)生條約、節(jié)約宣言、讀書活動等,自己擬定,自己遵守。三是以小隊為單位,每半月評比一次。評比時,每個小隊出示半個月來本隊表現(xiàn)突出的方面,但必須獲得全班同學的認可,哪個隊突出的方面越多便暫時領先。然后翻開紅領巾監(jiān)督崗查看,違反紀律的同學所在的小隊將會被扣分。以最后得分評選前三名小隊,并發(fā)流動紅旗,所在小隊成員每人在評比欄上記星一顆。四是流動紅旗所掛期間,如果小隊中出現(xiàn)重大違紀事件(主要指校級以上),立刻取下紅旗。五是小隊中如果對班級有特別貢獻者(主要指校級以上獎勵),可爭得流動紅旗一面。慢慢的,表現(xiàn)突出的方面越來越多,紅領巾監(jiān)督崗上違紀的記錄一次比一次少。孩子們在這樣班級文化的熏陶下,發(fā)揚了你追我趕,相互激勵,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的同時,孩子們的集體主義精神也得到相應的培養(yǎng)。
三、開展評價和自我評價,培養(yǎng)科學的榮辱觀。
每個孩子都想聽到父母的贊揚、老師的贊揚和同學的贊揚。在贊揚聲中激勵自己不斷的進步。所謂的“激勵”是指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因,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具有積極向上的學習和生活動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激勵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但是,在教師的激勵過程中,究竟是什么左右著他們手中的紅花和口中的贊揚呢?而我采用的方法是評價和自我評價,以培養(yǎng)孩子科學的榮辱觀。
和小組評比相間隔,每半個月評價一次,每次評出“學習之星”、“文明之星”、“環(huán)境衛(wèi)士”、“讀書之星”各5名。首先在小組里開展評價和自我評價,每個同學必須說出自己的一個優(yōu)點和一個缺點。二是全班推薦評選。評選出的同學必須說出自己最突出的方面,并得到同學們的認可,然后虛心聽取其他同學的評價。三是如果其中有在紅領巾監(jiān)督崗上違反紀律的取消此次評選資格。最后確定20名同學張榜表揚。四是每半期一次口頭小結,期末一次書面總結。經(jīng)過同學們不斷的努力,大多數(shù)都能獲得自己向往的“星”,沒有得到的也能積極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點,盡量克服自己的缺點,促進自己健康成長。
四、有懲有獎,賞罰分明,促進班級的和諧發(fā)展。
應當承認,我們從激勵教育中看到了改革的方向。一時間,表揚代替了批評,親切代替了嚴厲,學生從教師身上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但是,“物極必反”,如今,有些教師對學生只有表揚而沒有批評,只講鼓勵而不講鞭策,似乎只有表揚才是激勵學生的惟一正確選擇,過多的表揚也會讓孩子迷失方向的。于是我就給值周生一個特權——現(xiàn)場批評,將功補過。“現(xiàn)場批評”就是把那些一時管不住自己的違紀學生的名字現(xiàn)場記下,寫在黑板的右下角,以示批評。“將功補過”就是被記下名字后,只要當天不再違紀,你的名字就會自動在黑板上消失,以示獎勵。但如果當天你的名字放學前沒被擦掉的話就得記入紅領巾監(jiān)督崗里。這樣既達到對違紀同學批評教育的目的,也給了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一般來說,他們都會在放學之前讓自己的名字在黑板上消失,這樣有效保證了班級的良好持序,深化了班級文化的建設。
班級特色文化就像熔爐一樣,對全班學生起著熏陶、感染的作用,有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但是任何班級特色文化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個漫長的培育過程,而且往往不會一帆風順。因此,我們在培育班級特色文化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撓;另一方面要抓住時機,因勢利導。請記住:只有讓一個個孩子享受進步、享受快樂、享受成長、享受成功的班級文化才是最有特色的班級文化。
參考文獻:
[1]唐麗芳.課程改革中的學校文化[D].東北師范大學,2005
[2]陳易.淺談班級文化建設[J].校長閱刊,2007
作者簡介:文一萍,女,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重慶市涪陵區(qū)浙涪友誼學校小學語文高級教師,涪陵區(qū)師德師風先進個人獲得者。從教近20年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有強烈的事業(yè)心,追求卓越,善于學習,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在區(qū)級,校級舉辦的各類賽課活動中,多次獲獎,并參與“課外閱讀中的評價研究”、“基于知行理念下的品格教育研究”等多個市級、區(qū)級課題研究,同時,撰寫多篇教育教學論文,獲國家級、市級,區(qū)級一、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