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文生
學校運動會是學校體育的重要表現形式,舉辦運動會,可以豐富學校師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的體育參與意識。是學校體育的重要部分,同時也是學校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現行的競技性田徑比賽項目,相對其它項目而言,顯得較為枯燥。對身體素質、個人能力的要求較高 ,要達到一定標準的難度很大。學校田徑運動會由于大多數參賽的選手水平比較低下,絕大數選手幾乎沒有訓練過,也沒有參加過什么正規的比賽,甚至對比賽規則也是一無所知,比如:100米賽跑,他們甚至不知道要采用蹲踞式起跑,而是采用站立式起跑。4X100米接力甚至有同學跑到別人的道上去了,判其犯規,他卻一臉茫然,諸如此類的問題還很多,如何解決好這些問題,其實已經變得非常緊迫。
學校運動會的裁判員大部分是老師和學生,他們沒有經過專門的裁判培訓,對裁判知識知道的少,這里面的問題也是很多。從實踐來看,學生裁判相對聽指揮一些,也比較守紀律。老師裁判比學生裁判更為惱火,一方面,很多老師不懂規則,很多時候是憑感覺來裁判,比如計時裁判,可能會出現第二名比第一名的成績還好,這就是因為掐表的手法和動作有問題造成的。碰上比如3000米以上的比賽項目,只要有人超圈,他們就會懵,跑了多少圈也會不知道,比賽結果當然可以想象。總之在比賽的各個環節,都會出現類似的諸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就成了我們首要任務。
首先,我們在向各院系發競賽規程的時候,除了正常的規程需要的內容外,應該把重要的比賽規則:比如要求100米;200米;400米;男子110米欄;女子100欄必須采用蹲踞式起跑,必須要有預賽和決賽。800米起跑之后,必須在搶道線之后才能搶內道,4X400米接力賽,第一棒接棒之后必須要在自己的跑到上跑完第一個彎道,在上直道的搶道線之后才能搶道。諸如此類的重要規則,必須在發競賽規程的時候盡可能周知運動員,另外,競賽規程要盡早、盡快發到系部,比如在開學初,新生進校后,由系部以專業為單位組織選拔賽賽,選出各專業的相對水平較高的運動員。其次,要結合各學校的實際情況,盡快召開運動會籌委會,明確分工。
在實際裁判過程中,剛開始會遇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我們的終點裁判在判100米、200米等短距離項目名次時,由于運動員水平相差不大,撞線時幾乎同時動作。如果按道次分配裁判員,往往會出現道次和名次有混亂的現象,有可能出現二道和三道或者其他道次的名次出現重合,比如二道和三道都認為自己記得名次是第三名或第四名。當然也有可能是第一名出現重合,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當然最為保險的做法是用高清攝像機進行攝像,如果出現問題,立馬調出攝像機來查看。但如果每次都調攝像機查看,勢必會影響運動會的進度,也顯得我們的裁判員太不專業,為此我們采用終點裁判員直接盯一個名次,兼盯另外一個相鄰的名次,比如:在裁判席上的第一排裁判員盯第一名同時兼盯第二名,確定其道次和號碼;第二排的裁判員主盯第二名,兼盯第三名,確定其道次和號碼;依次類推,這樣就會大大節省時間和減少誤判。計時裁判也是一樣,采用不計道次運動員的時間,而采用計時裁判席上的第一排裁判員直接計第一名時間,第二排裁判員計第二名運動員時間,依次類推,就可以避免出現第二名成績比第一名成績還好的情況。
在長跑項目的比賽中,特別是3000米和5000米的比賽中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由于參賽運動員較多,水平參差不齊,在比賽中容易出現超圈的現象,但由于我們的裁判員經驗不足,往往會手忙腳亂,多跑圈或少跑圈的情況時有發生,造成學生運動員情緒很大。為了解決此類問題,在比賽開始階段,由于沒有超圈現象,名次的確定是比較容易的,我們只要在開始的幾圈內把名次確定好了,后面的出現超圈的才會心中有數。這種做法是(以3000米比賽為例):計時裁判和終點裁判協同配合。先根據運動員人數確定名次裁判員人數,運動員人數和名次裁判員人數相同。如果裁判人數有多余的,可以為前1-8名運動員安排2個名次裁判。首先要明確所有裁判員是按記錄的名次分工,誰記第一名;誰記第二名;誰記第三名.....以次類推,直到分配完畢。這樣的好處是,從開始到結束,每一圈結束誰跑的第一名;第二名......等所有的名次都會記錄下來,終點裁判長負責記錄表格,計時裁判長負責計時。終點裁判長從7.5圈出發到還剩下7圈就開始就根據名次裁判員報的名次把對應的號碼寫在剩余圈數對應的空白處,號碼和圈數對應,就知道了該運動員的名次、號碼、還剩幾圈沒跑,一目了然。當還剩0圈的時候,終點裁判長根據表格記錄很容易和計時裁判長配合準確記錄每位運動員的名次和時間。
學校運動會比賽中,由于同學們對比賽規則不是太懂,學生運動員經常會出現犯規,運動員犯規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最常見的帶跑;接力賽時很多同學跑著跑著就出了接力區,或者有的沒在自己的道上完成接力;4X400M接力賽的第一棒接棒之后,沒有按規定跑完第一個彎道才能搶內道,但是由于檢查裁判沒有足夠的證據,加之檢查裁判本身對規則也不是很熟悉,在處理犯規問題時往往會引發矛盾,給運動會帶來很不好的影響。為了避免這些問題,我們會在各接力區和搶道區安排專人檢查裁判用手機拍攝完整交接棒和搶道線視頻,一旦出現爭議,有理有據,運動員也不會再有意見。
至于田賽部分,由于人太多,常??梢圆扇∫恍┖喴椎霓k法進行一些篩選,比如在鉛球比賽和跳遠比賽中設定一個及格線,將那些不會跳的選手第一次就淘汰掉,也避免了這些同學因不會投或不會跳而受傷。
現行的田徑運動會,由于時間的限定,只有兩天時間,參與比賽的人數相對于全校學生人數而言比例是很少的,由于參與度低,很多學生對運動會關心不夠,加上沒人組織學生觀看比賽,運動會氣氛很淡,顯得生氣不夠,這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增加一些參與度高的集體性項目,比如增加一些人數較多的接力賽,籃球趣味投籃等,這有待以后的比賽中不斷改進,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人數多了氣氛自然就起來啦,各系部負責組織一些啦啦隊,為運動員加油助威,各專業建立后勤服務站,讓未參與比賽的同學有事可做,通過評比,從各專業中選出優秀的組織獎,根據場上表現每個系部評出1-2名道德風尚獎,這也是一種手段。同時,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隨著人數增多,可以考慮適當增加運動會的時間,變兩天為三天甚至更多。
總之,基層學校運動會,由于參賽者和裁判員等的諸多因素,面臨很多問題,通過不斷實踐總結,找到一種適合基層學校運動會的模式,使運動會充滿生氣,展現學生風貌,是我們作為基層體育教師的職責與愿望。雖然還有這樣和那樣的不足,我相信,只要每次運動會都認真準備,賽后認真總結,我們的基層學校運動會一定會越辦越好,讓運動會能真正發揮其作用,豐富校園生活,為全民健身運動添磚加瓦,培養學生的參與運動的意識和能力,強身健體,享受運動帶給的樂趣。讓運動會真正成為全校師生的運動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