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西剪紙是山西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藝術以獨特的形態存在于山西,體現著山西勞動人民的淳樸,也體現著山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愿望。
關鍵詞:山西剪紙;圖騰
山西省是華夏文明最早起源地之一,在這漫長歷史的長河中,山西人民用一把剪刀剪出了黃土地上的民俗人情。剪紙藝術作為一項古老的技藝在這片黃土地上傳承至今,是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山西剪紙作品與內容充分反映了民間社會大眾的審美需求和心理需要,造型飽滿粗獷,色彩鮮明濃郁,既美觀實用,又具有求吉納祥、驅利避害的精神功能。
風格特點明顯
山西剪紙的風格,因地域環境、生活習俗、審美觀念的不同,各有差異,但概括起來講具有粗獷、雄壯、簡練、純樸的特點。比如雁北的廣靈、靈邱剪紙凝重而艷麗,既有塞外之野趣,又存關內之雋秀;晉南剪紙刀筆遒勁,酣暢淋漓,且具有粗中見細、拙中藏巧的特點;山西呂梁地區的剪紙含有漢代石刻藝術所具有的質樸、粗獷、雄渾、博大之氣;而地處山西腹地的晉中剪紙,則呈圓潤秀麗、纖巧精細的風格。剪紙在民間的流行,往往伴隨著生辰、婚嫁、喪葬、喜慶節日和日常生活。生活習俗是促進剪紙發展的社會因素,同時又形成了豐富的剪紙內容和不同的剪紙樣式。
體裁格式多樣
山西剪紙形狀各異,大小不同,取材廣泛,它的體裁格式多樣,具體根據各地民俗來取材。最常見形式是窗花和燈花。
窗花的大小根據窗格的大小來設計。如晉北一帶窗戶格式有菱形、圓形、多角等樣式,所以窗花也隨窗而異。窗花尺寸有小有大,小窗花看上去精致靈巧;大窗花有有四角、六角、八角呼應的“團花”,十分素雅大方。忻州一帶,人們歡慶春節,或操辦婚事都要貼“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蓮花、桂花、笙等,祝愿新媳婦善于女紅,早生貴子,美滿幸福。家家戶戶都粘貼窗花就像是一種圖騰或是符號,其中似乎蘊藏著巨大的神秘能量,至今都保留著這些古文化信息,這種文化信仰傳承了一輩又一輩的山西人。
在元宵節,山西剪紙搖身一變以不是窗戶上的精靈,而變成了彩燈的寵兒,元宵佳節家家門前懸掛彩燈,燈的造型千姿百態、各具特色,彩燈上張貼的剪紙豐富多彩。以影形而轉動的是“走馬燈”,燈上鏤空刻出燈花貼在燈壁兩側,轉動時十分漂亮美觀,貼在燈上的剪紙叫“燈花”,燈花的功能就是美化燈,這就要求剪出的花樣必須有透光照明的功能,為此,剪燈花時,剪的線條一定要比較纖細,黑白對比要弱,塊與面的結合要勻稱,不能有笨拙、厚重質感。這樣剪出的燈花粘貼在燈具上才是美觀的。這樣的燈花在山西幾乎家家都會剪制。每逢元宵佳節,家家戶戶的門廊上,院落街邊的樹枝上都懸掛著各式各樣的花燈,遠遠望去就是一副火樹銀花的景象。
用途功能廣泛
山西剪紙在重大的節日中也扮演者重要的角。每逢春節、元宵節,走進山西人民的家里,都能看到玻璃上窗上貼著的紅色剪紙窗花。在春節這種盛大的節日里,山西人民喜歡在屋中或者院內進行盛大的裝飾,那么紅艷的窗花就成了窗戶上最佳的裝飾品,每家每戶貼著紅色的窗花,門廊上貼著紅色的春聯,院門上貼著門畫,有這些還不夠,山西人民還要再剪貼一對“桃核”,(“核”方言讀hu)“核”諧“符”音,襲承古時稱“春聯”為“桃符”的習俗。而“桃符在莊稼人的心中并不是“春聯”的意思,而是個古老傳說。傳說中“桃符”能驅疫逐鬼、避邪禳災,因此山西的剪紙窗花代表著人們對生活美滿和平安順和的愿望。在春節,山西人民選擇的窗花題材多為魚,雞,虎,各種花卉、飛禽走獸等。民間貼“魚和雞”,喑喻“吉慶有魚”。而貼虎可能和中華民族對虎圖騰的崇拜有關。
山西剪紙除了用來做盛大節假日裝飾,它還有一個特殊的功能,就是可以作為一種許愿的媒介幫人們實現美好愿望。山西地處華北平原,特殊的地理環境導致山西歷來干旱少雨,尤其春季更是有“十春九旱”的說法,而春季正是農民們耕種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過去,遇到久旱不雨,人們無力自救,便將希望寄于“龍”,每逢農歷到二月二時,婦女剪龍,家家門上貼龍,祈求龍王降雨。
除此之外山西剪紙還有用于人生禮儀的功能,例如孩子誕生是家庭中的一件大喜事。作長輩的都得為這新生命慶賀一番。所以家里的長輩們都會用紅紙剪個大大的掐腰“葫蘆”貼在門上,一為報喜,宣示添丁增口了,也為新生兒納吉求福,禳災祛禍;二為報信,也就是一種門標,人們深諳此俗,也就不隨便出入了。
隨著孩子長大,父母會為孩子籌辦婚禮,親朋好友會紛紛送上禮品祝福,山西人民喜歡在禮品盒上覆蓋用紅紙剪好的紙花,取材多為花卉草木、器皿吉物、字意圖案等,被剪紙裝飾過的禮品就稱之為 “禮花”,“禮花”也稱為“喜花”代表著人們對新人的祝福,祝愿他們和和美美,白頭偕老?;榧拶N“喜”字可是很有講究的,嫁女的一方貼“禧”字,是表示一種喜慶吉祥。而娶媳婦的一方則要貼“喜喜”字。這雙喜字原本是民間集體創造的字,以“喜喜”喻喜上加喜。她們在剪“喜喜”字時,又將錢紋、瑞獸、花鳥等形象組合在一起,越發增加了剪紙的意蘊。在山西的民俗中為老人祝壽更是少不了剪紙,在祝壽儀式中,晚輩賓客為主賀壽,人們會獻上自己蒸的壽饃,壽饃上粘有紅色剪紙 “壽桃葫蘆”,或者剪蝙蝠(蝠諧福)、鹿(鹿諧祿)、壽星三種構成的紋樣。盼望老人福壽雙全,健康長壽。
山西剪紙起源于民間,取材于身邊的事物,樸實的山西人民把對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祝福寄情于剪紙,剪紙既表現了山西勞動婦女的藝術創作智慧,也記錄著山西人民心中的所求、所盼、所想。正因為如此,山西剪紙保持著勃勃生機,流傳至今且熠熠生輝,更多的年輕人對剪紙有興趣,在剪紙內容、樣式、題材更有現代人的創新。山西剪紙在年輕人的心中已不是一個古老的遙遠的文化遺產,而是融入了當今年輕人的創新與活力,使得山西剪紙得以傳承擁有旺盛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中國美術史及作品賞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簡介:高敏,出生年月:1986.4.13,女,漢族,籍貫:山西省忻州市,當前職務:美術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油畫,單位:廣西藝術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