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成偉++夏宇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項產業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地加深,十二五以來,我國的服務貿易有了深層次的發展。放眼世界,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形勢愈加錯綜復雜,各國經濟發展普遍面臨壓力,作為在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行業也面臨了全球經濟周期性波動所帶來的沖擊,與此同時,國際旅游服務貿易行業作為我國十二五時期外貿結構轉型重點也面臨了巨大的壓力。
關鍵詞:旅游服務貿易;“一帶一路”;應對政策
1 我國國際旅游服務貿易的現狀及特點
1.1國際旅游服務貿易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和經濟水平的普遍提高,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越來越密切,世界各國居民在國際間的流動也越來越頻繁,國際旅游迅速發展,隨之形成的國際旅游服務貿易行業也逐漸走向發展和成熟,成為一個國家外貿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謂國際旅游服務貿易是指旅游服務在國家間的有償流動和交換過程,即國家間國家間護衛旅游者進行的國際旅游活動所提供的各種旅游服務的交易過程。其作為為滿足國際旅游者的服務需求的一個行業,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國際旅游服務包含了,交通、餐飲、食宿、基礎設施、信息、娛樂等各個方面,旨在要求的旅游者的任何要求。
旅游業屬于第三產業范疇,國際旅游服務貿易作為第三產業,同時在外貿中又處于服務貿易,是我國外貿產業改革的先鋒行業。“十二五”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優化外貿出口商品結構,推動服務貿易的發展,可見旅游服務貿易對于我國擴大貿易順差規模,促進第三產業轉型升級,優化外貿商品結構,拉動國家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1.2 出入境旅游流量與消費
近年來,我國出入境旅游規模和旅游外匯收入及支出一直呈現出不平衡的態勢,出現了出入境人數和規模呈現順差而旅游外匯收入及支出呈現逆差的矛盾現象,本文將以二十世紀第一個十年到一帶一路正式成為國家頂層戰略之前的2014年為時間軸,研究我國旅游服務貿易呈現的態勢和反映出的問題。
(1)入境旅游及收入
縱觀今年,我國入境旅游規模較為穩定,入境旅游規模增長以及縮減區域平緩。然而相較于旅游規模而言,我國入境旅游消費嚴重不足,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呈現出疲軟狀態。由截止至2014年的統計數據,我國入境旅游發展緩慢,入境旅游服務貿易規模增長十分緩慢,年均增長率不足5%,一些年度甚至出現負增長。自2005年開始呈現出一個良好的增長勢頭,然而2008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世界經濟發展區域疲軟,出現了連續兩年的負增長,這一趨勢雖然在2010、2011年度有所緩解,但是之后又陷入了長期的負增長,雖然降幅呈現出收窄趨勢,但是依舊未能好轉。從入境旅游收來看,2005至2008年經濟危機之前一直呈現出告訴增長的態勢,2008年之后,受經濟危機影響,人均消費能力普遍有所下降,同時又受入境旅游人數的銳減,入境旅游收入在之后的六年間呈現出一種慢速波動增長的態勢。直到2014年,我國入境旅游收入開始大幅度回升并高速增長,增幅達到了13.54%。然而從總體來看,我國入境旅游人數與入境旅游收入相比呈現出規模的不相稱,反映出入境旅游消費力不強的問題。
(2)1出境旅游及支出
與入境旅游所呈現出的狀況不同,近年來我國出境旅游市場發展快速且出境旅游消費旺盛,旅游服務的進口規模持續擴大。從2005到2014年,我國出境旅游人數均呈現增長態勢,年均增長率達到了15%以上,出境旅游消費支出也呈現大幅上升的趨勢。除2008、2009年收國際經濟危機影響出境人數和出境旅游消費的增長稍有放緩之外,其他年度一直呈現著高速增長的態勢,尤其是出境人數增長率在2011年達到了22.41%的高點,同時出境旅游消費支出增長率也在2012年達到了46.53%的高點,在國際經濟增長普遍呈現疲軟的情況下,中國游客體現出了巨大的購買力和強烈的消費意愿。近年來的出境旅游高增長態勢與我國在國際經濟危機之中表現出的來經濟相對穩健、抗風險能力強等特點是密切相關的,同時,匯率利好、簽證政策放寬、國家外交信譽提升、境外旅游消費環境改善等因素也在影響著我國公民出境旅游的消費熱情。
表-2 2005-2014年我國出境旅游統計
注:原始數據來源于國家旅游局《中國旅游業統計公報》。
1.3 出入境旅游市場的不平衡
從我國出入境旅游市場的比較之中可以看出,我國出入境旅游市場規模呈現出了一個巨大的不平衡狀態,處境旅游的人數和支出遠遠大于入境旅游的人數和收入,整個旅游服務貿易產業呈現出一個巨大的逆差。特別是近年來,受經濟情況國際旅游市場狀況的影響,我國旅游服務貿易出口下降、進口增加的疊加作用是的逆差水平進一步擴大。由2009年到2014年度國際收支平衡表數據(表3),我國近年來旅游服務貿易的逆差一直呈現擴大態勢,2009年到2012年甚至呈現著翻倍的增幅,自2013年之后才開始出現逆差增速收窄的態勢。同時,由表1和表2我國出入境旅游的相關數據分析可得,旅游人數增速和旅游消費增速不平衡更加加劇了旅游服務貿易的逆差狀況。以2012年的數據為例,2012年我國出境旅游人數約為8318萬人,出境旅游支出約為1020億美元,人均消費額約為1226美元。同期我國入境旅游人數約為13240億人,入境旅游收入僅為484億美元,約合人均366美元。相比來看人均出境旅游支出接近人均入境旅游收入的3倍,這意味著我國在旅游服務貿易上的進口將近3倍于出口,可見我國逆差之巨大,也體現著我國公民出境旅游具有強大的消費能力,而入境我國的旅行者相比來說消費意愿和消費水平并沒有十分強烈,深層次體現著我國旅游服務產業和旅游發達國家的差距。(表-3)
1.4 旅游服務貿易產業和市場情況
近年來我國旅游服務貿易在我國服務貿易產業之中的占比是較大的,屬于外貿服務產業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近年來受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較大,但是自經濟危機之后一直呈現著波動上升的態勢。endprint
但是與旅游產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旅游服務產業的發展上,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存在著旅游服務產業在出口中占比較低、產業效應低下、競爭力差等問題。而近年來我國旅游服務產業在出口貿易中的占比提升較快,呈現出一種超越一些發達國家的形式。
與此同時,根據2015年來華入境旅游流向數據分析,來華外籍游客主要以港澳臺同胞為主,共計約10781萬人,約占全部來華旅游人數的80%,外國人僅約為2598萬人。而外國人中,亞洲游客總計約1662萬人,占據了外國人來華旅游人數的約63%。可見我國旅游人口來源主要以周邊國家人口為主,亞洲市場廣大,然而在歐美市場占比較低,外國客源稀缺,旅游服務貿易出口區域發展不平衡,市場有待進一步拓展。
1.5 具體存在的問題
(1)旅游消費結構不合理。我國的旅游消費市場發展不盡完善,境外旅行者入境消費大部分用于觀光、食宿以及交通方面,附加值較低,在文化特色旅游,娛樂消費上,我國的旅游服務市場還有待開發。
(2)旅游企業管理不完善,服務質量不一。我國旅游企業魚龍混雜,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缺乏行業統一管理標準和統一的行業聯合組織,導致了消費者難以享受到高性價比的服務
(3)基礎設施建設不力,旅游資源有待充分的開發和保護。
(4)旅游法律法規不夠完善,缺乏行業標準,旅游監管欠缺,無法有力地維護消費者權益
(5)旅游市場營銷力度不夠,區域發展不平衡。
2“一帶一路”戰略下旅游服務貿易所面臨的新的機遇和挑戰
2.1 “一帶一路”
2.2 旅游服務貿易產業將面臨的機遇
(1)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迎來高潮
隨著“一帶一路“上升為國家戰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為了有關國家以及各個行業的融資新渠道。亞投行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建設帶來一系列的資金支持,沿線國家基礎建設將迎來一個“高潮期”。在國家戰略下,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將搭上“順風車”,完善設施建設,加大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加大景區和文物保護的投入,完善我國旅游服務貿易在硬件上的不足。
(2)旅游入境管理政策進一步簡化放開
參考文獻:
[1]匡賢明. 抓住“一帶一路”契機打造服務貿易強國[N]. 第一財經日報,2015-03-26
[2]劉晶. 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3]井樂. “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之路[J],《改革與戰略》 , 2017 (7) :172-174
[4]張響. “一帶一路”新戰略下我國國際旅游服務貿易的機遇與發展策略分析[J],中國市場 2015年第47期(總第86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