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娜
摘要:生態馬克思主義和有機馬克思主義是國外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兩個重要流派,也是當前國內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內一個熱門的研究議題。同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生態馬克思主義和有機馬克思主義既有相同也有相異,一個從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出發反思生態問題;一個從現代性的文化價值層面反思生態問題。在這兩個馬克思主義流派之間,有機馬克思主義由于其與中國文化的親緣性,近幾年獲得了國內學術界的重視和討論。本文對有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理論和邏輯進行梳理和研究。
關鍵詞:生態問題;危機理論;生態馬克思主義;有機馬克思主義
一、生態問題出現與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的新發展
從本質而言,馬克思主義是立足于對現代資本主義反思和批判基礎上形成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心議題,就是資本主義的問題是什么,以及如何解決和超越資本主義的經濟和社會形態。因此,馬克思主義有一個內在的基礎理論是資本主義的“危機理論”。
在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不同階段,對資本主義危機都有著清醒的認識。在早期工業資本主義時代,資本主義的危機主要體現在資本主義的生產領域,即工廠內部資本家對工人的勞動剝削。資本主義越發展資本家對勞動剝削的程度越劇烈,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二者之間的階級矛盾就愈發劇烈,這內生地預示著資本主義必將被共產主義所替代。在壟斷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時代,資本主義的危機主要體現在先發國家的大擴張,體現在先發國家對后發國家的殖民和戰爭。國家之間的戰爭越是劇烈,資本主義的矛盾就爆發的更為徹底。
“危機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觀點之一。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現實中,資本主義的危機表現直接影響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發展和現實的社會主義運動。資本主義危機體現的越是明顯,社會主義的理論越發迸發,社會主義運動越是蓬勃發展。但是,二戰以后,隨著資本主義制度在各個國家的重大調整,資本主義的內在危機在一定程度上被緩和了。一方面,戰后迎來了資本主義發展長和平時期,為資本主義經濟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在國家政策方面也作了重要調整,主要體現在福利國家的出現和福利政策的完善,資產階級開始對生產關系進行不斷調整,例如提高工人待遇、與工人階級談判、實行福利政策等,緩解了國內資本與勞動之間的緊張關系,兩大階級之間的對立趨于緩和。在這一背景下,社會主義理論和運動的發展迎來一個相對低潮的時期。
但20世紀 70 年代以來,一個新的危機現象在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體系中凸顯出來。這就是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和技術的進步,隨著資本主義對自然資源和自然界的過度利用,使得各個國家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生態問題。同時,由于生態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不受地域空間的限制,如大氣污染很容易從一國擴展到另外一國,因此生態危機才能夠誕生之日起就是一場全球性的危機。隨著資本主義大發展,在生產力、購買力無限增長的假設下,資本主義生產與自然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態危機日趨嚴重,全球性生態危機更加尖銳,嚴重惡化的生存環境,使得人們不得不重新面對資本主義的危機問題,并進一步思考問題的根源和尋求解決的辦法。
“危機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觀點之一。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現實中,資本主義的危機表現直接影響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發展和現實的社會主義運動。資本主義危機體現的越是明顯,社會主義的理論越發迸發,社會主義運動越是蓬勃發展。但是,二戰以后,隨著資本主義制度在各個國家的重大調整,資本主義的內在危機在一定程度上被緩和了。一方面,戰后迎來了資本主義發展長和平時期,為資本主義經濟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在國家政策方面也作了重要調整,主要體現在福利國家的出現和福利政策的完善,資產階級開始對生產關系進行不斷調整,例如提高工人待遇、與工人階級談判、實行福利政策等,緩解了國內資本與勞動之間的緊張關系,兩大階級之間的對立趨于緩和。在這一背景下,社會主義理論和運動的發展迎來一個相對低潮的時期。
二、生態危機視野下的馬克思主義:兩個理論流派
在上述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資源在面對生態問題的思考中,重新被強調和重視起來。自上世紀70年代以后,國外馬克思主義開始關注生態環境問題,新的馬克思主義思潮孕育而生并形成一股社會力量影響著西方及全球的政治社會生活。新發展的馬克思主義認識到,資本主義的危機已經從階級與階級、國家與國家之間蔓延到人與自然之間。在這一思潮的影響下,當代的馬克思主義開始發展出生態馬克思主義和有機馬克思主義兩大理論流派。
1.人與自然的危機:新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
馬克思主義的自然概念對生態環境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解釋說明,馬克思認為,單獨孤立的研究自然史是不正確的,因為自然史與人類史是彼此相互牽制、相互影響的,自然史和人類史是在差異中構成統一的。在馬克思看來,不存在自然與社會的絕對分離,人與自然是內在統一的,人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產物,自然界先于人類出現,具有先在性,人類來源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的生命體,自然界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生活和生命活動的物質材料,人類依靠自然界的存在而存在。可以說自然界是人類的“母體”,離開了自然界這個“母體”人類的一切發展和生存都無從談起。在“母體”中人與自然的對象性關系表現為能動性和受動性的統一,并且人的能動性必須在自然規律范圍內發揮和實現,否則只能導致對自然的破壞,最終接受自然界的懲罰,從而會限制和阻礙社會發展。因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自然界,故,人的能動性只能受到自然界的制約和限制,人類的能動性必須遵守自然條件和自然規律,不能突破自然規律的框架。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與自然的關系實際就是人與人的關系,這兩對關系是相互依存、互相滲透、密不可分的,并且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基礎,人與人的關系對人與自然的關系有著重大的影響作用,隨著當今科技的發展,這種影響日益增強。因此,從這個角度說,生態危機表面看是人與自然的危機,實際卻是人與人的矛盾沖突也就是社會制度的問題造成的。因此,只有改革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人與自然才能協調發展。endprint
生態馬克思主義和有機馬克思主義這兩個西馬流派有著不小的理論相似性,二者都從馬克思主義自然觀那里汲取養分構建自己的理論主體,并都從資本主義制度層面來分析生態危機,兩者都認為生態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本性造成的制度危機,并不是人與自然的危機,資本主義制度才是當今人類面對的生態問題產生的根源。人們在占有、支配和使用自然資源上的矛盾和利益沖突表現為當代資本主義制度的生態危機,生態危機問題的產生和激化都是同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2.生態馬克思主義的邏輯和觀點
生態馬克思主義從20世紀70年代誕生之日起,就努力探索生態危機產生的根源,在幾十年的在理論發展的過程中,經歷萌芽、發展、成熟多個階段,逐漸形成了以下幾個重要觀點:
(1)從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出發思考生態危機的根源
生態馬克思主義認為生態危機與資本主義制度密不可分,認為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具有反生態性,如奧康納的雙重危機理論,福斯特的“物質變化裂縫理論”都揭露、控訴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反生態性的問題。資本主義圍繞著資本建立起來,而資本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唯一存在的目的即是增殖,為了增殖,資本可犧牲一切,必然要擴大生產和消費從而造成巨大的浪費,因而生態危機就不可避免。在生態危機理論中,生態馬克思主義者認為,生態危機已經取代經濟危機,并且這一危機已經轉移到了消費領域。在他們看來,生態危機發生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制度下,其以擴大生產為基礎的生產方式必然忽視自然規律,引起生態危機,這種工業生產方式加劇了整個人類社會的不平等和對全球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生態馬克思主義者認為,雖然在具體的現實條件下各國的生態環境危機問題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主源是資本主義制度。因資本的屬性是對資本的無限追求,尋求利潤的無底線,因此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不可能解決生態危機問題,只會導致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其最終結果就是超出地球生態系統所能達到的污染的最大承載力,進而全社會的生態危機被激發出來。
(2)資本主義雙重危機理論
生態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奧康納提出了資本主義的雙重危機理論。他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是“第一重矛盾”,這個矛盾會產生經濟危機。而生產力、生產關系同生產條件之間的“第二類矛盾”會產生生態危機,其原因在與資本增殖的天性。資本的這種天性是建立在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經濟不斷增長的基礎上,而自然界的承載力是有限的,無法進行自我擴張。那么資本主義經濟無限增長的必然結果造成了自然資源的日益枯竭與對生態化解的無限破壞,生態危機就成為必然。資本主義又通過殖民、全球化等方式在全球范圍內掠奪自然資源,因此造成了經濟危機和生態危機在世界范圍內的并存。奧康納認為這種雙重危機是由于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以及資本主義無限的資本積累,而要擺脫生態危機就要通過改良措施建立生態社會主義社會制度。
(3)從社會形態系統變遷的角度提供生態問題的解決方案
在生態馬克思主義看來,在資本主義制度的本性是造成生態危機的根源,因此在危機根源的體制范圍內,是不可能徹底解決生態危機的。只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才是唯一的解決途徑。創建一種旨在減少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索取和破壞的新的社會模式——生態社會主義。在經濟層面上,生態社會主義傾向于建立一種“穩態、小規模的、分散化的零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在生態環境和社會相統一的觀念指導下,將經濟增長的速度置于生態環境的承載力范圍內,把革新資本主義的理論建立在是社會主義理論之上,創建一種既發展經濟、又不過渡生產、過渡消耗的生產方式,將資本主義滿足生產的欲望的生產方式轉變為滿足生活需要的生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最終實現人、自然、社會三者的和諧共存與發展;在政治層面上,生態馬克思主義者認為,資本主義體制下所謂的民主只是一種官僚主義的民主,并不是真正的民主,因此,他們提出要建立一種在經濟、政治和生態相互統一基礎上的以工人管理為主導型的民主政治體制。在文化層面上,生態馬克思主義者主張去必須超越落后的文化形式以及產生于現代的工業資本主義的文化狀態,生態馬克思主義者認為,現存的所有的西方文化都是流于表面的,“它們無力解決人類今天面臨的巨大危機,因為這一危機正式這些文化本身由于疏忽和錯誤而造成的”[5]P332因此,在生態馬克思主義者們看來,必須創造出一種新的超越傳統的文化和現代的工業資本主義的文化,即生態社會主義的文化。
3 .有機馬克思主義的邏輯與觀點
由以上論點可知,生態馬克思主義主張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系統性的變革。而有機馬克思主義對此觀點不抱有足夠的理論信心與實踐自信。與生態馬克思主義不同,有機馬克思主義把對生態問題的解決寄希望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現代性思維的修正。(李文化)
(1)從現代資本主義的價值和文化出發思考造生態危機的根源
有機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克萊頓認為,資本主義的現代性文化是全球生態危機的主要原因。在現代性文化中,資本主義時代的人將自然界當作一個客觀的物質世界和外在世界,看成資源而不是“生命”。因此對于自然世界有無限的渴求和過度的汲取。這種文化對資本、財富的無限追求必然導致過度的生產和消費。這種文化性質和意義使得資本主義時代的人類更多地消費以刺激滿足資本主義日益增長的產出需求,同時也會產生更多更嚴重的污染,從而與地球資源的有限性以及地球容納人類污染能力的有限性產生矛盾和沖突,生態危機也就不可避免。
(2)資本主義的危機從本源上說是文化危機
從文化角度理解資本主義危機也是傳統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個方面。馬克思就將資本主義時代的一切文化看作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是片面的,是物化的,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是“非人”的。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對生態的理解不能單從制度的角度來看,而是要更多地從文化和價值的角度來看。這種對文化和價值的批判,很容易逐步擴展到對宏觀的西方現代文明的反思和批判。正如克萊頓所說“‘有機框架的一個中心觀點是,我們所追求的公正而又可持續的時候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并體現出特定文化背景的特點?!盵1]P76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西方現代世界觀和現代思維方式如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機械論的唯物主義、對價值理性的擯棄及對個人主義的推崇才是造成資本主義出現嚴重環境問題乃至生態危機的深層思想文化根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