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萍++楊一瓊
摘要:針對發展中面臨的“銷售難、流通難、產品質量問題多、品牌認可度低”等問題,生態農業企業應該如何利用互聯網+背景,抓住發展契機,加快發展速度?是本項目想要探討的問題。本文對浙江省生態農業企業的現狀進行調研,并就生態農業的經營路徑設計和推廣進行了初步研究。
關鍵詞:生態農業;路徑設計;農業經營
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話高效農業。目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著“銷售難、流通難、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品牌認可度低”等問題,生態農業企業如何利用互聯網+背景,抓住發展契機,加快發展速度?是本項目想要探討的問題。
項目組選取了幾家浙江省的代表性生態農業企業,進行了深度調查和訪談,在調研基礎上,項目組根據浙江省生態農業企業的現狀,進行了生態農業的經營路徑設計和推廣研究,內容應該涵蓋生態農業生產環節、流通環節、消費環節及品牌培育。具體包括:
一、生態農產品產品開發創新:在生產環節中,生態農業產品的原料必須是生態的,所采用的附加材料,如在生產過程中必須使用,則允許部分附加材料來自傳統農業。一旦使用了傳統附加材料,則應在產品中表明使用的比例。國家相關的檢測中心還會對生態農業產品進行定期的檢查,如檢查不合格,則要延長調整期。由于生態農業不使用化肥和農藥,產品產量雖有下降,但生態產品價格遠高于傳統農產品,故生產生態農產品總利潤高于傳統農產品,從長遠利益來看,生態農業產品產量會逐漸高于傳統農業。生態農業企業應認清市場前景,精準性地開發一些適銷對路的有機、綠色農產品來適應市場。
二、生態農產品流通路徑研究:在流通環節,要創新產品流通模式,特別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把網絡作為消費平臺,把生態農業和互聯網緊緊結合在一起,讓更多的人享受不一樣的消費體驗,提高顧客的滿意度。通過大數據、云數據、智能化等高科技技術改進其物流體系,進一步推進生產方式和縮短流通環節,以更快、更準確地進入市場。生態農業是基礎,互聯網是工具,實現生態農業產品的快帶銷售和精準銷售。
三、生態農產品銷售模式創新:生產是核心,營銷是王道。在銷售環節,要提煉生態農產品銷售路徑并創新銷售模式,通過互聯網技術,可推出一些新型的銷售模式,更適應一些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如觀光旅游、農家樂等。觀光生態農業模式是目前浙江省比較常見的一種營銷模式,該模式是指以生態農業為基礎,強化農業的觀光、休閑、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征,形成具有第三產業特征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形式。主要包括高科技生態農業園、精品型生態農業公園、生態觀光村和生態農莊等多種模式。
四、生態農產品品牌建設和推廣:農產區域品牌是某個地域范圍內的農產品在較大范圍內所形成的具有較高影響力的一種整體形象,有利于促進區域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超越一般品牌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的經濟效主要在于增值效應、識別效應、產業化效應、聚集效應、品牌效應和激勵效應等。所以生態農業企業一定要通過一系列的辦法和努力進行品牌培育和建設,例如通過高科技手段,改進生產技術水平;對農產品加強品質控制,通過質量認證,達到相應安全標準;通過注冊地理標志來創建區域品牌;實施體驗式營銷,提升顧客的消費快感等等,以此來取得顧客的認可并通過顧客口口相傳進行品牌推廣。
項目組在調研過程中,發現了一個代表性的年輕創客,不到30歲的寧波人胡祖廣為了挖掘家鄉的優質農產品,讓家鄉的優質農產品走出去。他在象山高塘島鄉成立了寧波莫寧森家庭農場有限公司,這是一家集紫菜育苗、養殖、加工、線上線下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農場。生產上,他引進當前最先進的紫菜加工設備,致力于“提效增產立式烘爐改造技術研究”項目,有效降低能耗,縮短烘干時間。為打造紫菜品牌,從產品包裝、logo等方面入手進行精心構思,最終設計出“紫菜先生”系列品牌。胡祖廣用心拍攝紫菜宣傳片,建立紫菜展示館,并促成高塘島鄉政府舉辦紫菜文化節,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胡祖廣也因此得了“紫菜先生”的名號。他積極開拓各種新型銷售渠道,開設淘寶企業店鋪,建立微信商城,并與百度外賣等平臺達成合作關系,同時,積極籌備實體店。胡祖廣還精心策劃了一場“婚禮”營銷, 設計“紫菜先生”牽手“紅美人”柑橘禮品裝,令人矚目,頓時,家鄉的兩個特色農產品知名度大大提高,身價都翻了一番。他還創辦了高塘島鄉“星創天地”,針對農村創業創新的青年眾創空間,以“園”引才,著力打造集高品質綠色食品原產地直供、體驗式旅游等于一體的復合型新業態。
生態農業模式是國家重點推廣的模式,已經是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因為生態農業能兼顧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站在經營者角度上:健康、安全的農產品已經成為趨勢,生態產品必將會有巨大的市場。站在政府的角度上:生態是國家經濟延續的關鍵。注重生態,才有更長遠的未來。站在公眾的角度上:生態農業不僅僅讓當下的我們看到青山綠水,也要讓我們的子孫后代看得見青山綠水。相信浙江的生態農業企業能在這一波經濟發展浪潮中再創輝煌。
本文是“2016年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暨新苗人才計劃” 《互聯網+背景下浙江省生態農業經營路徑設計和推廣研究》(項目編號2016R443007)的結題成果。
作者簡介:
陳亞萍:女,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工商管理系企業管理專業2015級學生。
楊一瓊:女,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浙商文化研究所所長,研究館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