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敏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英語的作用和影響愈發的重要,英語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泛,英語貫穿于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英語學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高中英語教學是一門重要的課程,老師如何教,如何用適當的方式對于英語教學效果起著關鍵作用。課堂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教學之中占比最大,教師應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之中不斷地進行反思和總結,觀察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進行動態性修正,積極地創設趣味十足、和諧的、民主的英語課堂氛圍,改變傳統的、死板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創新改變,根據學生年齡、心理特征的特點,將其有機地結合到教學之中,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之中,充分的、有效的利用好課堂四十五分鐘,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真正的實現提高高中生的英語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英語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教學開展;策略;方式方法
一、小知識是英語教學的添加劑
英語教學不僅是傳授語言,也是一種文化學習。如Ten animals I slam in a net.(我把十只動物一網打盡)。這句話的特別之處在于:無論從左到右,還是從右到左,字母排列順序都是一樣的,英語把這叫做回文。美國習語have a green thumb,意思是指“很會種花草”,flesh and blood = your family 家人;busboy 與公共汽車沒有任何關系,它指的是在餐館中收拾碗碟,擦桌子的雜工。這些知識的插入,會使學生對于語言文化產生很大的興趣。
當然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續不斷。激趣是門藝術,運用得當能增強師生間的信息反饋,活躍氣氛,融洽情感,有利于身心發展和能力培養,化抽象為形象,變苦澀為生動,激發學生興趣,激活課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創設情境為開展互動教學奠定良好的氛圍基礎
在英語教學課堂中,教師的作用是借助教學語言實現的,因此,英語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創設英語語言環境。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也認為,理想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能使學生“沉浸”于使用目的語的環境之中,進行有意義地交際。在教學操作中,堅持用目的語組織教學可使外語教學在課堂這個小環境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它將外語教學系統中的主體(學生)、客體(目的語)和環境三要素聯系起來。學生不斷地接受一些新的語言材料,并主動地根據先前的認知結構有選擇性感覺這些外在信息,建構最新信息(材料)的理解。
三、強化口語訓練,豐富語言功能
同一意思的語言內容在交際活動中要運用多種不同的語言功能,使語言表達豐富多彩,如教師的命令可以用若干句型來表示。大多數教師認為這些語言功能只要在教材中出現,學生就可以自然從中習得,這種認為學生自然將語言輸入變為語言吸收的過程是一種偏頗的想法。教師的幫助、示范及引導是學生將語言功能內化的保證,因此,要使學生吸收多少語言功能,教師就必須在師生相互的交際活動中頻繁地、有目的地輸入多少語言功能。詞法教學要與師生課堂交際活動相結合,改變以前詞法教學由教師逐條講解詞的含義和各種用法,然后舉一些例子或進行句子的英漢互譯,往往這些句子的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和經歷,學生對這些句子的內容提不起興趣,感到枯燥無味。這種被動的語言輸入,收效差是意料中的情況。如果把詞法的教學融入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進行交際,其效果將是不言而喻的。
四、培養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內驅力
隨著社會及教育發展的需要,在英語教育教學中不斷改善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中學英語教育教學和培養新型人才的基本保障。有一位偉人曾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情感是打動人的心靈的一把鑰匙,是人們行為的動因、驅使力。它在人際關系、師生關系中具有動力、調節、強化、擴散之功能,具有無聲的傳遞信息、溝通信息、交流思想、進行交際之功能。情感是人際關系的基礎,是人際關系中的主要成分和主要特征。師生之間接近、看法、需要,無一不包含有情感因素在內,因此可以說,情感也是師生關系的基礎,是師生關系的主要成分和主要特征。愛,是情感的基礎與表現。沒有師愛生,沒有生尊師,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學習氣氛。所以教師要重視師愛,把師愛作為教師的主要任務和要求,這是作為教師的起碼準則。
五、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學好英語的一個重要環節。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學生就會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形成良性循環。因此,英語教師要從一開始就對學生嚴格要求,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勤于思考、總結、勤問的習慣,讓學生科學地分配預習、復習時間,掌握記憶規律和方法,學會用比較、推斷、歸納、綜合等方法來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教學不是教師單向的傳輸過程,不只是對學生認知的填充,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理解知識、自主探究,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擴充知識體系、完善知識結構,實現知識的深化,提高自我認知能力和研究能力。根據新課改精神,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加強口語訓練、增強閱讀環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教師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材運用能力,促進新課改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楊滿倉.《淺析高中英語教學的方法》,《成功(教育)》,2011年02期
【2】農川巍.《提高高中英語教學質量有效措施分析》,《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