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頎
摘要: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關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課堂教學的質量將直接決定學生成績的好壞,而且也會影響學生以后多方面的發展和成長,初中作為學生生物學習啟蒙階段,有針對性的提高其課堂教學質量有重要積極意義。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策略
近年來,隨著現代化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教育事業也得到了較快發展。初中生物教學作為一項復雜的教學活動,有著明確的教學目的,對其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研究是教師的職責。教師一定要重視當前的初中生物教學,逐步淘汰應試教育模式下生物教學理念與方法,著力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教師樹立科學教學觀念
要想改善當前初中生物教學現狀,必須深刻認識到新課改理念下教育教學的核心理念——“以生為本”,將生物教學從應試教育轉移到素質教育上來,讓教學回歸本源。同時,要明確生物學科的實驗性、現象性及抽象性等特點,綜合運用實驗演示法、定律推理法等,保障教學實效。此外,教師還要重視生物學自身的特點和內容,充分體現、突出生物學思維方式,能夠根據具體的學習任務,抓住初中生年齡和心理特征,不斷啟發和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激發學生生物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最初接觸初中生物的時候,往往是帶著好奇心的,正確利用好這點將學生引入課堂,才是構建高效課堂的第一步。與其他學科相比,生物學科十分貼近生活,不具有完全純理論性,這也是引起興趣最便利的一點。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引出問題進行教學。比如,在講到環境系統的時候為了使學生們更好理解以便快捷地產生課程意識,我們就可以從身邊舉例子。這個例子非常廣泛,重點不在于舉例子,而是舉一反三。教師在舉出例子之后,可以把問題拋向學生,讓他們也同樣地去從生活中舉出例子。因為例子來源于生活,這樣的問答互動或者說是接力,不但不會難住學生反而有激發興趣,促進學生記憶的作用。這時候的例子不是用來教學的,而是用來培養興趣輔助教學的。另外,利用生物的貼近生活化,可以利用引言使學生們產生正確的動機、興趣、意志和情感,從而帶有積極性地去學習,讓他們覺得這是一門有用途好理解的學科。在開課的時候,不要直接地去陳述生物的含義和學習生物的意義,而讓學生們去揣測。學生們的頭腦被調動起來之后自然可以把自己對生物學科的理解融入到學習理論中去,產生興趣而漸入佳境。
三、做好課前準備
做好課前準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課前準備主要包括精心備課和三分鐘候課兩方面。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備課不但備教材、教法,還備老師、學生,不僅要考慮優生如何吃得飽,還要考慮差生如何吃得消,挑選好相應的練習題,精心設計好教學內容、課的結構、難點如何講授、問題如何提出等,安排好每一個活動,上課時,才能過渡自然、思路清晰、條理分明、邏輯性強,“有備而戰”才能最充分地利用一節課的時間。例如:演示實驗,在上課前自己先做一遍,這也是備課,有些教師只是將實驗員準備好的儀器直接拿去上課,上課時才發現儀器沒拿齊或儀器已壞,往往手忙腳亂致使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不打無準備的仗,精心備好課,這是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障。候課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課間十分鐘不但是學生休息的時間,也是教師準備好上課的時間。有些老師給人感覺“非常忙”,幾乎每次上課都是打了預備鐘才走出辦公室,還沒有走進教室就已經打上課鐘了,到了課室學生已經喊起立說“老師你好!”了,才一邊低著頭答著“同學們好!”一邊啟動多媒體準備上課,這種“上課等老師”的狀態,可想而知學生要多久才能靜下心來聽課。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希望能堅持做到三分鐘候課,就是課前三分鐘到課室,放好教具、擺好實驗儀器、開好多媒體,檢查值日生是否擦干凈黑板,甚至提醒一下上一節沒認真上課的學生本節課的要認真等,“萬事俱備,等待上課”,這樣學生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進入聽課的狀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實施開放式教學,更新教學思路
開放式教學就是逐步淘汰傳統意義上“封閉式”學習模式,而應用發展的、開放的學習模式。應用這種學習模式不但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益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如學習“綠色植物”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大自然,讓學生觀察真實的綠色植物,自己思考一年生與多年生植物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草本植物與木本植物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等,學生親自得到的結論可以讓學生終身不忘;在學習“環境的污染與保護”這一內容時,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來到真實的生活環境中,鼓勵學生自己研究環境污染的形成以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時要求學生思考如何保護環境,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可以理解環境污染的危害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應用這種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深入理解生物知識,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五、追求教學特色,形成獨具魅力的教學風格
只有個性才能作用于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初中生物教師也要追求獨具魅力的教學風格,我們應該大力提倡借鑒學習別人教學方法的同時也要淋漓盡致地把自己的特長發揮出來,張揚了自己個性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千萬不可套在一個固定的模式里畫地為牢。這樣不僅東施效顰,而且出現邯鄲學步,千篇一律,照搬照抄,只會黯然失色。我們要正確地學習其中的精髓,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趨。有人說,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性自然學科,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東西不是很多,講起來學生不愛聽,乏味。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挖掘教材,發揮特長,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來吸引學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結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是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動態系統,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的一般規律,確定恰當的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學生高效學習,早日成材。
參考文獻:
[1]彭勇. 淺談初中生物課教學中如何實施探究式學習[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7(2):14-14.
[2]張曉玲. 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 教育, 2016(11):00062-00062.
[3]張月華. 如何基于學科特質開展初中生物課堂教學[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7(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