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蓉
摘要: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是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的保障。因此,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時刻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確保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德育;管理;小學
德育工作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培養教育人才的永恒主題,同時也是踐行人才發展戰略的核心問題。而小學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其建設和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還需要我們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不斷的去尋求更有效的方法和更加科學的途徑,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的結合,以更好的推進小學德育工作的深入和發展。
一、更新小學教育觀念
現代社會的發展對學校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認為應更新教育觀念。更新觀念重點體現在“一個重視、兩個克服”上,即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改進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義傾向;更新人才觀念,克服單純的精英人才的傾向。要做好小學德育工作,必須提高學校干部和教師的素質。我們重視對教師的培訓,通過教育理論學習,舉辦專題講座,加強德育科研等方法,不斷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質。德育工作者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傳播者和建設者,要切實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針對新形勢下青少年成長的特點,我們重視了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實踐,進行了有重點的實驗,通過科研實驗培養、鍛煉,提高了干部、教師隊伍的素質。
二、小學教育中德育管理的重要性
小學教育中德育管理的重要性有以下幾點:1.國家政策要求。小學教育中德育管理工作的開展為促進小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和制度保障,在小學教育中強調全面教育的基礎性作用,其中德育則是靈魂和核心。為更好地在小學教育中發揮德育的作用,就需要不斷完善德育管理工作。隨著當前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化,當前小學教育加強德育管理不僅促進小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的綜合發展,同時對于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奠定了基礎,最終實現培養現代化人才的教育目標。2.促進學生發展。作為基礎教育中的重要環節,小學教育實施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加強對小學教育中德育管理工作對學生個人品德的塑造具有奠基作用。中華五千年厚重歷史文化的積淀中始終繼承著道德教育的靈魂,儒家文化中用簡潔概括的字詞傳遞著對德育的具體概括,“仁、義、禮、智、信”傳遞著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當今社會同樣將道德管理放置在關鍵的地位。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礎,對受教育者進行道德教育同樣展現著時代的新要求。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實施德育管理,有利于促進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隨著“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和“素質教育”的提出,小學德育管理工作就必須加強管理的全方位建設,正確把握將促進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與學生的年齡特點相結合。
三、制定科學的管理目標,強調德育效果
制定科學的管理目標,強調德育效果有:1、制定德育工作的內容及實施方案。德育工作內容應根據小學的德育目標來確定,使內容符合于培養目標的要求。對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應當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及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同時還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結構、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漸進、由淺人深的原則確定實施步驟,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2、確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響小學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經驗告訴我們,只有針對德育的固有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以及發掘學生自我教育的潛力,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才能增強德育效果。此外,計劃階段還要充分考慮小學生好動、爭強好勝、經驗不足和體力不強等特點,注意德育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多種意外事故,做到心中有數,防患于未然。
四、協調發揮各方面的德育力量,共同實現德育目標
現代小學德育管理應該以實際情況出發,將教育與社會實踐、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促進學生認知、行為相統一作為德育的前提,加強與改善學校德育工作。做到將學校作為德育主課堂,以各種活動為載體,起點是環境,社會活動列為側重方,努力擴大德育的深層內涵,充分提高德育工作的時效性,并且具有針對性。這就要求我們充分發揮學校、社會、家庭等各個方面的作用,為德育工作開拓更廣的途徑。堅持將教育與管理相結合。制定嚴格的校風校紀,依法加強相應工作管理,將自律與他律結合,同時有機結合內在于外在的約束。充分利用優勢,并且將現有與潛在的資源結合,建立形成多層面的校園文化。德育在家庭教育中處于首位。德是靈魂,立身之本。而家長的“行為榜樣”要求以身作則、以身示范,以不斷提高自身道德的修養,從而具有公民意識,做有公德心、社會責任感的良好市民,還可以通過社會現象分析與挖掘,結合實際生活,提煉與塑造學生健全的心智,使學生具有豁達、自信、開朗、堅強的女良好心理素質以及社會適應能力。
五、建立健全的學校德育工作管理體制
首先學校需要明確德育工作者們的職責,將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而班主任在德育培育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班級工作的指導與組織者,是德育工作的主力軍。所以,調動他們育人的積極性,成為學校進行德育的首要任務。通過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職責和考核細則,對職業道德建設過程中成績顯著的同志在評先、評職、晉級等方面做到優先考慮。對爭先創優的班集體、職業道德高尚的教師進行獎勵與表彰,同時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通過系列專題講座,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斷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質。對那些有“不良”行為教師,像“品行不良、侮辱打罵學生、影響惡劣”的,立即取消其教師資格。對于其他科任教師以及后勤人員也應該有高要求,不應忽視他們,使得學校建立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將知識與道德、教學與教育、教書與育人統一起來,學校也應通過各種形式與家長建立聯系,經常溝通,聽取家長的意見與建議,以便于及時改進。
總之,我們要進一步結合小學德育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結合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的德育科研意識,為家庭培養優秀未來、為社會造就合格公民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張樂.小學德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辦法[J],《全球教育展望》2010第4期
[2]黎軍.新時代背景下小學德育管理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8 年第10 期
[3]丁剛.加強小學德育管理的有效性途徑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0 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