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 劉強 李長云 曾恒
摘 要 “C語言程序設計”是一門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是大學生計算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的提高,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至關重要。目前各高校普遍建立了校級、省級創新訓練平臺,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本文結合省級創新訓練平臺的建設,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質量、實踐教學及課程考核辦法等多個方面,對“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和實踐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C語言程序設計 創新訓練 教學改革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8.055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of the Provincial Innovative Training Platform
YANG Jin, LIU Qiang, LI ChangYun, ZENG Heng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Computer, Zhuzhou, Hunan 412007)
Abstract C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is a required public basic course,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uter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for this course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raining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Nowadays all the colleges generally establish the training platform for creativity from the level of university and province so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ies for innov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vincial training platform and based on teaching mod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quality, practice teaching and course evalua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in the course.
Keywords C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Innovative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practice
“C語言程序設計”是在學生學習完“計算機文化基礎”的基礎上開設的一門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目前全國各大高校普遍建立了校級、省級創新訓練平臺,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本文針對湖南工業大學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現狀,結合省級創新訓練平臺的建設,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質量、實踐教學及課程考核辦法等多個方面,對“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和實踐進行了探討。
1 大學C語言教學現狀
“C語言程序設計”應該在學生學完計算機文化基礎,對計算機相關的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后開設的。國內很多高校對于這門課程的教學都是采用單一的理論加上機的教學模式,學生普遍認為學習難度大,內容難以理解,學習積極性不高,有些學生甚至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比較厭倦,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2012年,湖南省啟動“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范基地”項目申報工作,省級創新訓練平臺的建設,對創新創業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產生了一些問題,比如缺少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框架設計;缺乏完備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運行機制;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評價體系不完善等。我們希望通過省級創新訓練平臺進行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框架設計,形成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在框架模型的基礎上,將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融入大學“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以培育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實現以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的教育。
2 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學生理論和實踐能力
2.1 教學模式的改革
根據不同的學生層次,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專科學生基礎較為薄弱,可以把理論課時規定為24課時,而實踐課時為24課時。而本科學生基礎較好,可以把理論課時規定為40課時,而實踐課時為16課時。這既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又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2 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教學內容的改革方面,湖南工業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學院在院長李長云的帶領下,自主編寫了一套“C語言程序設計”的理論和實踐教材。這套教材是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省級精品課程、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建設與研究成果。教學內容既充分考慮了C語言重要語法知識點的全面性,又突出對學生程序開發的實踐能力和工程能力的訓練。整個教學內容按一明一暗兩條線索來組織。明線是C語言語法知識點,從簡單數據結構、簡單控制結構到復雜數據結構、復雜控制結構,循序漸進地展示C語言特性。暗線則以科學計算器和學生成績管理系統這兩個實際應用貫穿始終,涵蓋了排序、查找、刪除等常見程序算法,采用螺旋式的討論方法,由淺入深,相互呼應。具體的教學內容可以分成以下三大模塊:
第一大模塊:①C語言程序設計概述。②數據類型、常量、變量與表達式。③順序結構程序設計。④選擇(分支)結構程序設計。⑤循環結構程序設計。⑥函數。⑦數組。
第二大模塊:①復雜的循環程序。②函數的嵌套、遞歸調用,數組的應用。③指針的復雜運用。④結構體、共用體與枚舉類型的復雜運用。⑤文件的操作。
第三大模塊:C語言的綜合應用。
2.3 教學手段的改革
為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我們以課程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在理論課堂上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為了促進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我們對學生也提出了以下幾點要求:①課前做好預習,勤思考,多鉆研,多提問; ②按時到課,按時、按質、按量、獨立認真完成作業;③保持課堂安靜,做到頭腦清醒,思維活躍。這有利于開放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理論課之后全校有針對性地統一布置網上作業,學生可以選擇相應的章節的內容,不管在校園網上,還是在外網,都能進到“作業與考試系統”里,完成網上作業。在教師統一批改作業后,學生能自己在作業系統中查看參考答案,并且能利用系統作為平臺,將不懂的內容在線提問或者留言向老師咨詢,老師及時予以輔導。同時我們建立了“計算機基礎教學網”,充分利用網絡教學, “C語言程序設計”作為省級精品課程,在校園網上有全套的骨干教師上的公開課的教學視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不足,選擇相應的章節查漏補缺。完善的教學手段,使得我們的學生可以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在課后也能像海綿一樣,充分地吸收課程相關的知識,這也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2.4 實踐教學改革
2.4.1 重視實踐課堂教學
從實踐教學一開始,我們就要求學生重視上機實踐,高效利用寶貴的上機時間。在實踐課上課的同時,老師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結合具體的程序,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學生根據相應的上機實驗指導書,去完成每次實驗的任務,自己動手編程序,記錄實驗相關測試數據以及程序運行結果,課后提交本次實驗的實驗報告。這樣,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動手實踐能力也不斷增強。此外,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引入往年的計算機等級考試上機真題,讓學生通過練習,能夠順利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這也大大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還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校內的軟件設計大賽,湖南省乃至全國高校的程序設計大賽。在2012年“藍狐杯”湖南省第八屆大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中,參加競賽的有來自省內37所高校的125支代表隊。競賽采用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ACM/ICPC)的規則與方式,我校派出的4支代表隊在比賽中整體表現突出,取得了團體總分第四名的歷史最好成績,而且4支代表隊全部獲獎,包括二等獎3項和三等獎1項。
2.4.2 基于省級創新訓練平臺的實踐教學改革
目前,各高校的普遍面臨著以下問題——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受眾面不廣,創新創業訓練平臺大多是優秀學生的集中地。高校還沒有完全將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嵌入到大學教育體系中,沒有形成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我校從“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著手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將C語言程序設計成績突出,學習效果較好的同學吸收進創新訓練中心,對他們進行ACM和項目實戰訓練。在形成的創新創業教育框架下,研究依托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平臺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運行模式、項目驅動式的創新創業訓練方法。學生在創新訓練中心如魚得水,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并且能夠將C語言知識靈活應用于工程實踐,對周邊同學的學習興趣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全校學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學習風氣和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2.5 課程考核的改革
課程考核是整個教學環節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以往的課程考核大多采用的是把考試成績作為最終的評價依據,而忽略了對學生整體性的學習過程的評價方式。我們把考試及成績計算辦法規定為:①平時成績占30%,平時成績包括:實驗報告(5%)、平時上機成績(10%)、理論平時成績(10%)、作業/練習成績(5%)。②實驗模塊成績占30%,實驗考核模塊題型主要為實際操作,本部分采取的是計算機自動評分的方式。③理論考試模塊占40%,理論考試模塊題型包括:選擇、填空、判斷、編程等。實驗模塊和理論模塊都采用上機考試的方法,學生直接登錄考試系統,從題庫中隨機抽題生成試卷,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答題。近幾年課程考核新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這種新的考核方式能檢驗出學生的真實水平。
3 結束語
從湖南工業大學近幾年的教學情況對比中,我們發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計算機等級考試的通過率和優秀率也顯著提高。程序設計大賽的獲獎人數和參加大學生創新活動的人數明顯增長。學生成績有了大幅度提高,絕大多數學生對老師的教學評價也越來越好!通過基于省級創新訓練平臺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構建以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模式,能形成融專業知識、實驗實踐、創新訓練和創業實踐為一體的人才培養機制、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從而讓學生的基礎知識、科學素養、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和創業素質都得到全面均衡的發展。
基金項目:1、湖南省省級教學改革項目(湘教通[2015]291號311號項目):翻轉課堂教學法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以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為例
2、湖南工業大學2012年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2012C01):計算機公共基礎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究
3、湖南省省級精品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湘教通〔2010〕111號)
4、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立項課題(項目編號:XJK013BGD057):基于省級創新訓練平臺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郭有強."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9(2):73-79.
[2] 劉建花.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探討[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1.9(15):87-88.
[3] 劉桂玲.《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J].軟件導刊,2012(3):194-195.
[4] 王光瓊,袁小艷,賀建英,梁弼.《程序設計語言》課程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1(14):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