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出了紅樹林是重要濕地之一,其功能有護岸固堤、調節大氣、改良土壤、排淤造陸、美化海岸、維護海洋生態系統平衡的作用。闡述了紅樹林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價值,以及九龍江口紅樹林的現狀,并提出了充分保護利用九龍江口紅樹林的生態作用需采取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紅樹林;濕地資源;生態系統;保護利用
中圖分類號:S7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22018703
1 引言
紅樹林(Mangrove)是熱帶、亞熱帶河口泥灘、海灣上生長的常綠灌木和小喬木群落,樹上果實的種子可以直接萌芽出小苗,隨風離開母體,著落在泥土中發育生長。即使在大海漂移多日,一但遇到泥土,也會生根長成。我國紅樹林自然分布于海南、福建、廣東、廣西、臺灣等地區,現有面積不到 2.0萬hm2[1]。資源數據顯示,龍海濕地資源豐富,面積達533 hm2,以龍海市浮宮鎮為中心,范圍分布在港尾鎮、海澄鎮、紫泥鎮和角美臺投區的河口灘涂,是一種典型河口濕地。20世紀60、70年代,人們無序無度圍海圍塘不斷占用紅樹林面積,導致紅樹林資源消減、匱乏。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只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生態資源保護利用。隨著時代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紅樹林的重要性,紅樹林生態系統功能的平衡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讓“百姓富,生態美”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通過宣傳、地方制定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強管理,發動群眾植樹造林,才能促進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發展和紅樹林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2]。
2 紅樹林的生物學特性
紅樹林是我國保護物種,共有20科37種。紅樹林成分以紅樹科為主,主要有紅樹屬、木欖屬、秋茄屬、角果屬。此外還有紫金牛科的桐花樹,馬鞭草科的白骨壤,在靠近群落邊沿生長著刺桐樹種。群落樹種因其樹枝和皮含有紅色染料的單寧酸物質,而稱呼紅樹林。龍海九龍江口生長秋茄樹種最多,達到90%以上,是我國生長最好的純林,也是秋茄最好的良種基因庫。根系發達,呈現不同方式,有表面根、氣生根、支柱根、呼吸根、板狀根。是一種耐濕、耐高溫、耐強光、耐鹽堿植物群落[3]。它的主要的繁殖方式是胎生[4]。
3 紅樹林的生態價值
紅樹林不但有藥用價值,其樹皮富含單寧可提供制藥,枝葉還可用作飼料綠肥,花可釀蜜,而且更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3,5]。
3.1 防洪固堤作用
閩南地區時常發生臺風,據記載,福建廈門曾遭受超強臺風襲擊,人民財產損失慘重,但在有紅樹林生長的地方,因為茂密高大,能阻擋暴風潮襲擊,能減弱海浪打擊、侵蝕,周圍農田、村舍損失較少。它的根系發達,縱橫交錯,相互糾纏,牢牢地扎根灘涂,穩穩地固定在泥土中,起著防洪固堤作用,保護著當地老百姓的生命和財產,被稱為海上“衛士”。在潮水河流所帶來泥沙時,紅樹林還能夠起著排淤造陸作用,不斷增加灘涂面積,擴大國土面積。
3.2 棲息覓食作用
紅樹林能提供魚蝦、蟹、貝類和鳥類等許多海洋生物的棲息、覓食好環境,它的的花、果、葉、枝等凋落物可溶性高達 80%以上,溶解時間短,林間溶解物,腐質物為底棲魚、蝦和貝殼提供覓食環境。紅樹林也擁有豐富的鳥類食物資源,林區又能提供候鳥遷徙棲息地和中途歇腳點,黑嘴鷗、黃嘴白鷺等鳥類也時常出現,來在這里的覓食棲息。龍海浮宮鎮“土筍凍”,就是當地群眾在九龍江口紅樹林底下挖出革蠰星蟲加工而成的,是一種傳統特色風味小吃,許多游客來到廈門,必定要品嘗這種獨特口味。有關專家測算,1 hm2包括紅樹林在內的沼澤地,其種類生態系統功能,每年產生價值可達 7.5萬美元。
3.3 環境保護作用
紅樹林是廈門大學傳統研究項目,是不可多得的實驗室。近年來,廈門大學環境科學系導師、教授帶領系同學和研究人員多次進行實地調查研究,深入紅樹林深處和灘涂地里,進行一系列調查、監測活動。在紅樹林區域展開土質水質調查、昆蟲調查、魚類調查、鳥類監測,結果發現這種灘涂植物對環境起著較大作用。對鎘汞鋅鉛等重金屬具有吸附固定作用,同時吸收水體懸浮雜物,過濾水中污染物、農藥。在凈化空氣、防治赤潮、維護海岸生態平衡、維護生態系統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3.4 休閑旅游作用
紅樹林的胎生繁殖現象,根系奇異,鳥兒棲息、底棲動物、綠意盎然等自然景觀,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旅游,閑暇之余,約上好友釣魚、野炊,賞花、觀鳥,漫步在木棧道上,欣賞著千姿百態的植物群落,為人們營造一個體驗自然風情、旅游休閑的好去處。
3.5 科普教育作用
紅樹林是重要的濕地區,有著獨特的植物類群和自然生態景觀,為校園開展科技實踐活動的教育基地,也為學者、專家提供科研借鑒。為學校、高校、社企、團體舉行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一個科普學習基地,讓人們親近、熱愛、保護大自然,來了解紅樹林這種獨特樹種特性和所發揮出的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群落知識。
4 現狀分析
4.1 保護意識不夠
在鼓勵開荒造林年代,當地政府積極向山地造林綠化而忽視紅樹林保護。在經濟發展初期,紅樹林區域未納入規劃保護區,甚至要規劃為工業用地。政府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濕地的保護。
4.2 經濟利益驅動
由于盲目開發、圍墾破壞或急功近利等原因,導致紅樹林地被占用,形成零星稀疏林、叢狀散生林,甚至整片、整塊死亡,濕地面積大幅度下降。周邊群眾過度開采草藥資源,造成紅樹林種類滅絕,生態系統平衡遭到破壞,功能作用失調。
4.3 執法力度薄弱
沿海防護林紅樹林海岸線分布長,綿延幾公里,紅樹林底息棲動物采捕與挖掘活動不斷,周邊填海、霸海、捕鳥行為時常發生。存在執法人員少,機構不健全,設備落后,設施建設差,監測不到位,導致監管難度大,不能有效制止破壞紅樹林生態系統的違法行為。endprint
5 保護利用對策
5.1 強化資源保護意識
由于歷史原因,人們只重視發展經濟,對資源環境保護意識存在某些缺陷。造成濫伐毀林,亂占亂砍,破壞嚴重,減弱堤壩防護功能,影響堤壩的牢固性,嚴重破壞生態系統環境。現階段,隨著不協調發展帶來的安全環境問題日益增長,對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質量和效益要求。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護資源,才能永續利用。2016年龍海市政府印發《龍海九龍江口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現在又協調有關部門制定龍海紅樹林海岸線規劃和保護,預計到2018年3月完成。只有做到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積極參與保護生態體系。同時加強宣傳保護意識,利用每年的濕地日、地球日、土地日、海洋宣傳日等,在社區、店鋪、群眾聚集的場所設置張貼標語、橫幅、宣傳牌,講解《福建省濕地保護條例》或群眾喜聞樂見等形式,增強群眾基礎,以加深人們生態建設保護意識。自2013年以來,豎立警示牌30個,設置宣傳欄3處14版,印發宣傳冊3000本,宣傳單25萬張,組織執法人員護林員進村入戶勸阻周邊群眾村民小木船進入保護區23人次,對停靠在保護區內的小木船分發《違法通知書》,責令駛離保護區15艘。通過相應媒體和有效宣傳方式,讓大家保護意識從“要我保護”變成“我要保護”的意識,和“砍樹要錢”到“看樹賺錢”思想解放意識,以實際行動來保護紅樹林。
5.2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宣傳保護與發展紅樹林濕地的重要意義,呼吁社會、民間團體積極參與保護意識。加大資金投入、確保專項經費,鼓勵科研單位、學者、專家投入到保護紅樹林這項公益事業中,潛心監測、跟蹤、研究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生態效益科研課題,要求政府部門確保經費支持、扶持,才能把科研成果惠及社會并得以推廣。另一方面,確保管護人員經費得到保障,才能加大巡查管護力度。
5.3 加快造林良種步伐
政府出臺政策,鼓勵專業工程造林隊實施灘涂濕地營造林和連片恢復工作,確保造林質量。2013年以來共新營造紅樹林面積700多畝,林分撫育2000多畝。為確保造林良種化,加強良種選育,實施科技興林,加大紅樹林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提高造林成效,有力推動九龍江口紅樹林的生態保護。
5.4 加強保護管理措施
目前龍海市政府正組織有關部門編制規劃保護海岸線,制定計劃,明確目標,實施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預計2018年3月完成。轉變管理方式,協調經濟發展,走生態循環經濟道路。加強對法律法規學習和宣傳教育活動,健全機構,落實編制,完善基礎設施,九龍江口紅樹林保護區即將完成建設一座宣教科研監測綜合樓,建筑面積900 m2。加大野外巡護力度,設立群眾舉報熱線、舉報箱。發動周邊群眾參與到紅樹林保護行動中,對毀林行為及時制止,有效保護和發展紅樹林資源。
5.5 加強執法隊伍建設
紅樹林海岸線綿長,綿延幾公里,存在執法難度大。必須建立綜合執法機制,健全機構,配足專職工作人員,具備設備設施監測管理系統,聘請專職管護人員,加強巡查力度。森林公安、執法大隊和野生動物保護站聯合開展專項行動,2013年以來,開展各類專項保護行動12次,割除銷毀鋪鳥網具2600 m,立案查處非法占用保護區林地案件1宗。堅持按照從“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方針,才能有力打擊損害紅樹林生態系統的違法行為,扎實有效保護紅樹林資源[6~11]。
6 結語
福建省是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具備豐富生態資源[12]。而建設九龍江流域生態水系的先行示范工程,是漳州市政府推進建設的重要內容,龍海大力加強保護紅樹林自然生態資源,提升生態自然景觀,充分利用、節約自然資源。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還自然以美麗、寧靜、和諧。
參考文獻:
[1]韓淑梅,呂春艷,羅文杰,等.我國紅樹林群落生態學研究進展[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7(1):91~95.
[2]薛 楊,楊眾養,王小燕,等.海南省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J]. 亞熱帶農業研究,2014,10(1):41~47.
[3]高亞清.九龍江口紅樹林濕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及保護[J].臺灣農業探索,2007(3):61~62.
[4]陶伊佳.顯胎生紅樹植物的生長和繁殖特點[D].廈門:廈門大學,2014.
[5]王亞楠,傅秀梅,邵長倫,等.中國紅樹林資源狀況及其藥用研究調查I.生態功能與價值[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9,39(4):699~702.
[6]張柏松.龍海市紅樹林的保護與發展對策[J].福建林業勘察設計,2002(2):40~42.
[7]楊忠蘭.福建省紅樹林資源現狀分析與保護對策[J].華東森林經理,2002,16(4):1~4.
[8]伍淑婕.廣西紅樹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價值評估[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6.
[9]于笑云.深圳福田紅樹林資源保護與生態旅游開發[J].貴州林業科技,2008,36(1):61~65.
[10]陳文杰.福建寧德市紅樹林資源現狀與保護[J].濕地科學與管理,2009,5(2):23~25.
[11]方燦彬.漳江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發展對策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0.
[12]余曉青,鄭振宇.福建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選擇[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8(8):13~18.
Abstract: Mangrov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etlands. Its function including revetment dike, atmosphere regulation, soil improvement, land reclamation, landscaping, silt discharging and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marine ecosystems in Coast and so 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value of mangrove and the status of Mangrove in Jiulongjiang Estuary.It also introduce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fully protect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Mangrove in Jiulongjiang Estuary.
Key words: Mangrove; wetland resource; ecosystem;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