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滑坡是個不爭的事實,大學生的通病是理論水平不高,實踐能力較差。影響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個不容忽視因素就是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特別是作為高校教學主力軍的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
關鍵詞:高校;教學能力;提升研究
一、前言
大多數青年教師入職前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師專業教育,他們的教育專業知識主要來自于短暫的崗前培訓。沒有教師教育背景的高校青年教師“盡管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但是關于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策略、方法的知識卻十分有限”。他們普遍重視本專業知識的積累和科學研究,但不重視教學研究,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學工作缺乏應有的理性思考。教師的職前培養和在職進修相互隔離,互不溝通。在職培訓遠不如職前培養那樣規范和系統。由于教育本身的發展,要求教師能夠不斷地接受各種新的知識、理論和技術的教育和培訓,所以我們就必須更加關注高校青年教師的職后教育,將職前培養和在職進修統一起來,使高校教師的專業發展保持系統性、連續性。
二、國外高校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經驗
從世界范圍來看,很多國外教師能力培養從制度等方面中已經很成熟,許多國家也已經積累了很多的寶貴經驗。
英國高校在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方面有師徒制、流通培訓制、三明治學程制等等方式。并根據社會需求,開設各種類型的專業和學科,培養各行各業的專門人才。同樣有嚴格的入職考察。英國任何人都可以申請教師職位,但教師資格制度卻非常嚴格,必須同時擁有教師培訓經驗和教師資格證書的人才有資格成為一名教師。對于剛獲得教師資格證書,必須要經過3 個月的培訓才能進入到教師崗位開始工作。在此期間將系統地考察教師的綜合能力,以便確定是否與該教師簽訂長期的聘用合同。學校會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指導青年教師,并制定基本的培養要求、發展目標以及行動計劃。指導教師幫助青年教師明確學習目標,認真觀察青年教師上課情況,了解青年教師教學、專業等方面的不足,為青年教師提供及時的輔導,幫助青年教師適應環境,及時調整青年教師的培訓目標。在青年教師入職期間,學校會對青年教師進行數次正式的教學考核,進而了解青年教師的教學情況,考核一般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考核青年教師是否達到基本要求,以及指導教師所指定的發展目標是否合理、是否達到。二是,考核青年教師輔導的進度。三是,考核青年教師是否符合入職要求。考核結果已評價表的形式在當地教育局備案,評價表由校長、指導教師和青年教師共同填寫,具有較高的客觀性,是聘用教師與否的重要依據。英國關于教師培訓的法律規定的十分詳細,無論是入職考察、培訓內容、以及各個階段的培訓時間,還是培訓經費的劃撥和培訓結果的考核都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在英國,教育法律法規不僅為教師提供物質的保障,更是為教師提供精神的支持和環境氛圍的營造。
日本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主要是以經濟為主的師資培養。日本教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經濟發展為中心,教育為經濟發展培養所需的人才。日本從 20 世紀 60 年代開辦九年制的工業教師培訓所,到《教師公務員法》等法律的實施,這些法律條款沒有大的改動,一直使用至今,具有一定的連續性,這種連續性為日本師資培養提供了便利。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這種連續性還體現在教師每一階段都有明確的目標,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經濟發展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此外,這種方式降低了政治對教育的控制和影響,提高了教師教育和教師培訓的自主性,有利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同時有完善的教師研修制度,并且日本將教師定位國家公務員。但從 2000 年起,日本教師資格證書有效期為十年,如果想繼續獲得教師資格,必須重新接受培訓,并且考試合格。打破教師資格終身制,促使教師不斷研修,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的能力,能更好的服務教學工作,促進教育的發展。日本除了對教師研修給予法律的支持外,還對其撥出專項經費,給予教師一定的物質支持。1970 年起,日本中央政府給予校長和骨干教師研修的補助。到 1973 年日本出臺教師長期研究代課經費補助,可以帶薪攻讀碩士學位等。撥款預算也是逐年遞增,從 1987 年 30 多億日元增長到今年每學年都 200 億日元。可見,日本極大的激發教師研修的積極性。還有穩定的教師職業保障,日本高校教師除了有較高的工資外,還有各種津貼。日本十分重視教育事業,為之投入大量資金,為教師提供了穩定的職業保障,目的是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最終達到提高辦學質量的目的。
三、高職院校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策略的設想
(一)嚴格的教師入職考核
學校應通過制定教師需求發展制度,來約束、選拔更為合適的人選,針對某一專業方面的教師,應該明確是否有專業資格證書、教師培訓經驗、教學能力等級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在制度下,對入職者進行系統的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和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培訓,并可進行考核??己送ㄟ^的教師才能獲得教學資格。考核結果留存備案,由院長、導師及教師共同完成。
(二)制定青年教師的導師制培養模式
所謂的導師制度就是由教學經驗豐富、學術造詣高、責任心強的老教師帶領青年教師,對其進行專業指導,這是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新老教師可以相互聽課,相互討論。青年教師既可以學習老教師的思維方式、授課姿態、與學生交流方式,從而提高教學水平,老教師也可以從青年教師中吸取新的教學理念,豐富教學經驗及創造更激情的教學氛圍。
(三)加強教師考核制度,與津貼掛鉤
全面推行高級專業技術人員考核制度,津貼發放與考核結果掛鉤。打破高級教師資格終身制,促使教師們不斷再教育,研修,更新自己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杜今鋒.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培養途徑探索[D].職業技術教育,2014.
[2]隋芬.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沈陽師范大學,2015.
[3]董慶來. 地方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行動策略研究_[D].教育教學論壇,2014.
[4]龐榕.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研究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廣東化工,2016 (1) .
[5]向玉.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J].教育探索,2014 (12)
作者簡介:李麗紅(1984.06-),女,漢族,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科研管理工作。
項目來源:2016年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路徑研究》,課題編號:ZJC1316040,主持人:李麗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