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瑜
【摘要】本文結合目前國內高職院校內開設藝術欣賞類課程,培養高職學生藝術欣賞能力的現狀,從開設此類課程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審美能力、創造力等方面的作用,討論了此類課程開設的重要性。
【關鍵詞】高職學生 藝術欣賞能力 培養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要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藝術活動,增強學生的美感體驗,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為響應此要求,國內大部分高職院校根據自身情況在本校的非藝術專業也開設藝術欣賞類課程,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
什么是藝術欣賞?其實藝術欣賞的過程就是一個審美的過程,審美活動是在人擺脫了直接生存危機的困擾后,取得的活動空間和精神自由。審美需求的產生是隨著人類文化的發展而形成的,而審美不單單是簡單的“美”或者“不美”,人們用自己的感官接觸到藝術作品,在欣賞的這個過程中包括了對藝術作品的感知、體驗、理解、想象、再創造等綜合心理活動,是以人們在對藝術作品審美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整過活動的感悟是由欣賞者自身素質所決定的,欣賞者由此獲得情感愉悅和精神滿足,藝術修養較高者還可以獲得更高的人生體驗。在高校中開設藝術欣賞課程是希望引導學生掌握欣賞藝術作品的方法和提升審美意識。在高職院校開設藝術欣賞課程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
通常在高職院校中對大學生的培養比較側重于其職業能力的培養,而在其人文素質方面的培養相對考慮較少。然后在當今社會發展日益全球化、多元化的廣闊背景之下,在提倡全面素質教育的今天,高職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就比較迫切了。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培養的不能是只有生存本領的大學生,更應培養一個能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與物質生活一起獲得幸福感的人。
科學是理性的,藝術是感性的,人文則有理性思考,又具有感性情感,藝術作品正好成為了聯系兩者的關鍵。而在高職院校中開設藝術欣賞類課程,是提升高職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徑。
藝術一直都是人類文明發展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藝術也是一種文化,教師通過引導高職學生在各類文化場景中認識藝術、了解藝術。藝術也和我們日常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教師在藝術欣賞課的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人的本質、思想、情感等,豎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提升。
二、培養大學生的審美觀念
藝術一直都是人類文明發展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美學的作用就在于,幫助我們理解人生和藝術。審美需要的產生是隨著人類文化的發展而形成的,從人類社會發展來看,審美已經成為人生必備的修養,在要求綜合素質的現代社會,美學修養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
審美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一種審美經驗,是一種感性和理性相交融的活動,并不單純局限于色彩和空間形態的感受,還與整個社會的文化底蘊和時代氛圍相關聯。要達到一定的審美境界并不容易,需要日常的積累和培養才能不斷的提升,與學習知識不同,審美更需要的是心靈的感悟。
通過藝術修養的提高,人能更好的感悟生活的本質,更理性的面對人生,從現實生活中獲得更多的審美體驗,而要獲得審美體驗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審美素質,審美素質培養就是我們開設藝術欣賞課的目的。
藝術是創作者將自身生活中實際的所見所想與藝術表現手法相互結合而進行的一種再創造,簡單來說是一種主觀與客觀相互結合的產物。在高職藝術欣賞課程的教學中,通常是以優秀的藝術作品與藝術家的創作經歷等,讓學生在了解作品的基本表現方式以及創作目的的同時學會評價作品,使學生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精神振奮的同時從中受到教育。這些藝術作品中都體現了藝術家的人文主義精神,學生通過欣賞優秀的藝術作品,使學生對藝術作品和藝術文化有更好的理解,這樣學生才能去理解和感悟藝術作品的美。通過藝術欣賞使學生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理解力,并將這些能力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學會在生活中發現美,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在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積累自己的審美經驗,提升審美能力。
三、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
創造力這個詞是現今社會提得最多的,也是我國發展最需要的一種能力,培養高職大學生的創造力也是我們職業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高職院校主要培養的高級技能型人才,觀察力和創造力是必不可少的兩種能力。通常自然科學的思維方式是邏輯的、精確的,而人文社會科學的思維往往是發散的、多元性的,這種思維方式一般來說更有益于創造力的培養。在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兩種思維方式交互進行,有益于對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全面的鍛煉。歷史上許多有名的科學家不僅在自然科學方面表現卓越,在人文社科方面也表現優異,比如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他也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由此可見兩種思維方式的交替鍛煉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是非常有益。
在藝術欣賞課中,觀察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正是其中的內容,例如在介紹一副畫的時候,教師可以介紹畫家的生平和作畫時的背景資料,分析畫家所處社會環境和自身經歷,由此聯想畫家作畫時的心理歷程,學生在欣賞作品的時候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觀察作品的作畫細節,體會作家作畫時候的心情和感受,從而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欣賞作品。一般優秀的藝術作品中都包含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美好向往或者是不滿等情緒,學生在整個欣賞的過程中,細致觀察并加以分析,達到了提升學生觀察力的目標,學生在全面的觀察和分析后,將自身帶入到作者作畫時場景中,通過想象作者當時的心情感受中,和作者感同身受才能深刻體會藝術作品的真正含義,達到欣賞作品感受美的目的,通過這種鍛煉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創造力的一個重要內容,想象力是一種發散思維模式,是創造力的必要階段,具有創造力的想象是一種新穎、獨立的想象。創新思維的培養對學生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學生要具有良好的創造力,才能在將來的社會競爭中處于優勢,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中開設藝術欣賞類課程,培養學生藝術欣賞能力不僅是學生自身素質提高的需要,也是社會進步的需要,通過對學生全方面素質的培養提升社會人才的整體水平,對我國深化改革開放,助推民族復興起到關鍵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