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
摘 要:我國自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以來,經濟水平有了很大的發展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為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使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企業必須不斷的健全其經營管理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企業的長遠穩定發展,使企業能夠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作者分析了我國企業管理的現狀,并分析了其發展前景,最后針對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制定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企業管理;模式;企業管理現代化
一、現有的企業管理模式
1.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學性
(1)開展管理工作時要注重以人為本。在整個管理工作中,必須始終貫徹好以人為本這一基本理念。應該結合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和員工需求,創造一個最佳的工作環境,這樣才能夠很好的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且這樣的工作氛圍對于企業的長遠穩定發展也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不僅如此,還應注重協調員工之間的關系,并在做任何事時都堅持公正、透明的基本原則,這樣才能夠真正的促進企業的發展。
(2)在企業內部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在制定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時一定要結合企業發展實際情況以及員工需求來確定,制定好這一制度,可以為員工創造一個更加公正公開的工作環境,并能夠更好地規范員工的行為,避免出現人浮于事的問題。但是,制度過于嚴格也容易引起員工的反感,降低企業的凝聚力,這對于企業的發展進步可能還會起到反作用。因此,在制定制度時,一定要把握好度,這樣才能夠真正促進企業的發展。
2.以企業的成立方式為分類標準
(1)以家族為基礎的企業管理模式。以家族為基礎的企業管理模式,是家族式企業管理。很多企業的成立是由家族出資共建的。且一般股東都是其家族成員,因此高級管理者也都是家族成員。這便使得企業內部的集權傾向十分的明顯。家族式企業在進行管理工作時一般也都是將家庭倫理道德作為前提的,因此缺乏明確制度的約束。但其優點也很明顯,因為成員都是一個家族的,所以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很強。但其所具有的決策片面化和制度化的特征卻是必須要改進的。
(2)在友情前提下開展的企業管理工作。這種管理方式一般都存在于關系親密的人所共同建立的企業當中。但這種管理模式的穩定性一般不強,且企業創建之初所存在的親密關系并不意味著會長期保存下去,因此在企業長期的經營過程中常常會產生決策不一致等問題。有時甚至還會為了私人利益而不顧朋友間的交情,使得良好的交情毀于一旦,而這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不過,這種管理方法也有其優點,即可以吸取各方優點,為企業的發展群策群力。
二、企業管理的現代化與發展趨勢
1.開展企業管理現代化的必要性
(1)現今經濟發展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技術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這使得各種資本、人員等流通的更加便利。所以,企業也要持有更為開放的態度,使用科學性更高的管理方法來應對現今的市場競爭。且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意味著之前的管理方式早就無法促進企業的發展,所以必須不斷提高企業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2)現今我國正處于重要的經濟轉型期,且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口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使得中國也必須盡快的融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浪潮中。怎樣在這一轉型關鍵期實現我國經濟穩中有升的發展便成為企業管理的核心話題,因此,轉變企業管理的核心環節也就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工作。
(3)社會的不斷進步使人們的觀念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比如人們在找工作時也不在追求穩定,更多的是尋求自身的發展。因此,企業也必須隨之變動自身的管理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吸引先進管理人才,更好的促進企業的進步。
2.現代企業管理的發展趨勢
(1)如何避免家族式企業中的各種問題。第一,不斷提升企業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這除了能夠使家族企業本身得到更好的發展,對于自己的發展也是極為有利的;第二,將人才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企業要想實現長遠穩定發展就必須將人才放在一個重要位置上,在家族企業中尤其應當如此,應該大力接納外來人才,在任何工作中都堅持唯才是用的原則;第三,在家族企業內部還必須將制度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不能一味的因人情而忽視了制度,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來進行管理。
(2)一定要對當今社會的競爭形勢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只有在這一大前提下,企業才能夠有持續的發展動力。現今我國經濟處于轉型關鍵期,而企業只有對多變的經濟環境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才能夠保持自身的競爭力。很多企業在穩定發展過程中往往都忽略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這對于企業發展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且企業管理者也應該有較高的決策水平,使企業發展始終在正確的軌道上。
(3)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時,必須要貫徹落實好以人為本的基本觀念。優秀管理人員的一個最重要品質就是始終將以人為本的理念牢記在心中,在整個管理過程中始終可以站在員工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并能夠從不同的切入點來激發員工的發展潛能,提高員工在工作過程中的積極性,將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結合起來。同時倡導管理方式上的柔性化,不一味地以嚴格的制度和硬性的指標要求員工達標,而是注重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對于優秀的員工及時給予獎勵,激發員工的內在動力,促使企業的管理進入良性的軌道。
(4)在企業內部建立科學完善的制度,并貫徹落實到實處。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須要將嚴格的制度作為促進企業發展的強心劑。實現企業管理的制度化應該做好以下幾點:第一,必須保證所設立的制度的科學高效性,這主要體現在,在制定制度一定要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定,這樣才能夠真正的解決問題。第二,制度應該有很強的權威性,也就是制度對于人員都應該一視同仁,也就是應該有很強的執行力,盡量不產生特權和特例的問題,否則所制定的制度就又成為了面子工程。第三,制定好的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與實際有所出入,所以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應性的調整,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促進企業的發展。endprint
(5)要在企業內部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發展水平較強的企業內一般都有良好的企業文化以及理念,而這要求員工本身有較大的知識量,并且要認識到自己和企業是一個利益共同體,這樣才能夠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責任感。進而使企業的凝聚力大大增強,更好的達成企業的戰略目標。
為了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企業管理者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重點工作:一定要做好員工的培訓工作、并積極進行相關理念的宣傳。培訓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員工的整體素質,因此這是企業發展進步過程中必須要投入的成本。在進行理念宣傳時,一定要培養員工終身學習的理念,并培養員工在工作過程中有較強的敬業精神,應做好員工精神方面的培訓。只有做好這兩方面的工作,才能夠有效的促進企業的進步。
(6)企業決策方面的相關調整。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客戶需求的急速增長,企業的高層管理者無法全面細致地考量每一個步驟,快速作出準確的決策。而與此同時,企業的一些中層人員凸顯出了管理才能。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內部的分權化管理模式開始運行。而高層管理人員在開展分權工作時,應先給予下屬管理人員足夠的信任,在確定好具體人員的責任之后,再設立更為科學的組織部門,在使相關權利下移的同時又能夠保證高層管理者對各項工作有整體的把控力,也就是說進行分權管理工作時一定要做好系統化分工,這樣才能夠保證分權的恰當性。
之前企業內的決策一般都是由一人或者幾人敲定的,而這樣的決策方式容易引起偏差,使企業承擔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制定決策時應善于利用民主化渠道,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這既能夠充分調動員工參與企業建設的積極性,提高人力資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夠增進企業內部人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加快相關信息的流動,使決策更加準確,實施起來也更加有力。
三、結語
總之,21世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期和重要轉型期,作為企業來說必須善于利用好這一時期,把握好機遇促進企業的發展。誠然,這一過程中也會存在很多的挑戰,而企業必須要把好管理這一關,并適當調整管理策略,這樣才能夠促進整個企業的長遠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宋福根.現代企業決策與決策支持系統[M].北京:中國紡織大學出版社,2016.
[2]劉璐.淺談家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J].思想戰線,2016,(S1).
[3]項芳印.民營企業如何提高市場競爭力[J].經濟師,2016,(6).
[4]肖利華.現代制造企業經營管理新模式[J].計算機系統應用,201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