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翼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針對的對象是小學生,因此會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讓教學無法順利進行,學生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導致教師在教學時無法讓課堂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是由于在教學中缺乏兒童視野。兒童視野的缺乏讓學生和教師有很大的代溝,無法正常溝通和互相理解,而語文學習恰好就是需要雙方理解和溝通的一門課程,因此兒童視野的養(yǎng)成必不可少。本篇文章主要講述小學語文教學要有兒童視野的必要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兒童視野;必要性
在小學階段的學生都可以稱之為兒童,他們所看待問題的方式和角度與成人有很大的區(qū)別,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沒有注意到和學生思想的交互,一味催著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進行學習和思考問題,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不會高,而且會由于教師的強迫對語文學習有較大的偏見,不利于學生語文的學習。小學生正是打基礎和形成正確課程認識的重要時期,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培養(yǎng)和學生思想的共鳴,明白學生需要什么樣的教學,也就是讓自己有兒童視野,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有更大的自主性[1]。
一、什么是兒童視野
所謂兒童視野,就是教師在教學時能夠明白學生想法和自己的不同之處,學會從學生的角度和視野去看待問題,能讓雙方的交流更加高效,這種教學方法在生活中不是很常見,一方面是由于教師認為小學生的思想過于單純,在思考問題時容易簡化問題,因此必須要通過讓學生跟隨自己的教學來做到全面的看待問題,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受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的引導,教師認為讓學生的思維和視角跟著自己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能讓學生找到捷徑,而且教師也已經(jīng)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教師有兒童視野,意味著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和思想,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和學生交流,無疑是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對小學生的學習,尤其是語文學習,教師和家長一貫都不是很看重,認為語文學習好或者壞對學生沒有太大的影響,實則不然,只有注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在學習別的科目比如數(shù)學、生物、化學時有較好的理解基礎,因此語文是所有其他學科的基礎,讓小學生學好語文,就是在為學習打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有兒童視野是很重要的[2]。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兒童視野的必要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兒童視野,除了能夠讓學生在進行其它學科時更加容易,也能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更大的進步,突破目前的狀態(tài),也能夠對語文形成新的認識,有利于教師的教學,雖然在前期讓教師進行兒童視野的研究和施行會有一定的困難,但是這比教師進行的其他努力都更加有用。
(一)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
小學的語文雖然不是很難,但是對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從學生的視野看一些問題,雖然會把問題簡化和不全面化,但是同樣,也會讓學生更加無法理解一些想法,教師往往在解釋時根據(jù)自己的想法給學生解釋很多,但是沒有抓住學生不理解哪里,不知道學生的問題在哪里,所以解釋的再多,在學生看來也沒有任何幫助。但是如果教師能夠用兒童視野來解釋一些問題,那么學生就很容易能夠理解了。比如在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時,很多學生不明白為什么主人公在自己一個人和有很多伙伴的時候不敢從上面下來,但是父親來了之后就走下來了,是因為父愛嗎?還是什么,一般教師在講這篇文章時都會給學生講一些關于鼓勵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重要性,不明白學生有疑問的地方,教師通過運用兒童視野就能夠看到學生的問題,然后給出相應的解釋,主人公之所以在父親來之前不敢下來,不是因為父親的出現(xiàn)讓那座山變小了,也不是由于他覺得父親在有安全感,而是因為父親幫助他把困難小化了,讓他不要看到全部的困難,把困難放大,而是只看眼前的困難,走一步就克服一個小困難,把大困難一小步一小步的突破,最后就順利從自己害怕的東西上下來了,這樣一來,學生就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問題就順利解決了,如果每篇文章都能用這種方法來進行教學,那么學生的學習就會更加容易,語文成績有更大的提升。教師的兒童視野要養(yǎng)成是很容易的,只要能參透小學生心里的想法就可以做到,這種做法能讓教師在教學時明白學生哪里有疑問,解釋問題時能夠更加符合學生的考慮方式,讓學生更容易理解,不用再進行消化,雙方的代溝能夠減小很多,在溝通和交流中能夠節(jié)約很多時間,提高效率。
(二)有利于學生對語文學習有客觀正確的認識
有很多小學生由于之前的語文學習對語文有了不正確的認識,認為語文學習就是不斷地閱讀和寫字,認不認真聽根本沒有任何區(qū)別,就是為了考試,在考試中沒有了教師的指導,大家的水平都不相上下,和平時的用功與否可以說沒有關系,而且會認為語文的學習沒有任何作用,如果教師還一直延續(xù)之前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習語文,學生對于語文的這種錯誤的認知就會一直延續(xù)下去,最后根深蒂固,影響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有兒童視野,那么學生在接觸到語文時就能夠看到語文學習能帶給自己哪些能力的提升,能更快的理解語文中的各種內容,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更有針對性,幫助自己更好的進步,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對語文形成正確的認識,不再持有“語文無用論”這樣的觀點,讓教師在教學時減少很多阻力,學生和教師的配合度更高,在課堂中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只有教師在教學時注意自己的兒童視野,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語文的作用和樂趣,對語文學習能有新的認識,這種認識能夠幫助學生在更深入的學習語文時有良好的思想作為基礎指引,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能更加高效[3]。
總之,小學生童趣天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打開學生的兒童視野,讓他們的天性得到充分開發(fā),這樣就會促進小學生語文的學習,讓學生既可以學好語文,又能打開兒童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萬小劍.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視野拓展策略[J]. 語文天地:小教版, 2015(3):17-17.
[2]李吉銀. 語文為誰而生:現(xiàn)狀反思與出路審視——小學語文教學應有的兒童視野[J]. 語文教學通訊, 2011 (27):11-13.
[3]于若軍. 小學語文教學要有兒童視野[J]. 都市家教月刊, 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