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麗
摘要:近幾年,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這塊陣地也已發生很大的變化,課堂成了學生們學習,成長和展示自己的舞臺。秉承著教學生三年,為學生著想三十年的理念;立足課堂,潛心課改,經過幾年的摸索和團隊的努力,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績。
關鍵詞:貼心朋友;教學策略;高效課堂;課堂效率;教學四環節
近幾年,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室這塊陣地,儼然成了學生們學習和成長的舞臺。秉承著教學生三年,為學生著想三十年的理念;從開始的迎難而上到如今的初見碩果。一路走來,真可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成績的取得和平時心血的付出是成正比的,這點我深有體會。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做學生信任的老師,讓老師成為學生的“貼心朋友”
教學中,我們感受最深的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知識,更需要關愛,關愛是一份情感,也是一份責任,作為老師,除了要有精湛的業務、敬業的精神、全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做到學生的內心認可和擁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相互的,學生雖小,但他們都有著一顆敏感而真誠的心,一個個有思維和思想的個體。只要你真心關愛他們,呵護他們的成長,他們一定會有令你驚喜的回報。
由于是寄宿制學校,我們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再加上孩子們遠離父母,在生活上難免不會管理和照顧自己!記得13年我帶的初三一班,中考在即,學習比較緊張,學生經常不吃早飯晚飯。說是解決不了問題了,那只有行動!從餐廳里拿雞蛋,外邊買蛋夾餅 ,在家里拿茄盒包子等是常有的事!當然包括現在的學生,和孩子們一起,買藥聊天送吃的已成了習慣?;仞伒模撬麄兊哪欠菪湃?、坦誠、不戒備,還有在學習上的熱情,不氣餒和并肩前行,這真是一筆投資少回報大的工程??!
在學習中,我們一直堅持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激勵后進生,服務于學生,構建團隊的概念,讓孩子們共同進步。做法主要體現在小組合作上。現在全校基本上實行四人一組,分1234號學生。對于4號后進生,運用多種方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課堂上的小組展示,上板板書和回答問題等環節。4號生加分最多,一次4分。其余依次為3,2,1,分等。在課外,落實和完成作業上,小組也作為一個整體來評價,組員幫扶帶后進生,來達到共同進步。
二、關注教學策略,構建高效課堂
課改教學,要求我們既要減輕負擔,又要求提高質量。這就要求必須在課堂上下功夫,提高課堂效率,向課堂要質量。
1、集思廣益,集體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一個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集體備課能充分發揮大家的智慧,集思廣益,它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和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有效途徑。
周二下午是英語教研時間,也是集體備課時間。我們各年級組集體討論,確定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方法,知識拓展和易錯點的處理,做到心中有數,實現資源共享。并研究學生學情,集體制作學案。學案實行四環節模式。即自主探究,交流互助,展示點撥和檢測提升。各個老師然后按照各自的想法來添加學案,完成教學。
2、讓課堂動起來,煥發出激情和活力。
備好學案,讓課堂成為學生的主陣地,成為他們學習、研討和質疑思考的中心,成為展示成果的舞臺!你可以想象:自主探究時他們解決問題的專注,上板落實詞匯時的踴躍,指令下達后的有序和迅速,小組活動時的熱烈討論和展示環節的激情表達。這種氛圍的渲染成了孩子們每日學習的常態。學習成了他們自己的事,傾情投入。鍛煉了聽說讀寫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習習慣。
3、精講多練,提高課堂效率。
在課堂上,少講并不意味著不講。初中生的自學自控能力還是有限。在重難點環節,在課堂時間的操控和諸多可變因素上,老師的講解也會因時而異。我的做法是老師掌控時間,限時高效。把握課堂進度和環節,兼顧講練結合。落實上完成學案上基礎題,再對重難點進行突破。
4、取長補短,開展組內聽課。
聽課貫穿整個一學期,包括聽示范課,過關課,觀摩課。在不斷的聽課中,取長補短,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學手段和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提升教學空間。在我們組,這倆天正在聽課,第二輪快接近尾聲了。如閆麗華老師和郭林濤老師,他們的課有好多優點。聽后感觸很深。嚴老師的課容量大,節奏快,課堂學習氛圍濃厚。在小組活動和展示環節,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臺展示,有情景有動作,給人一種進入實景的感覺。一節課展示10來組,有條不紊,有說有聽,訓練有素。容量很大,落實也很好。聽郭林濤老師的課,真有一種置身英語的氛圍。從英文搖滾樂的導入,師生之間的英文交流。老師的全英文授課,學生流暢的英文表達,可見非一日之寒。能一直堅持下來,真的不易。同時也體現出老師扎實的基本功和高超的英文功底。組內聽課,跨年級聽課,課后及時評課,這些也帶動我們不斷努力,不斷成長。
5、教學四環節成為教學常態。
讓課改成為日常教學的常態,主要體現在教學四環節的落實上。幾年的不斷摸索,學習和實踐。集體的智慧形成了現在的四環節教學模式,并一直運用在課堂上。四環節模式的運用,每個環節中都體現了明確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疑難知識講解和展示的內容,便于孩子們預習和操作。一方面節省了時間,同時也有利于他們自主學習。生成新的疑難點或困惑,交流互助中解答。沉淀出的共性問題,由老師當堂解決。
三、群策群力,加強家校聯系。
從學習成績上來看,英語知識零碎并且缺少語言環境等實際情況,往往是投入成本大,見效小,說白了就是費力也不討好。所以在落實和提高上帶來很大的挑戰。困惑和難題不是一句倆句能說的完的。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通過教研活動、聆聽專家解讀、學習和自己鉆研反思,積極探索應對方法。另一方面就是家長的支持,我們通過班級微信群、校訊通、和教育和電話等多種途徑與家長建立聯系,與家長溝通。共同分享假期作業的疑難解答和孩子們在家在校的學習情況。具體問題還可以商量討論并及時反饋。這樣做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在家在校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讓家長了解孩子并及時引導,達到家校一體的良性教育。避免“5+2=0”(五天的在校學習+兩天的空白鞏固=遺忘)的現象出現。
具體的教學工作千頭萬緒,實施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以期在不斷的努力和踐行中,迎來課改的一個又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