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要:輔導員是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隨著當前信息傳播手段的廣泛運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新的形勢,給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和嚴峻的挑戰。做好當前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價值追求要因時而新,與時俱進,提升輔導員自身素養,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關鍵詞:輔導員;新形勢;思想;教育
高校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負著引導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新、理論自新、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任。在新的形勢下,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經不適應當前時代快速發展的需要,輔導員必須要把握新形勢,明確使命,堅定正確方向。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新的教育發展觀及習近平同志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為指引,增強工作主動性,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新的信息傳播手段時代,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勢
當前隨著數字技術、互聯網等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深度融合,特別是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與使用,以微信、QQ等為代表的新的信息傳播手段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新信息傳播手段時代的到來,給大學生開辟了一個可以隨時表達個性觀點、分享信息的時代。而新的信息傳播手段也全方位嵌入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改變著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這對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面對個性鮮明、熱情追求新鮮事物的當代大學生,輔導員需要準確把握新形勢下大學生群體的變化和特點,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滲透到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切實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二、現狀分析:新形勢下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
傳統的大學生日常所需政治教育是以輔導員召開主題班團會為主的形式,輔導員講、學生聽,這種形式存在單一枯燥、缺乏感染力、吸引力等問題,而信息傳播手段環境下高校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可以突破傳統、實現教育方式多元化。輔導員可以通過微信、qq等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雙方處于平等狀態。這種形式使大學生主體能動性得到充分尊重,學生更加容易接受輔導員的引導,拉近了師生的心理距離,更容易使學生暢所欲言,有利于輔導員走進學生內心,更加真實的了解學生的內心思想狀況,從而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得到了增強,傳統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時空限制,無法實現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覆蓋,留有死角,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新的信息傳播手段實現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超時空性,為師生提供了一個互動平臺,他們隨時隨地針對特定的社會現象,熱點問題開展討論、發表觀點,也就一些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與輔導員進行思想交流。輔導員面對社會現象、熱點問題也可以隨時地作出回應、傳達觀點,輔導員的每一條信息都會對學生有所觸動。大學生在耳熏目染中獲得的主流價值觀信息更加豐富,自覺接受了思想教育,可以說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2、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當下網絡是大學生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網絡信息的海洋雖然增長知識,擴大視野,但是也帶來了嚴重的信息干擾。面對紛繁復雜的海量網絡信息,面對白金、色情、暴力、虛假等負面垃圾信息,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面臨信息污染,傳統的時代內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難以充分實現對大學生入腦入心。對此,輔導員若不及時加以正確引導,勢必影星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被挑戰,在新的信息傳播手段時代,信息更新頻率和速度超乎想象,網絡信息已經超過了一個優秀輔導員與所擁有的信息容量,部分學生特別使一些熟練掌握網絡技術的大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甚至超過了輔導員。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學生作為受教育者的區分不再明顯,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不再具有傳統教育的主導地位,教育權威被削弱。大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局限說教,不迷信權威,把網絡功能發揮到最大化,從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復雜。
三、實現路徑: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應該如何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因勢而新”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價值追求。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不斷改進并切實加強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陣地。無論網絡帶來多少技術變革,攪動多少創新因子,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地位不能缺失。輔導員通過主題班團會,主題演講和主題實踐等主題教育活動,把廣大學生的個人理想和中國夢的共同時代理想緊密結合起來,輔導員要深入學生中去與學生定期談心談話,零距離產生凝聚力,引導大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的價值觀取向標準。輔導員要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去感悟。輔導員要在學生中培養一大批政治骨干。通過青春故事分享交流等形式,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發揮榜樣示范作用。
新形勢下,網絡輿情對大學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強調“要加強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平臺建設,加強學生互動社區、主題教育網站等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要充分把握文件精神開展工作,積極引導廣大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唱響時代主旋律、傳播社會正能量,搶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點。不斷壯大主流思想,切實發揮育人功能。
2.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輔導員自身適應當前時代的素質。
積極轉變觀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離不開一批理念先進富有開拓凈勝的輔導員隊伍。面對大學生信息認識方式的巨大變化,輔導員自身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也要隨之改變。輔導員與學生站在信心接受的同一起跑線,要從自身承擔的教育責任與時代使命出發,主動加強學習,學習是增長才干,提高素質的根本途徑,輔導員除了敬業愛生以外思想政治素質必須過硬,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頭腦,強化自我學習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這樣才能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方向。同時及時把握學生對網絡應用程序的需求趨勢,知曉各類新興網絡信息平臺,把自身的學習成果轉化為落實的措施,融入的學生中去,正確施教。
3、文化育人,努力打造特色校園班系文化,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輔導員可以選擇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性、交互性、虛擬性等特點,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注入雙向多向交流溝通的活力,激發大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引導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志愿服務實踐,組織開展格調高雅、健康向上的藝術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升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并將這種直觀性、現實性和情感性的顯示活動與網絡教育相結合,以此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上網下的互相融合。同時善于發現培養網絡“意見領袖”,通過思想工作使其發揮正能量作用,為黨的大政方針宣傳出力為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指引方向。
新的信息技術傳播手段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影響著當代大學生。對于高校輔導員而言,要正視互聯網迅猛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和嚴重挑戰,筑牢意識形態陣地,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引導廣大學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更好地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勇于擔當、不辱使命。
參考文獻:
[1]郭長義: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遼寧大學生報)
[2]魯潔、王逢賢《德育新論》江蘇教育出版社
[3]《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高等教育出版社)
[4]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