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光婭+李征艷+李曉涵
摘要:在黨中央高度重視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下,結合目前沈陽市經濟發展轉型以及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深入調研沈陽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以及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對目前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開發、人才隊伍宏觀管理及人才戰略規劃進行系統性研究。研究顯示:當前沈陽市文化創意產業和人才需求研究才剛剛起步和深入,為加快其發展,應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做好沈陽市文創人才戰略定位和規劃,為文創人才教育提供管理和決策依據,也為學校教育文創人才提供發展和改革方案,其研究成果也可為開發文創人才發展政策提供參考和基礎。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開發;人才隊伍宏觀管理;發展現狀;人才戰略的系統性研究
(一)沈陽市文創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綜合差距明顯
目前沈陽市文化產業既有依托于前清文化、老工業文化等文化遺產而形成的特色文化旅游行業,也有廣播影視、動漫網游、瑪瑙藝術品研創等含有文創生產性質的行業,與此同時也不乏集休閑娛樂健身及文化產品研發為一體的大型文娛中心、文化會展等消費性質和服務性質較強的行業類別。同時沈陽市擁有滿族、朝鮮族為代表的少數民族,在民間藝術方面頗有造詣其開發創造潛力巨大。“二人轉、秧歌、大鼓”被譽為獨具地方特色的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目前廣大百姓娛樂的主旋律。在沈陽這片肥土上培養了以趙本山為代表的民間藝術文創人才的同時也培養了以沈陽音樂學院和東北大學為代表的藝術類和綜合類文創人才。文創產業的核心在于各類創意企業,沈陽市的歌舞劇院、劉老根大舞臺、出版集團、報業集團等領袖型企業儼然成為沈陽市創意產業的領軍者。但縱觀全局從沈陽市文創產業行業分布來看,盡管其行業較多但行業間發展并不協調,相比之下沈陽市的優勢行業相對較少,致使整個文創產業絕對產值相對較低,綜合競爭力明顯不足。
2.專業人才緊缺
文創產業又與其他產業不同,明顯的特征就是其更加突出的需要具有較強專業性的文創人才,尤其是在動漫網游、圖書出版、影視藝術等現有文化資源研發方面,更突出地需要掌握高新技術的人才。僅從沈陽地區現有的文創產業人才數量來看,專業文創人才資源緊缺。
(二)文創人才育、留的解決方案
研究表明文創產業鏈的高端環節是開發核心創意產品,但從文創產業現狀來看其經濟業績來源主要是原創力不足的相關產業。而提升文創產業綜合競爭力的關鍵固然離不開創新和進一步提升原創能力。(1)建立科學高效的激勵機制鼓勵相關文創產業的領軍人物或企業,鼓勵號召個人或團體的創業創新,引領文創產業提升創新能力及研發和治理水平,挖掘其發展潛能時期發展始終堅持以創新為核心。(2)大力加強原創品的版權保護力度。嚴懲假冒偽劣盜版行為,為文創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氛圍,減少因原創產品經濟效益不足而導致的創意人才流失。
1.人才培養
從文創人才的培養角度出發,目前沈陽市各大高校暫且只開設相關文化產業的本科專業,文創人才的培養空間較為局限,文創人才隊伍相對薄弱。因此加強高校文化產業相關專業的學科建設顯得尤為關鍵,打造企業-政府-高校相對接的一站式文創人才培養模式。與此同時高校及科研機構的科研創新能力不容小覷,結合切身實際不斷地摸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的文創人才驅動新模式。其中高端人才的引進方面應作出具體明細規劃,不妨嘗試以多種方式引進高端文化名人,使其在文創產業發展中起帶頭模范作用,為文創產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而在本地文創人才培養方面可借鑒其他省市發展模式啟動和規劃沈陽市重點人才建設項目為優秀人才提供進一步交流學習的機會以及更好的發展平臺,實現專才專用。在本地人才培訓方面沈陽市可根據產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舉辦多種形式的培訓班增加文創青年管理儲備。不論是高端人才引進計劃還是本地人才的各類培訓項目,均是以沈陽市文化產業的長足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人才助推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力。
2.集聚效應
azzeretti等[1]認為大多數文創產業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區并提出文創產業的發展區域越來越明顯的集聚在倫敦、紐約或新加坡等類似的世界經濟中心那里創意人才密集,配有完備的基礎設施網絡、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以及良好的人文環境。所以以此為鑒沈陽市在文創產業人才引進投入方面應進一步加大力度,通過政府資助培訓、提高薪資福利、減免稅收、加大注資打造高品質研創平臺等舉措吸引更多文創產業創新人才。完善文創產業人才引進機制,出臺操作性強、含金量足、務實可靠的人才吸引政策,加強人才的引進與培養,重視與發達國家和地區間的文創產業交流學習聯合培養文創人才的契機。為文創產業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3.文創核心
文創人才既是文創產業生產的核心也是其重要的生產要素,對文化產業發展起基礎性和決定性作用[2]。優秀的文創人才具有將人類創造性智慧融入文創產品的特質,可增加產品附加值,有助于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3]。文創產業的長足發展,要求其必須高度重視文創人才的培育,為文創人才留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綜上,沈陽市文創產業人才現狀分布中存在的問題顯而易見,盡管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措施還需在實踐中不斷打磨精進,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未來沈陽市文創產業發展提供方向性引導和力量支撐。
參考文獻:
[1]azzeretti,L,Capone,F.,Boix,R.Rea--Sons For Clustering of Creative Industries in Italy and Spain [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12,20(8):1243一1262.
[2]范志杰.發展文化事業促進文化產業政策研究[D].北京: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3.[3]雷宏振,宋立森.文化產業集群內組織間的知識外溢對知識創新的影響研究[J].軟科學,2011(4):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