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華
摘要:隨著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效課堂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相對于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新課程改革有助于高效課堂的有效實施,更加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便于高效課堂的有效建立,對于語文課程這一工具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的課程來說,有效性的教學方法能夠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基礎水平帶來重要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重點應以大膽創新,不斷研究和構建高效課堂理論和方法為主。本文筆者則簡單探討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有效策略
前言: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性構建是新課程改革基礎課程教學的關鍵,特別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有效的時間來引發學生進行主動思考,相互交流,不斷實踐,以此來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實現高效課堂的有利實施。
1.提高新課導入的趣味性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導入環境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首個環節,也是能否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中的關鍵時期,并對教學有效性的高低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導入環節,明確課堂導入效果與教學有效性之間的對應關系,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設計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導入內容與形式。大量研究實踐表明,小學生普遍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有很高的探究積極性。因此,語文教師應全面了解各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及語文基礎,將學生興趣當成設計新課導入的中心與切入點,努力使得所設計出來的導入能快速激發學生學習新課內容的興趣,從而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比如,在學習北師大s版本小學語文教材第二冊中的《元宵節》一課時,教師就可借助生動、有趣的導入環節將學生的注意力都聚攏到課堂上來,為學生更加主動地探究本課新知識做好準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元宵節的特有元素:煙花、花燈與元宵,讓學生自然想起自己元宵節經歷過的各種有趣的事情,使得學生產生回到元宵節觀賞燈會及煙花燃放現場的感覺,并引導學生帶著這種如臨其境的感覺學習新課內容,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知到新課內容的趣味性,并更加主動地開展學習活動,最終順利實現教學目標。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的過程中,應明確導入的主要目的是激起學生學習新語文課文的興趣,不可片面追求趣味性,而忽略了導入內容與教材內容之間的密切關系,否則就會導致導入環節空有形式。
2.大膽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實現高效課堂教學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一直不夠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傳統的教學方法過于陳舊與呆板,難以激起學生探究語文知識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大大降低了教學有效性。針對這種情況,要想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就需要教師大膽摒棄傳統低效、被動、乏味的教學方法,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及現有的教學條件,主動將那些有趣的、生動的教學方法恰當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中,給學生眼前一亮的感覺,使得他們都能主動投入到新的語文課文教學中。眾所周知,一篇辭藻優美、風景秀麗的課文,僅憑借語文教師的喋喋不休、苦口婆心,遠沒有一段實景拍攝視頻展示的效果好。因此,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及教學方法,努力為學生提供更深刻感知與體會教學內容的機會,使得他們能借助各種感覺器官感受課文、體悟知識,從而更加精準與深刻地掌握知識。比如,在學習北師大s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二冊《一粒種子》這一課時,教師就可用多媒體教學法組織教學活動。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很多小學生對“種子發芽”過程不熟悉,僅僅依靠教材上的文字描述,還無法讓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低年級學生更好地理解。因此,教師在確保學生對教材內容有初步了解之后,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與本課內容相符合的動畫視頻,使得學生在生動、形象的動畫視頻中,更好地掌握種子發芽所需要的各種條件,最終扎實掌握這篇常識性童話的主要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尤其是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可應用的高效教學方法還有表演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游戲教學法、比賽教學法等,語文教師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合理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
3.恰當延伸閱讀教學空間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核心內容,是學生獲得語文知識、擴大視野的有效途徑與方式,也是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豐富學生情感的核心形式。而語文課程的內容等同于生活,要想顯著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僅僅憑借教材與課堂上有限的閱讀篇章是難以擴大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的,這就不利于高效課堂的順利構建。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依據教學目標需求及學生特點,大膽地將閱讀教學的時空拓展到課外。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各個學段學生的特點及閱讀興趣,為他們推薦一些符合他們閱讀需求的課外閱讀數目,使得學生能對相關知識有更為系統與全面了解,從而使得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與方法,最終為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比如,在學習北師大S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三冊《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時,教師可提前為學生布置一個課外閱讀任務:通過查閱報刊、雜志、專業書籍或者網絡搜索的方式,盡可能多地搜集與“植物種子傳播方法”有關的資料,教師也可將《森林報》推薦給學生,使得他們在課下大量的閱讀中,了解更多的與“植物種植傳播方法”有關的內容,從而使得學生在正式教學中能快速而精準地了解教材內容、把握關鍵知識點,并能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舉一反三,最終顯著優化課堂教學實效。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書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源泉,尤其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講,他們的經歷有限,只有讓他們通過大量的閱讀獲得更多間接的生活經驗,才能輔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才能促使教學有效性的明顯提高。
4.掌握語文教學技能技巧,合理安排時間,構建高效課堂
在學生打好課前預習基礎后,教學課堂就需要有老師來把握,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了。教學是教學相長的過程,它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生變化的過程,是一種涉及全體師生的實踐活動,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兩年前,我們校區實施了課堂改革,結合自己的實際,創造獨具特色的“四步教學法”,即:預習(10分鐘)、展示交流(20分鐘)、目標檢測(8 分鐘)、總結(2分鐘),“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種教學模式要求課堂以預習為主,展示為核心,目標檢測為輔,總結為最后的落腳點。預習、目標檢測、總結基本教給學生完成,展示的過程也要求教師少講解,多指導。這個過程看似簡單,教師也不必像以前那樣填鴨式的費力去講解,但對教師的教學技能技巧要求的更高了。首先教師要深入了解教材,不僅要考慮到完成具體的教學任務目標,還要考慮到全體學生的認知掌握能力,制定出保證學生在每一節課都能夠實際完成的教學內容。其次預習環節,要求教師為學生出示自學指導。自學指導的內容都要圍繞學習目標制定,根據不同課型,每一個學習指導運用什么方法、什么方式完成,都要一一列出來,還要預設小組合作時出現的一些狀況。展示交流的過程要求教師帶領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最后目標檢測題要求教師不能照搬照抄,要根據每節課的內容自創多樣性的、多種形式的、可實際操作的練習題,聽說讀寫唱做演,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樂于接受的,都可用上。而所有的過程又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時間調控,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教師精講,學生多練。讓課堂的40分鐘產生最大的效益。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效課堂的建立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是師生共同的事情,是新課改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師生共同成長、發展的需要,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種理念,也是一種目標,是確保學生快速而全面發展的一種途徑與方法。雖然影響課堂高效性的現象和問題還有很多,但只要我們不斷發現問題,尋求策略,就會獲得長足的發展,我們的語文課堂將會變得陽光、和諧、高效。
參考文獻:
[1]劉輝,田進龍.小學語文“讀”與“寫”能力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 2014年16期
[2]鄭成軍.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淺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4年06期
[3]程貴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讓課堂充滿魁力[J].神州 2014年05期
[4]尹艷宏.以精閱讀引領小學語文的進步[J].新課程(下),2014年05期
[5]龍秀清.如何實現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J].才智 2014年13期
[6]董國艷.快樂與快樂的碰撞——小學語文良好課堂氛圍的構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年03期
[7]黃春玲.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思維[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年07期
[8]王光蕓.電子書包與小學語文傳統教學模式的融合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4年0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