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經濟發展水平穩步提升,社會進步日益顯著,人們也在不斷地更新自身的思維模式,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日益增加,對這方面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要求。廣播電視臺的編輯們在新媒體日益增大的影響和壓力下,應該主動適應新形勢,持續地改進、完善和創新自己的編輯工作方法和模式,為群眾呈現出更精彩、更好看、更新穎的廣播電視節目。
關鍵詞:新時期;廣播電視臺;編輯創新
前言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穩步提升,人們越來越注重豐富和充實自身的精神生活。隨著國內外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和自媒體層出不窮。它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這些也給廣播電視臺造成了較大的工作壓力。廣播電視臺的編輯們是辦好廣播電視臺的主要力量之源,是其中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電視臺的編輯們深入到廣大群眾中去,品味真實的大眾生活,尋找他們喜聞樂見的熱點話題和關注焦點,逐步引領思想輿論宣傳和價值觀,以更精彩、更豐富、更充實的廣播電視欄目內容,切實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一、創新采編流程,打造一體化平臺
當前,新媒體和自媒體蓬勃發展,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應該積極地改革當前的欄目制作機制,切實優化和創新廣播電視臺的采編流程。應該從整體上設計當前的部門結構,進行必要的體制機制創新。在創新和優化采編流程的過程中,建設一體化的集成平臺是重中之重,主要目標是構建全媒體采編中心。如何構建和打造全媒體采編中心呢?筆者認為,廣播電視臺應該優化所擁有的資源,抽調采、編等多種部門的工作人員,讓他們到采編中心集體辦公,此處能夠匯集多種新聞線索與信息,于此處匯聚、加工與整合各種新聞信息。在實施了統一的處理與調度后,全方位利用視頻、文字、圖片、音頻等多種方式,在電視臺、廣播電臺客戶端、網站、微信與微博等多個媒體上發布。這樣一來,能夠實現一次采集、多平臺互動、多次生成、多渠道融合、多元發布的全新發布、采編流程。新媒體采編中心在較大程度上完善了傳統媒體采編各種內容過程中的缺憾。它也可以更有效地適應新興媒體的實際傳播特征,匯集更多的優勢資源,創新廣播電視臺的采編流程,改進信息服務,它也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這也是一種創新和改善。
二、運用現代科技,充實欄目內容
當前國內外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廣播電視臺的編輯們可以充分運用這些先進科學技術,更好地適應新媒體背景下的信息傳播。在廣電內容的傳播與制作生產過程中,編輯們應該具備更先進的編輯理念。他們應該充分地意識到,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間不是完全的代替與排斥的關系,而是彼此補充,相互促進、共生共榮的關系。廣電媒體可以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多種先進科學技術,有效地利用新媒體的相關技術與有效資源,充實自身的節目內容。比如,中央電視臺就經常和各個地方的交管部門進行直播活動,全方位、立體地展示地詳實豐富的欄目內容。再比如,應該在節目編輯與生產過程中運用大數據技術,比如央視在春節期間都會和百度公司進行合作,制作春運報道系列等專題新聞。這些欄目都會利用大數據技術,借助大數據技術即時查看全國春運期間各個地方的車流量與人流量。它也是傳統的欄目編輯制作技術不可能完成的。這就要求編輯們善于運用這些新興的科學技術,持續地充實和豐富自己的欄目內容,更直觀、更詳實地展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提升節目內容的深度
如今社會生活的節奏日益加速,不少地方的廣播電視臺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在這種背景下,部分地方廣播電視臺的相關新聞節目發生了層次不一、品質不同的節目內容問題,也慢慢地成為了所謂的“快餐式”節目,很多內容浮于表象,缺乏必要的深度。這種不具備必要深度的欄目內容無法對受眾產生足夠的吸引力,還會誤導一些受眾。發生這種現狀的具體原因如下,不少編輯不能深入地解讀與探討所采集的新聞內容,無法找出這些社會現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找不到科學合理的理論依據。最后,節目的受眾關注度持續下降。在新聞編輯過程中,盡管新聞的時效性和真實性是首要關注點,然而決不可單純地追求“快”。新聞編輯人員要深入地挖掘這些新聞內容,在盡可能不影響這些新聞的時效性前提下,持之以恒地深化這些新聞內容的影響力和價值,全方位地把握和分析新聞實踐中的核心主題、產生背景、人物特點等。除此之外,編輯人員應該把握新聞中的諸多細節內容,“于細微處見真章”。這樣才會讓這些欄目內容具備必要的深度,讓受眾覺得有“料”可品,看完這些欄目后,還反復咀嚼和回味這些內容,帶給他們思想上的震撼。
四、通過網絡直播,提升編輯隊伍的能力和水平
廣播電視臺應該和移動、聯通、網絡等多個運行商開展商業合作,將移動互聯平臺嫁接到廣播電視臺的演播室中。它能夠轉變以往單向性的欄目播報模式。讓編輯感受和把握受眾的需求,并對其中的合理要求進行針對性的完善和改進。在這種情況下,演播室的主持人與廣大受眾能夠實時互動,讓受眾無縫參與新聞制作的整個過程。相信這種欄目制作與編輯方式,會讓編輯們在持續的完善和改進中,循序漸進地增強他們的編輯能力,提升他們的欄目制作水平。
結語
廣播電視臺面臨當前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分析各種新媒體與網絡媒體受到歡迎的原因,切實增強編輯隊伍的工作能力,強化編輯培訓的力度,穩步增強他們的編輯、排版與構思技巧。提升他們的團隊意識,彼此溝通與交流,以提出創造性的編輯方法和手段。在此基礎上,強化編輯人才激勵體系,留住所需要的人才。持續地優化和創新編輯工作,做好節目內容和呈現方式的策劃、拓展欄目內容的廣度與深度,健全采訪與編輯合作的制度。在不斷改進的過程中持續地創新編輯工作,以推動我國廣播電視傳媒行業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佳慶.新時期廣播電視臺編輯工作能力的提升策略[J].新聞傳播,2017,(5):67-68.
[2]駱曉川.新形勢下廣播電視臺編輯工作優化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137.
[3]陳立.新時期廣播電視臺編輯工作能力的提升策略探析[J].科技傳播,2015,(16):133-134.
作者簡介:張莉,女,漢族,籍貫:山東,學歷:大學本科,職務:編輯,職稱:初級,單位:長春廣播電視臺新媒體事業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