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要】本文從人際關系理論視角,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進行分析。以大學生主體為核心,詳細分析學生在高校中所存在的各類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群體關系,就如何利用這些組織關系、群體關系,充分發揮大學生主觀能動性,構建校園安全教育管理聯動機制,最終實現校園安全穩定工作目標。
【關鍵詞】大學生 關系 安全教育
【基金項目】重慶工商大學學生工作委托項目:重慶工商大學大學生安全教育管理聯動機制研究(1553019)。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7-0001-02
一、引言
人際關系理論認為,人是“社會人”,所有人都處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實現個人的管理必須關注社會因素,關注其社會關系。社會關系中存在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二者分別以效率和感情為準則。大學生作為學校的一員,高校關系必然是其重要的社會關系。在高校中,與大學生本人密切相關的有宿舍、班級、社團組織等小的正式組織及正式關系,還存在著同學、室友、校友、教學、生活服務等許多非正式群體關系。學生在校內所處的各類正式與非正式組織群體,都是其校園社會關系的表現。
大學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對象是學生,學生的思想、行為必然會受到學校各類存在主體的影響,無論是人還是社會組織,都是其學校關系的具體表現形式。具體而言,大學生安全教育會受到宿舍、班級、社團組織等正式組織的影響,也受到班級同學關系、教育教學關系、生活服務關系、社會實踐關系等眾多非正式群體關系的影響(見圖)。無論是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群體,正式關系與非正式關系,學生的發展都與之息息相關,都對學生的安全意識培養、安全行為習慣養成有著莫大的關聯。要實現高校安全穩定目標,必須分析大學生高校關系的具體表現形式,通過各種組織、各類關系的教育引導,有針對性的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實現大學生安全教育管理聯動工作。
二、大學生高校社會關系淺析
1.大學生高校組織關系分析
在學校社會關系中,與學生最為密切的正式組織,必然是學生宿舍、班級、學生社團組織這三種形式,這三類正式組織形式構成了在校大學生基本的校園生活。
第一,學生宿舍是學生本人與寢室成員在校學習生活中最小的正式組織單位,宿舍關系也是大學生在校期間非常重要的正式組織關系之一。學生宿舍是以寢室為單位,是學生校園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宿舍成員在一定時期內是固定不變的,成員必須共同遵守學校有關寢室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
第二,班級是學生在校參與的第二個正式組織。班級內部有固定的班委集團,按照學校規定的運行制度進行管理,履行學校的社會職能,按照學校要求完成教學管理任務。班級是學生接受知識教育和進行自我教育,實現學生社會化目標的重要資源形式。成員間因有著共同愿景、發展目標、角色分配、人際互動等而聚集在一起,實質上也是大學生社會關系在校園內的縮影和投射。
第三,學生社團是學生在校期間參與的第三類正式組織。學生社團必須接受學校的領導和管理,社團的成立運行、活動的開展也是在法律法規和學校規章制度內進行。學生社團具有一定的組織結構,其運行有明確的規章制度,組織目標,社團成員在組織中有著明確的角色身份,學生作為社團組織的成員,與社團組織存在管理與被管理關系。
2.大學生高校人際關系分析
與正式組織所對應的自然是非正式群體,其對應的社會關系則為非正式關系。非正式群體具有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更多以某種情感的邏輯為關系紐帶。高校社會關系中,與學生較為密切的關系多圍繞著學生的生活學習展開,具體有以下數種:
第一,同學關系,大學生本人與宿舍成員、班級同學、社團組織中的同齡學生共同構建了校園同學關系。這種關系存在于各類學習生活范圍內,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同學間沒有明確的組織制度,沒有上下級之分,是一種平等關系。同學關系的維持更多依靠同學間的相互吸引、相互監督、相互促進。
第二,師生關系,為實現教育目標,教師和學生在學校范圍內以教與學的直接互動而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大學生與班級、科任教師、輔導員構成的教育關系是高校師生關系中最基本的表現形式,也是師生關系的核心。
第三,實踐關系,大學生為將個人理論水平與實踐水平相結合,提升個人綜合素質,而在班集體中、學生組織社團中承擔一定的社會角色,開展活動所產生的社會實踐關系。這一關系中,涉及同學、學長學姐、社團指導老師、班級社團管理部門等多個對象多重角色。
第四,服務關系,學生在日常生活服務中,在宿舍管理、醫療服務、安全保衛等方面與樓棟服務人員、校園醫務人員、食堂后勤人員、安全保衛人員等構成的管理服務關系。這類關系更多圍繞學生日常生活服務展開,既包含服務工作,也包含管理工作,是學生校園生活非常重要的人際關系。
第五,家庭關系,主要指親子關系和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是基于婚姻、血緣或法律制度而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家庭關系是大學生與其父母、親人構成的基本社會關系,在校園社會關系視角中,我們將家庭關系視為非正式群體關系,學生監護人不能干預學校正常運行,只是在法律法規范圍內承擔學生的監護責任。
三、大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對策建議
基于學生在校園社會關系中所存在的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群體關系,大學生安全教育管理應重視包括學生宿舍、班級、社團組織等正式組織的效率邏輯,對學生明確要求。同時也必須正確處理校園中非正式群體中的社會人際關系,加強非正式群體關系的安全教育引導、指導教育功能,充分發揮學生能動性,實現校園安全教育管理聯動,確保校園安全穩定。
1.重視正式組織安全教育聯動
宿舍、班級、學生社團作為學生參與的、與之最為密切的正式組織,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可以通過組織規章制度明確要求學生履行組織成員義務,開展安全教育宣傳工作和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學生本人的學習能動性,主動提升個人安全預防意識和安全技能水平,保證個人安全和組織運行安全,實現校園安全穩定的工作目標。endprint
安全教育管理部門要正確處理學生在三類組織中的人際關系,要讓學生這一主體在宿舍、班級、社團等這些正式組織中找到自己的情感需要甚至是其他需要,以情感的邏輯促使學生主體意識到個人安全以及校園安全的重要性,主動在安全教育過程中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最后還要重視發揮學生社團中黨員學生和學生干部的作用,以先鋒引領作用規范和引導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以榜樣的力量帶動學生主動提升自我安全防范意識、安全防范技能。通過宿舍、班級、社團三大組織及其人際關系,最終實現大學生安全教育管理聯動目標。
2.重視非正式關系安全教育聯動
第一,發揮同學、實踐關系作用,實現班團安全教育聯動。利用同學間的相互吸引、相互監督、相互促進關系,開展寢室、班級、社團安全教育自主學習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查找身邊安全隱患,推進安全教育常態化。以班團干部掌握、同學反映反饋,輔導員談心談話、宿舍走訪等方式發現了解心理問題學生,及時進行心理干預,減少事故發生。借助大學生社會實踐平臺,借由學長學姐帶動與指導,將安全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大學生安全技能,培養安全行為習慣。
第二,通過師生關系,實現安全教育教輔聯動,提升學生安全理論水平,增強安全教育理論深度。以科任教師為主體,以多媒體放映、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等形式,將安全教育納入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必修內容。以輔導員為補充,進行交通、消防、飲食衛生、心理健康、疾病防疫等安全教育,以及網絡安全、防詐騙、防傳銷等新型安全教育,加強對大學生的在校安全知識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訓。
第三,建立技防、物防、人防安全防范機制,重視生活服務安全教育聯動。樓棟服務人員在做好宿舍服務工作的同時,還要嚴格實行宿舍安全檢查,維修、維護各類生活設施設備,及時排查安全隱患,加強安全預防教育。學校保衛部門、宣傳部門可以將安全教育與形勢教育、案件實例、環境、季節相結合,利用短信、展板、公告等方式實時向學生發布,整合動員校內外一切安全管理因素,實現生活服務安全教育聯動,保證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順暢運行。
第四,重視學生家庭關系對學生的影響力,構建安全教育家校聯動機制。以輔導員為學校代表加強與學生家長的家校互動,通過家校兩地書、QQ、電話、短信、微信等方式,廣泛宣傳動員,引導家長主動積極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實現大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家校聯動。
參考文獻:
[1]朱衛國,潘彬.大學生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5年第5期
[2]計衛舸,宋景華,郭紅衛,劉興國. 基于綜合應急管理平臺的高校安全保衛隊伍建設研究[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9月第12卷第3期
[3]劉祁.高校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4月第10卷第2期
[4]裴勁松,高艷,鄧小鳳,邵虎.著力構建大學生安全教育立體新格局[J].中國高等教育.2009年第13期
[5]馬振超.從女大學生失聯看當前大學公共教育的缺失[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年第1期
[6]楊震.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理念與原則[J].中國高等教育.2015(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