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惠其??
摘要:美術教學作為初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著自身獨特的作用,其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的學習有助于自身美術專業技能和審美能力的培養,而美術欣賞課程教學作為實現美術課堂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方式,有助于學生陶冶情操,開闊眼界,進而對美有更深入的了解。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審美意識的一個關鍵時期,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是應該以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為依據有效地進行。學生在接觸優秀作品的過程中,可以對藝術之美進行不斷的感受和體驗,進而促進其審美能力的提高,將其審美情趣有效地激發出來。
關鍵詞:美術欣賞課;初中生;培養;審美能力
一、 引言
初中美術教師在進行欣賞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使其更深入地體驗和感受美術作品,進而促進其審美能力的有效提高。美術欣賞課所指的主要是學生通過視覺欣賞美術作品,進而培養自身的欣賞能力。美術欣賞在當前已經被慢慢地加入到課本內容中,美術教學體系也有了初步的完善。對此,筆者在本文中簡要地分析了在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希望對初中美術教學日后的發展能夠有所幫助,具體如下:
二、 在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必要性
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美術欣賞課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課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相關教師必須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的最終目的,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美術欣賞課幾乎是被忽視的對象,因此,進一步地了解初中美術欣賞課程教學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是有一定必要的,筆者對此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如下:
(一) 有助于陶冶學生情操,開闊其視野
在初中階段進行美術欣賞教育,有助于學生對美術知識領域有更廣泛的認識。學生通過欣賞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不僅可以領略到藝術領域的廣闊性,還可以對作者的一些人生經歷有更多的認識。學生通過美術欣賞,可以使自身的思想情操得到陶冶,在欣賞美的過程中會達到另一個更為高深的境界。欣賞美術完全是憑借自身的對事物的理解和一種感受,這種理解更傾向于精神領域。如果說欣賞美術作品的教學過程完全是“潛移默化”的,一點也不為過,該學科和理性教學學科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文明古國中的各種藝術成就經常會出現在初中的美術課上,給人以無限的遐想,通過對這些藝術作品的欣賞,學生可以感受到那個年代文化的絢麗。例如,我國古代的剪紙藝術、青銅器藝術等都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在接受藝術熏陶中可以促進自身思想境界和審美能力的提升。
(二) 有助于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的提高
人類在將一件藝術品創造出來的同時也賦予了它藝術之美,通過對藝術作品的不斷欣賞,有助于自身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的慢慢培養,換言之,想要培養這種能力,則需要在實際中欣賞藝術作品。作為一名初中生,想要促進自身審美能力的提高,則需要對一些古今中外的藝術作品多加欣賞,審美教育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總而言之,在初中教學的過程中,美術欣賞教育發揮著自身獨有的特點,是不容忽視的,對學生日后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 在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具體措施
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一個關鍵時期,而美術欣賞課作為一條主要的途徑,已經逐漸地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學生通過對美術欣賞課程的學習,可以有效地促進其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提升,在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和感知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其人格魅力,還可以促進其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 通過培養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有助于學生獲得對美的感知力
美術藝術給人的是一種靜態美,通過欣賞美術作品,可以為人們帶來一種視覺上的沖擊。所以說,通過感知存在于美術作品中的藝術美,可以對作者創作時所使用的色彩、線條等表現手法進行感受。有很多人都是通過感性思維欣賞美術作品,因此在欣賞的過程中會受到作品情境的感染,而有悲傷或者是喜悅情感的產生。如果欣賞者和創作者在感情上的某一方面產生了共鳴,那么這種藝術欣賞能力則是另一種境界,其層次要更高一些,在欣賞美術作品的時候,第一印象是最為珍貴。因此,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教師要做適當的引導,學生對于有哪些色彩情調存在于美術作品中要有所掌握。在欣賞美術藝術作品時,第一印象是極為重要的,這是人的一種直觀感受,任何事物對其都沒有造成干擾,而欣賞者的審美經驗會對直觀感受的強弱造成直接的影響。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把握學生對美術作品欣賞的程度,進而促進學生的藝術文化修養和思想水平的不斷提升。
(二) 教學工作的開展要具有計劃性,對活動目標進行明確
在美術欣賞課堂上,就是作為一名引導者和設計者,需要在課前將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并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準備工作,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準確地轉達所要傳出的信息,進而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也就是說,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促進自身審美能力的培養,并將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有效的完善。就是針對于不同的教學主題,應該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充分的尊重,保證學生探討和學習時間的充足。與此同時,還需要將德育教學在美術欣賞課中進行滲透,有助于學生價值觀的科學形成,從根本上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將美術教學落實到具體的實踐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 對教材的綜合價值進行全面開發,促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實現
編制人員在編制教材的過程中投入了很多的心血,所選中的圖片不管是哪一幅都具有著時代的特點,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在教材中所納入的優秀作品來自于多個國家,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我國藝術文化的深入了解,還可以對其他國家的藝術文化有所掌握。不過,有些初中美術教師在進行欣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刪選教材內容,只是簡要地講解了這些圖例,這完全是屬于一種表面欣賞,教師對學生的接受能力根本就無法掌握。另外,由于認知水平會影響到學生利用和開發教材的程度,使得教材無法充分地發揮自身價值。教材在學習的過程中本就處于輔助地位,學生在欣賞圖片的時候要具有一定的選擇性和計劃性,進而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
只是通過課堂欣賞就想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將教學生活化,將欣賞融入到實際的生活之中,例如,學生可以在假期期間,瀏覽一些當地的博物館、文化館等地,有助于學習習慣的良好養成,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 對現有條件進行靈活的運用,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1. 學生通過視覺對藝術之美進行感知。通常情況下,人們都是通過視覺觀察對美進行感悟,所以,初中美術教師在進行欣賞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在展示圖片時色彩的搭配應該偏向于絢麗一點,有助于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與此同時,還可以對創作圖片的畫家經歷及創作背景進行講解,鼓勵學生在美術欣賞課程中積極地參與進來。
2. 通過對直觀教學工具的利用,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將多媒體充分地利用起來,對畫家的繪畫技巧、風格及背景進行分析,將口語講解和相關視頻的觀看有效地結合起來,進而使學生可以更直觀地欣賞和理解這些作品,對審美鑒賞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3. 將學生內在的藝術潛能有效地挖掘出來。教師在對初中生進行美術教學的時候,可以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鼓勵和啟發,進而將其內在的潛能有效地激發出來。作為任課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有詳細的了解,并鼓勵學生對美術作品評論活動進行積極的參與,促進其思維的開闊,使學生真正地喜歡上美術繪畫,自然也就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極為重要的,而美術教學則是重要的一條途徑。在進行美術欣賞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審美感的發展給予充分的尊重,并以此為依據順利地開展。要想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則需要不斷地組織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對“美”有新的發現、認識和感知,進而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也就將自身的審美能力提升到了一個比較高的境界,對于日后的發展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王京梅.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2]王宏莉.美術欣賞課培養初中生審美能力的實驗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3]劉雅倩.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中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3.
[4]李紅.回歸美術的視覺起點[D].山東師范大學,2014.
[5]薛曉雨.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是視覺識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究[D].魯東大學,2015.
[6]魏藍.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5.
[7]高艷峰.淺析在高中美術欣賞課上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