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隨著我國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PLC技術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因此其課程教學在職業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傳統的教學模式降低學生學習興趣,導致教學質量令人擔憂。為了快速適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先進的教學方法逐漸被開發。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探索性地提出一套當前信息化社會背景下交互式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來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職;交互式教學;情境設計;工作導向
新課程在全省全面實行,著重于新時代對人才素質的需求,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傳授知識、技能與培養能力、創造力并重,以人為本,以新時代下學生的發展為本,這正是新課程所體現的理念。《PLC》是中職學校機電專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以培養學生的知識素養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要求學生能夠適應不斷發展的專業技術,能夠適應時代對機電人才的要求。隨著我國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專業技術型人才的要求,PLC技術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部分較少,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參與積極性不高,導致教學質量令人擔憂。為了快速適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先進的教學方法逐漸被開發,并應用于專業課程教學中。作為一名PLC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更新教學理念,轉換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下面我就如何實施《PLC》課程中教與學的過程與評價,將交互式教學法應用于課堂以及實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進行探討。《電氣及PLC控制》課程的改革,是以真實任務為載體進行教學。本文通過對分析傳統教學模式的分析,從工作過程導向的新課程教學設計、實施步驟、教學效果等方面,對《PLC》課程的改革展開討論。
一、 傳統教學模式的分析
《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機電專業課程教學標準》明確提出:“致力于培養適應生產、管理與技術服務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提倡項目教學、案例教學、交互式教學等學習方法”。
《PLC》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都是先理論然后再實踐。理論教學過程也是按部就班,缺乏活力。這樣的教學模式,必然會存在以下問題:
1. 教師方面。傳統的教學模式可能會使相當一部分教師僅僅著眼于書本知識,圍繞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填鴨式”地傳授知識。對于跟時代發展有莫大關系的實踐性的專業課,理論與實踐很難統一,或者理論知識的滯后,都難以達成較好的教學效果。
2. 學生方面。傳統教學模式的必然結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長此以往,容易形成一種依賴老師的思想。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得不到發揮,對于學生的能力發展也是一種約束。漸漸地,枯燥的教學讓學生甚至產生討厭這門課的情緒,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在強調素質教育,個性發展的新時代,學生的這種學習狀態,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大嚴峻問題,也體現了對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 交互式教學課堂的設計與實施
交互式教學最早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它是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朗和帕林薩最早提出的。它主要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合理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交流互動互助的合作關系。我們近年來推行的許多成功的教學方法,比如項目教學法、情景模擬法、討論法等等都有交互式教學的因素。基于工作導向的“交互式教學法”,也是近年來中高職院校中的教學改革的方向。
1. 設計理念
在《PLC》教學中采用交互式教學法,主要的設計理念是模擬企業現場設計教學場景,讓學生能夠根據實際生產任務的要求進行技能訓練。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案例法、研討法、情景模擬法等教學方法,貫穿交互式教學的理念。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相對開放靈活、平等互動的學術交流的氛圍,追求在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下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后來的實踐也證明,交互式教學的課堂中,師生平等交流的氛圍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教學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 交互式教學法的實施
(1)教學內容的設計
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我是將課本內容構建成許多教學小模塊。在此之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首先我仔細閱讀教材,深入分析教材,并讀了很多PLC方面的書籍,做到對教材有透徹的理解與解讀。其次,我還走訪了許多相關的企業,全面了解PLC發展趨勢,并了解當前相應的工作崗位的技能要求,以工作崗位為導向,為教學小模塊的構建提供實踐依據。最后構建以模擬企業真實任務認真構建符合生產實踐的教學模塊。下面以四節傳送帶的模擬控制為例,基本模塊設計如下。
機械手的順序控制
項目描述:見示意圖。
教學內容:1. 設計機械手順序控制系統的硬件電路并完成接線;
2. 輸入輸出點分配,并完成梯形圖編程;
3. 調試修正;
4. 驗收。
任務方式:梯形圖設計+接線+調試。
教學過程:1. 教師給出本模塊學習任務;
2. 教師和學生對任務進行分析交流,學生提出自己的計劃;
3. 教師和學生對計劃進行討論,并進行評估和修正;
4. 學生根據控制要求設計硬件電路圖和梯形圖,按硬件接線圖接線,并按梯形圖編程;調試,最后要求完成全部的控制任務。期間遇到問題,交流討論。
5. 總結交流。
教學內容的設計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具有核心的作用。教學內容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敗。因此要求教學小模塊的設計由簡入繁,深入淺出。在以培養實用性人才的指導思想下,在教學過程中時刻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三位一體”教學方法理念。
(2)教學內容的實施
這一環節在上面“機械手的順序控制”的案例的教學過程中已經作出具體體現。整個教學內容的實施,嚴格按照教學設計的小模塊來進行,由簡入繁,并在教學法中主要體現交互式教學的思想。過程中,對各個模塊的任務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開放式的交流,按照提出任務——任務的分析、計劃——計劃評估和修正——任務實施——總結評價展開。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小小工作者、設計師;每一個模塊都是一個小小的工作過程;每一個模塊任務的相關的理論知識都能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學習,都能在項目技能訓練中得到應用。
因此,整個教學內容的實施,實際上就是一個個模塊任務完成的過程。做中學,學中做。最后實現模塊任務與數倍知識體系的統一,與企業工作崗位需求的統一。
(3)教學方法與手段
采用形式多樣的交互式教學方法,每一具體教學方法可采用情境模擬法、討論法、引導法和講解法進行教學,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產生學習主人翁的體驗與責任感,使學生大膽平等的交流,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職業能力和責任心,實現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
三、 教學效果
通過多個連續的教學模塊設計、實施與完成,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通過模塊任務驅動,學生實現對任務的挑戰;通過交流討論,學生與教師實現了新型的平等合作關系。這中間雖然有成功也有失敗,但不管成功失敗,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職業財富,都形成了學生自己的經驗教訓,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大大增強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以師生對話為背景構建的交互式教學,將教與學的關系由單純的單向教授和接受關系轉向為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學習。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取得了知識、技能和情感的同步發展。
當然,在《PLC》課程中實行交互式教學法是新時代的要求,是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是在《PLC》課程教學中做的十分有益的嘗試。這種交互式教學方法,有很多傳統教學方法所不具有的優點,但這種教學方法,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很多專業教師受以往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往往會出現無法適應教學模式的情況;很多教師雖然初步了解企業工作崗位需求,但在課程模塊的設計方面還會遇到許多的問題,需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去釋疑突破;同時這樣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準備充足的實訓設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等。
參考文獻:
[1]吳慶麟.教育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羅華.開啟學生的創新意識——談交互式討論教學法[M].華北電力大學出版社,2007.
[3]葉平.教學模式:從“廣播式”向“交互式”演進[D].中國地質大學,2001.
[4]廖常初.PLC編程及應用[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