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
【摘要】文章主要從漢語中的“語塊現象”、語塊理論在漢語教學中的應用優勢以及語塊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旨在促進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語塊理論;對外漢語教學;應用
一、引言
“語塊”這個概念由國外學者在20世紀中葉形成相關理論,經過多年來潛心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國內的對外漢語語塊理論運用尚不成熟,還處于探究階段,目前的語塊理論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對漢語語塊的界定、分類及其重要性上面。由于分類的角度和標準不同,細分的結果也不盡相同。考慮到語塊理論具有極強的實際操作性,本文就語塊理論在對外漢語中的教學提出幾點淺見。
對外漢語是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對外漢語教育事業蒸蒸日上,學習漢語的外國同胞人數逐年激增。但是由于漢語和其他語言表達上的不同,很多學習漢語的留學生雖然掌握了很多的詞匯以及語法,但是在實際的運用中卻無法進行準確連貫的表述。漢語中常用的字有五千多個,加上大量的詞匯和語法,還有一些近義詞和同義詞,對于外國人來說接收起來還是有難度的,從而在表述的過程中在詞匯的搭配和選擇上會造成阻礙。基于這些原因,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引入語塊理論就顯得十分重要。
二、漢語中的“語塊現象”
語塊理論是對外漢語實踐教學總結出來的成果,受到廣大英語教師的關注。其實語塊理論可以運用到所有的語言教學中,尤其值得對外漢語教學借鑒。對外漢語的教學目標就是教會學生說出準確地道的漢語。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對外漢語教師應該把積極培養學生的語塊意識當作當務之急。由于留學生根據語法自己創造出來的句子并不完全契合漢語的語感,掌握語塊理論有利于學生進行規范的漢語表達,克服詞匯搭配錯誤的問題,提升語法運用水平。
與慣常的語法分類不同的是,本文所指的“語塊現象”是一種在句子中經常出現的、具備構成句子要素功能的并且比詞要大的單位。如果我們把一個句子劃分為多個意群的話,那么意群或者固定搭配就可以成為語塊。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是那些出現頻率高、構句性強的語塊。結合漢語的特點以及漢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基本上可以把漢語語塊分成以下三種類型。
(一)詞語組合搭配語塊
例如:“醫院下發了病危通知書,小陳的心肺功能已經……”我們通常就會想到接下來會講到“衰竭”,因為這是一個慣用的搭配。因此,“功能——衰竭”就可以看作一個語塊。類似的還有“端正——態度”“改正——錯誤”“引起——強烈的共鳴”“打消——念頭”“踢——足球”“鬧——笑話”等。
(二)習用短語
習用短語有慣用語和熟語兩大類,包含固定形式和非固定形式,通俗來說就是口語表達中經常使用但是詞典里不一定能查到的短語。熟語有歇后語、諺語、專有名詞等,比如“——謝謝!——不客氣!”還有“歡迎光臨,您幾位?”“這次真的是太麻煩您了。”還有一些標志用語,如“請勿吸煙”“請勿亂扔垃圾”“小心地滑”“員工專用通道”“游客止步”等。此外,教師的課堂用語也屬于習用短語的范圍,如“翻開教材”“請看黑板”“做課后練習”“下面大家分角色朗讀一下這篇文章”。慣用語就是一些短語或者短句,比如“仔細一想”“撒腿就跑”“喘不過氣”“聽說讀寫”“千秋萬代”“四面八方”“不怕苦”,還有一些常用的短句,如“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他有勇往直前的決心”“老王辦事精明而且靠譜”。
(三)句子連接成分的類固定結構
這一般涉及的是關聯詞語的使用,比如“既然……那就”“因為……所以”“雖然……但是”“即使……也”“非但……還”“不僅……而且”等。句子中語塊的劃分并沒有統一標準,詞語的組合搭配都相對靈活。例如“清晰的——思路”,也可以是“清晰的——筆跡”“清晰的——足跡”,再如“晶瑩的——淚珠”“晶瑩的——寶石”“晶瑩的——水滴”,還有“勤勞的——蜜蜂”“勤勞的——工人”“勤勞的——雙手”。日常教學中,教師會將對外漢語學生學習的課文中最常見的搭配組合統計出來作為常見語塊供學生識記,其余的搭配可以作為技能拓展提升的練習材料。
三、語塊理論在漢語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一)識記優勢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大腦能夠實現短時記憶的語塊長度通常不超過十個。這是指在認知心理層面的語塊,是作為一種記憶單位而存在的。語言和思維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語言層面的語塊和心理層面的語塊也有一定的聯系。利用這個原理,如果將漢語語塊的優勢運用于對外漢語教學當中,勢必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學生的短時記憶能力會有所提升,學習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語感優勢
人們通過長期以來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表達,形成對語言運用是否正確的判斷能力,叫作語感。語感這個概念強調了語言實踐的重要性,很多漢語學習者自創的句子雖然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但是通過口語表達之后,就會讓人覺得非常奇怪,因為這類句子在生活中出現頻率比較低。筆者經過一系列的調查發現,很多不善言辭的留學生,在自學或者通過課堂學習之后,掌握了大量的詞匯和語法,可惜的是漢語表達依舊不夠準確流暢。根本原因在于,這些學生缺乏對漢語的語感。漢語中有很多的慣用語法,就是相對固定并且大部分人都這樣表達,這樣的句子可能不是嚴格按照語法規范來的,但由于學習者對此并不知情,他們只是機械地按照語法將詞匯拼湊起來,表達出來就顯得有些生硬。而運用語塊理論可以為學習者提供一個有效的方法,因為語塊符合中國人的表達習慣,不需要語法的嚴格限制。學習并運用語塊,可以減少漢語學習者表達上的失誤,助其建立漢語語感,增強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合理性。
四、語塊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注重語塊的提取
漢語中的語塊主要分為虛詞、固定短語以及常用實詞的搭配幾個方面。首先是虛詞,漢語中的虛詞數不勝數,根據我們的使用頻率,也可以提取出大量的虛詞語塊。比如常用的介詞“在”,與之相關的語塊有“在……時候”“在……地方”“在……方面”等;還有“按照”,與之相關的語塊有“按照這個計劃”“按照這個思路”“按照這個想法”等。其次是固定短語,這是語塊提取的重要源頭,比如“春夏秋冬”“東南西北”“文化教育的今天和明天”“繼承和發揚”“男女老少”“柴米油鹽醬醋茶”等。再次是常用實詞的搭配,因為使用頻率高就會形成相對固定的用法,但不是所有的實詞搭配都可以納入語塊的范圍之內,比如“懷有”,其搭配有“懷有感激之情”“懷有心事”。
(二)結合語塊學習語法
漢語語法中的一個重點就是虛詞的學習和運用,雖然虛詞沒有實際意義,但它囊括了漢語語法中眾多的知識點,很多都是以語塊的形式存在。比如“似……非……”就是一個框架語塊,框架中間的內容不是固定的,可以是“似懂非懂”“似霧非霧”;再有“一……不”,可以是“一字不差”“一言不合”“一文不值”“一動不動”“一聲不吭”;如果是“明……暗……”,有“明爭暗斗”“明槍暗箭”“明察暗訪”“明來暗往”“明鋪暗蓋”等。這樣一來,學習者就可以通過記住這個框架,再在里面填上相應的詞作為例子,從而更好地運用于日常的口語表達之中。
(三)語塊學習與語法學習平衡發展
由于語塊的特性就是出現的頻率高,形式固定,它具有相對穩定的含義和語言環境,所以留學生只要掌握了某一個語塊之后便會大大降低使用的出錯率,能夠快速流利地和中國人進行交流和溝通。從對外漢語教學的層面來看,語塊理論有其獨特的優勢,值得一提的是,語塊學習并不是完美的,它不能完全取代語法學習的位置,它們都有各自的優勢,并且二者之間應該保持一種平衡的關系。所以在對外漢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去權衡不同教學法的使用程度,并積極尋求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
五、結論
綜上所述,語塊學習法給漢語學習增添了新的生命力,它巧妙地結合了對外漢語教學的關鍵環節,對創新對外漢語教學有重要意義。語塊的顯著優勢就是使用頻率高并且語言環境固定,掌握起來也相對容易。因此,這種方法也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的效率。語塊教學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語塊理論的重要性,創新性地建立起語塊學習的模式,積極培養學生的語塊意識和漢語語感。不過,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利弊,雖然看起來語塊學習法是給學生提供了一條捷徑,但它對教師的素質和主觀能動性要求極高。因為常用語塊的來源需要對外漢語教師具備扎實的語言基礎、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還要去查閱大量的資料,做許多的準備工作。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充分發揮語塊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優勢。
【參考文獻】
[1]亓文香.語塊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04):54-61.
[2]吳勇毅.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語法教學的“語法詞匯化”問題[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2(04):14-18.
[3]蘇丹潔,陸儉明.“構式-語塊”句法分析法和教學法[J].世界漢語教學,2010(04):557-567.
[4]王建軍.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的自有教材建設問題芻議[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