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偉
【摘要】互聯網+大環境的背景下,翻轉課堂模式的應用文寫作教學備受關注。文章依據教學實踐中的調查研究,提出翻轉課堂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策略,對翻轉課堂應用文寫作教學的良好實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應用文寫作教學 翻轉課堂 問題
【基金項目】本文為“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項目編號JZ160506(福建教育學院資助)”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081-01
應用文是有別于文學作品的特殊文體,是與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緊密聯系的一大文章類別,其教學特點也有別于文字類的閱讀教學。各類應用文的教學步驟大體相似,一般是先講解應用文的概念、特點和寫作技巧,再評析相關例文,然后歸納寫作注意事項,最后完成習作,可以說,應用文寫作教學偏程式化。有此特點的應用文寫作教學更適合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但這種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常見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環節。
一、課前預習
翻轉課堂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課前預習環節的基礎過程為:教師將講解教學內容過程制作成視頻,并布置學習任務單,學生課下通過觀看教學視頻自學新知,完成學習任務單的內容。實踐中發現以下不足。
(一)教學內容的設計方面
由于應用文文體的程式化特點,大部分教師認為不同的應用文文種,除了教學內容較大區別外,其他如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設計方案、教學步驟等基本相似,因此,教師制作的視頻中的教學內容講解形式幾乎相同,即把應用文的文種名稱、概念、特點、寫作要求和方法稍作修改,就通用于大部分文體的應用文寫作教學。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程式化教學嚴重缺乏趣味性。
教學內容是否生動有趣,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翻轉課堂模式的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學生由“被動”學習者轉化為“主動”求知者。這種角色轉化,學生一時很難以適應,如果教學視頻的內容枯燥,形式單一,學生更是難以學習,容易出現前部分認真學,后部分隨便看的“虎頭蛇尾”現象,所以教學視頻內容設計與制作要注重趣味性。為了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促使學生樂于學習,筆者嘗試如下幾種方法:1.動靜畫面結合,圖文并茂。以文字圖表呈現教學內容,學生覺得單調呆板;以教師講解的拍攝視頻,學生覺得與課堂聽講無異。這樣的線上學習形同虛設,學生課前預習效果差,而動靜畫面結合的教學內容,可以有效避免學生觀看學習時出現的疲憊感,新穎有趣的視頻內容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學習效果良好,如在制作通知、通告、請示、批復等公務文書的教學內容時,可截取影視作品中的白領公務工作過程,或給視頻配音,配音內容以公務文書的知識要點為主,或給畫面插上公務文書寫作技巧的文字對話。這樣的教學內容,學生喜歡觀看,樂于學習,使于記憶。2.學生自編自導,完成教學視頻的主要內容。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以相聲、小品等形式,結合應用文的知識內容,自導自演部分教學視頻,如此,參與編導表演的學生大致能掌握知識點,非參與的學生由于視頻中的人物是熟悉的同學,也會饒有興趣地進行觀看學習。3.采用游戲模式,知識闖關。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認知原則,把相關的應用文寫作教學內容設計成游戲闖關形式,滿足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闖關成功的快樂感。4.課外教學資源的利用和補充。學校一般會配量相應的教學資源平臺,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選擇采用。
(二)學習任務單的設計方面
課前預習中學生觀看教學視頻自主學習新知識后,還需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教師依此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和效果,為進一步的課堂知識內化作好準備,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習任務單。應用文寫作的學習任務單一般包含學習內容、學習自測、問題討論、完成初稿、學習反思等項目,通常以文字或圖標等形式呈現。在制作過程中,教師往往以教材為本,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沒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認知水平,對全班學生的學情“一視同仁”,部分學生感到任務難以完成,有畏難情況,個別優秀生又覺得學習難度不夠,不具挑戰性。為解決類似的矛盾,可采取分層設計法,教師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學生實際,對學習任務分層分類,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程序進行學習探究,達到理解、掌握和運用等不同層次的要求。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的前提下,學習任務分層設計可以分為三個層次。A層學生知曉應用文寫作的重要性,希望能掌握寫作技能。這層學生的寫作能力較強,設計側重點在于掌握寫作技巧,能略仿或脫離例文完成質量較高的習作。B層學生情況屬于居中狀態,寫作水平中等,學習興趣普通。對這層學生的任務設計重點在于培養寫作興趣,了解知識點,仿照例文,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C層學生學習依賴被動,較難完成學習任務。對此類學生可降低任務要求,要求能基本掌握寫作方法,仿照例文,寫出類似例文結構、內容的習作,側重突出應用文的實用性學習。學生的分層并非一勞永逸,隨著學生學習興趣和寫作水平的變化,教師有必要根據學生的不同階段及應用文的不同文種微調學習任務分層設計。
二、課堂教學
翻轉課堂的應用文寫作教學的課上部分是以學生的討論交流為主,學生是課堂的主演,教師則為配角。角色的轉換,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部分教師因自身教育教學能力有限,以及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了解不夠全面,無法預知學生的課堂問題,以致在教學活動中出現課堂無序的失控場面。這就需要教師課前多了解學生的預習效果,設想、預知學生課上提出的問題。同時,教師需不斷學習,熟悉教材,鞏固應用文寫作知識,加強教育教學能力,巧妙組織課堂教學活動,而非聽之任之,不善引導,甚至放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恢復傳統教學中教師主導教學。
另外,課上教學活動也常出現優秀生“貫全場”,其余學生“旁聽”的局面。表面看來是學生自行討論交流獲得新知,實際上,只是優秀生充當“教師”角色,替代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還有,部分學生難以發現問題,平時不善表達,這些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只能旁觀看熱鬧。可見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們仍依賴教師的“教”,較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知。他們在活動的良好表現有賴于教師的積極引導,點撥他們發現問題,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師生共同配合完成教學任務,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誠然,翻轉課堂模式的應用文寫作教學仍處于嘗試階段,除了上述部分,在其他環節如教學評價、教學反思、方案整改等,也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但在調查研究中發現這些環節出現的問題不具典型性和普遍性,也就不再一一贅述。
參考文獻:
[1]楊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考試周刊,2017,(48):80-81.
[2]樊帆.運用分層教學法解決學生厭學問題[J].福建教育,2011,(21):40—41.
[3]殷曉云.職高語文分層教學模式的思考[J].福建教育,2011,(1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