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云
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理念和手段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初中生的學習需求,以生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力和探究力已經成為語文教學改革道路上的主旋律。作為新時期的初中語文教師,應當要積極迎合素質教育提出的新語文教學理念,以發展為主要指導,以提升學生素質為基本,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適時而合理地運用探究性教學模式,即要有的放矢地去探究新的教學手段,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得以真正實現語文素養的提升。在此,本文就將以如何更好地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運用探究性教學模式為主要內容,進行相應的策略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探究性教學;運用探究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這一大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應當要做出相應的改革和創新,即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為“羅盤”,加強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素質的培養。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點,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語文教師,就要積極地將探究性教學模式運用于實際教學中,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需求,因地制宜地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努力借此促使學生實現語文素養的快速發展。
一、 明確探究目標,確定語文主題
教師要想順利開展探究性教學,最主要的就是要明確探究目標,將語文教學主題確定下來。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是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但是探究性教學活動卻不受這兩者的限制,為此,教師就要積極處理好課堂教學與探究性教學之間的矛盾。首先,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重組,按照由簡到繁的形式進行劃分,較為簡單的語文教學內容留給學生自學,以此來為探究性活動的開展提供更為充足的時間。其次,對于語文教材中所設計到的內容,教師要進行規劃和安排,不能夠過分地強調所有的探究問題都要在課堂上解決,而要留給學生自主學習和復習的內容及空間,讓學生得以在課后自行探究,進而實現探究能力的提升。最后,探究的問題一定要是課文中的重難點,而非整篇課文,要盡量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學習《背影》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教學探究明確定為以下三個:第一,引導學生學習和理解“景情統一”的寫作方式,聯系作者的實際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想要在文章中抒發的情感和想要表達的思想;第二,學習何謂“形散而神不散”,聯系課文中描寫父親走路時所展現的背影的句子,指導學生把握形神之間的關系;第三,將探究明確定在了解《背影》的藝術特色上,安排學生多讀幾篇朱自清先生的文章,以達到這一教學目標。
二、 合理創設情境,激發探究熱情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也是探究性教學模式運用的主要內容之一。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的時候,應當要將情境的創設重視起來,借此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和環境,進而使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語文課堂之中、融入到探究知識的過程之中。情境對探究性教學的展開具有重大的意義,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還原語文教材中所描述的場景,讓學生得以置身于相應的教材情境之中,使學生對語文知識形成更加深刻的了解,由此,學生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適應每一個語文情境,才能夠真正實現理論知識的遷移和內化。此外,教師還要明確這樣一個觀點,即語文最終的教學目的是能夠讓學生將相關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而教學情境則可以有效地將生活情境在課堂上進行再現,促使學生實現由“見證知識”向“利用知識”轉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之,要想更好地發揮探究性教學模式的價值,教師就要精心創設語文教學方案,充分借助先進的輔助教學工具,再現生活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學習《鄉愁》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這樣創設情境,即播放音樂《故鄉的云》,要求學生閉上眼睛,引導其在悠揚的旋律中展開想象,回憶自己故鄉的美好,從而更好地了解何為“思鄉”,之后,教師再朗讀文章《月之故鄉》,進一步引導學生走進“思鄉”,最后再引出作者余光中的《鄉愁》,展開相應的教學。
三、 設計探究問題,給出探究切口
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實施探究性教學模式的最主要的內容所在就是“自主、分析、探究”這三點。問題是探究性教學得以順利展開的起始點,問題設計則是探究性教學發揮其應有價值的關鍵。良好問題的提出,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同時還能為學生指出探究的方向,即讓學生有探究點可循。語文教學探究問題應當是面對全體學生的,為此,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教師就要積極遵循以生為本、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努力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既不能太簡單,讓學生太過輕易的完成,又不能太困難,讓學生做不出來,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要把握問題之間的聯系,將問題進行“由易到難”的設計,以此來激發學生探究的勇氣和信心。例如在學習《孔乙己》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以“層層遞進”為原則,進行問題的創設,即第一,從課文中,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出來孔乙己過得十分悲慘,那么作者是將這種悲慘放置于什么樣的情境之中的呢?第二,孔乙己在走向死亡的時候,心境是什么樣子的?第三,孔乙己的死亡,揭示出了什么樣的社會現狀?抨擊和批判了什么?表達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三個問題是循序漸進的,隨著學生不斷探究以及將答案一一說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刻了。
四、 小結
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運用探究性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因為其在實際課堂中的運用,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同時還能切實地幫助教師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讓學生在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的過程中,實現語文素養的提升。總而言之,探究性教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還需要教師的不斷探究和完善,也只有這樣,探究性教學才會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參考文獻:
[1]陳華君.初中語文教學中探究性教學方法的作用及其應用分析[J].亞太教育,2015,(31):40.
[2]白海波.探究性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研究[J].成功(教育),2013,(02):58.
[3]王小濤.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蘇州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