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健
摘 要:小學語文新教材“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為了改變閱讀教學中對精讀和略讀教學兩種課型模式的混淆,更好地進行閱讀教學,改變了傳統的精略兩種課型的教學方法,更加重視多種教學方法。并且新教材更加重視從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的延伸,建構了“教讀、自讀、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的教學結構。針對教材的變化,教師所應當作出教學方法的改變是值得關注的話題。為了實現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本文將從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緊密銜接這個角度來分析一體化閱讀教學模式。
關鍵詞:部編本教科書;閱讀教學模式;一體化教學;課外閱讀
一、 課外閱讀選文的一體
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就是要溝通好課內和課外的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對課內閱讀進行補充,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讓課內閱讀教學向課外閱讀延伸,課內外閱讀連成一體。教師在對課外閱讀推薦進行篩選的時候,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主題式原則。本冊教材共14篇課文,采用“主題式”編排的方式,按“自然”“想象”“兒童生活”“觀察”四個主題分為四個單元。教師在進行推薦課外閱讀時,要根據每個單元的主題,對應選擇適宜的課外閱讀書目。例如第一單元的主題是“自然”,我們在《秋天》這篇課文的推薦書目中也要推薦有關自然的主題并根據具體的課文來進行選擇。
(二)文體性原則。所謂文體就是文章的體裁,是文章在結構形式和語言表達上所呈現的具體樣式或類別,不同的文體有獨特的功能和語體特點,也有其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意義。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小學低段課文問題的表述有:兒歌、童話、寓言、故事、古詩、兒童詩等,題材豐富多樣。教師在進行課外閱讀推薦的時候,要根據不同的課文文體,推薦相應的課外閱讀內容。例如閱讀第一單元《江南》是一首古詩,教師在課后推薦閱讀的時候也應選擇古詩的文體,可以選擇白居易的《憶江南》這首小詩作為推薦。
(三)階段性原則。所謂階段性原則就是要適合學情,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推薦課外閱讀篇目。小學一年級學生只需會認常用漢字300個,會寫其中的100個,這就要求教師的課外閱讀推薦書目內容中不能出現過難或學生理解起來很吃力的字或詞,并且需要做出注音,方便學生閱讀。并且需要選擇具有趣味性的課文文本進行推薦,使學生樂于閱讀,愛上閱讀。
二、 課前課中課后的一體
傳統的閱讀教學,往往偏重于教師對課文內容的講解,雖然這也是閱讀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我們卻經常忽略了對學生課前和課后的閱讀教學及引導,這樣的閱讀教學是不完整的。2011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總體目標的規定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這也是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但是我們閱讀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我們課內有限的14篇課文教學內有很好的實現。實現“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就是為學生打下學習語文的基礎,語文學習也就有了源頭活水。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就離不開課外閱讀,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都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閱讀教學課前課中課后的一體具體來說,教師在課前引導學生查閱有關課文的資料。在這里以一年級上冊《影子》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在課前應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注意留心我們的影子,什么情況下影子在前?什么情況下影子在后?布置一個關于“影子”小謎語,并和同學交流,做做踩影子的游戲。在課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穿插閱讀相關文章,比如將“杯弓蛇影”的故事做成注音連環畫,引導學生閱讀,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體驗閱讀帶來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在課后,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主題及文體,指導學生在課后進行課外閱讀,在上完《影子》這課后,可以給學生推薦另一篇關于影子的兒歌:
《影子》
有個好朋友,
天天跟我走;
有時走在前,
有時走在后;
我和他說話,
就是不開口。
推薦類似這樣的,內容與課文相關,文體與課文相似,難度與課文相宜的課外閱讀。并且課外閱讀要給學生以自主選擇的權利,但不是放任自流,必須加以指導,使學生閱讀優秀的課外閱讀材料。
三、 閱讀評價模式的一體
閱讀的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許多方面,如體會與理解,要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也要關注閱讀面和閱讀量,以及選擇閱讀材料的能力。對學生閱讀采用過程性評價,而非終結性評價,不量化考核。閱讀評價旨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日常積累,發展語感。
教讀課的評價,要評價學生能否將課文讀流利,讀正確。重點評價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綜合理解能力,要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理解。在小學低段側重考察對文本內容的初步感知和文章大意的理解,增加自身積累。自讀課的評價,要考察學生是否能夠進行自主閱讀,調動已有經驗,自主閱讀課文,重在考察學生能否品讀出文本大意,教師起到引導作用,不宜肢解課文,考察學生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提取出有用信息。課外閱讀的評價,應根據各學段的要求,通過小組和班級交流、學習成果展示及成長記錄袋等方式,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狀況,進而考察其閱讀的興趣、習慣、品味、方法和能力。并且在課外閱讀評價時要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原則,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外閱讀評價時,應鼓勵學生積極的發表個性化的見解,同時,還要針對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給予個性化的評價,對于學生表達的感受與體會也要給予足夠尊重。
四、 結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體化”關鍵就在于溝通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使課內外教學緊密聯系,使學生能夠達到閱讀教學的三維目標。“一體化”教學設計重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并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教師應注意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幫助學生將課內的方法遷移到課外,如教會學生做讀書筆記,摘抄好詞妙句、作批注、寫讀后感等。并且教師應及時鼓勵,重視學生閱讀體驗,讓學生在閱讀中享受到成功的滿足感。
參考文獻:
[1] 陳林靜.主題閱讀:童年的秘密[J].語文教學通訊,2012(30):4-6.
[2] 金敏. 淺談小學低段課內外閱讀銜接的有效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2):62-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