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統計與試驗設計”是高等院校農科類專業(yè)本科學的學科基礎課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與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課程教學實際,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實踐等方面改革進行探討,以期為提高課程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物統計 試驗設計 教學改革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249-01
“生物統計與試驗設計”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釋生物學相關研究中所得數據資料的一門科學[1]。該門課程一直是高等院校農科類專業(yè)本科生的學科基礎課程,在學生能力與綜合素質培養(yǎng)以及畢業(yè)論文設計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該課程所涉及的是數據資料,理論抽象、公式復雜、應用靈活,無論是教與學,均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一直是農科類專業(yè)學生學習最具難度的課程之一。本文結合筆者多年教學實踐,就提高該課程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展開探討。
一、優(yōu)化教學內容,適應人才培養(yǎng)要求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現代農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以及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大力提升人才培養(yǎng)水平、增強科學研究能力已成為高等院校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目標要求。“生物統計與試驗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該圍繞培養(yǎng)學生科學研究素質、提高實踐應用水平而進行設計、調整。筆者認為,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內容,使整個課程體系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在講授統計基礎理論知識內容的同時,要加強統計推斷、常用試驗設計的方差分析和回歸分析方法的學習和運用,增加近年來典型案例分析、統計軟件應用等內容,使學生在了解相關專業(yè)科學研究現狀的同時,培養(yǎng)科學研究的興趣,提高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改進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生物統計與試驗設計”課程所涉及的名詞術語、基本概念、統計理論和分析方法較多且較為抽象,課程的教學方法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對試驗設計、數據統計方法的掌握及其應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用啟發(fā)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求知,使學生在深刻理解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基礎上,掌握統計分析的方法。
筆者認為,對于課程基本概念的講授,要結合簡單實事例,使深刻領會。對于抽樣分布,宜通過對有限小總體的模擬抽樣,得到樣本統計數分布的基本性質,使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同時、提高抽象思維能力,較好掌握知識要點。對于統計推斷章節(jié)的講授,應根據專業(yè)特點,強調采用誤差分析的方法對所作假設進行顯著性測驗。對于該課程所涉及的統計分析方法,應把重點放在平均數的t測驗、方差分析、直線相關與回歸等章節(jié)。對試驗設計章節(jié)內容的講授,重點講解隨機區(qū)組試驗設計方法,簡要介紹拉丁方設計、裂區(qū)設計及其它特殊設計的方法。
三、變革教學手段,提高課程教學實效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化,“生物統計與試驗設計”課程的課時數較以前有所減少,但課程的教學內容卻隨著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不斷增加,因此傳統的依靠板書的教學手段已不能適應該課程教學的需要。現代多媒體教學具有信息量大、圖文并茂、形象直觀等特點,在課程教學中,不僅可以減少教師課堂板書作圖時間,還能提供學生更多的知識內容。但也存在師生互動性不足,啟發(fā)性教學不夠等問題[2]。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課程教學宜采用多媒體與傳統板書有機結合的方式展開。課程多媒體內容應以課程重點概念、圖表、主要結論為主;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特別是關于基本原理講解、相關公式的推導、經典案例分析等方面,仍應以板書教學為主,這對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很有效果。
此外,應進一步加強該課程教學網絡平臺建設,以供學生課后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四、注重實踐環(huán)節(jié),提升學生應用能力
“生物統計與試驗設計”課程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理論與常用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方法,并在專業(yè)實踐中加以應用。因此,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切實提高學生課程知識的應用能力。首先,每一章節(jié)講授完畢后,要布置具有代表性的習題,并針對學生解題時存在的問題,進行專題分析討論,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開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實驗課。實驗課內容應以專業(yè)為背景設計相關課題,要求學生針對題目要求開展數據調查、試驗設計,并對統計方法應用展開討論,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yǎng)學生開展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第三,結合課程內容,傳授相關統計分析軟件的使用方法,并安排一定的上機操作時間,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統計方法的應用能力[3]。
五、革新考核方式,突出學生實踐效果
考試是督促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檢查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以前的考核方式多以期末閉卷筆試為主,內容主要注重于理論知識和基本統計方法的考核,這與“生物統計與試驗設計”這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的教學要求是極不相符的。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將學生的總成績分為兩大部分,即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期末筆試成績占總成績的70%,考試內容以考核學生的基本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及用統計分析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主;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主要根據平時作業(yè)、階段性小測驗及實驗成績綜合評定。實踐證明,采用這種考核方法,對促進學生及時掌握課程學習內容、提高實踐應用能力效果明顯。
總之,“生物統計與試驗設計”課程作為高等院校農科類專業(yè)學生的學科基礎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演繹歸納能力,提高學生開展科學試驗的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不斷優(yōu)化教學內容,注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不斷完善課程的教學體系,進一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徐辰武,章元明.生物統計與試驗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吳國良.現代多媒體教學現狀分析及解決策略[J].信息與電腦,2015, (13):193-194.
[3]周愛明,王滿囷,王永模.生物統計與田間試驗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和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21):283-284.
作者簡介:
徐強(1966.5-),男,漢族,江蘇宜興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統計學、蔬菜遺傳育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