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靜娜
摘 要:創新能力對于一個人的終身發展非常重要。要把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置于新課程改革的首要位置。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奠定創新基礎、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開發創新潛能和培養創造性思維,拓展創新外延三方面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語文教學;創新能力;培養;提高
江澤民總書記如是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其實,不單單是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需要創新,對于一個人的終身發展而言,創新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也就是為什么新課程改革把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置于首要位置的原因。那么,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奠定創新基礎
所謂創新,其實就是對傳統落后的東西的一種推陳出新。相信所有人都會對創新艷羨不已。殊不知,創新其實也是建立在對陳舊東西的知根知底之上。所以說,沒有對舊知識的充分了解是不可能做出創新的。同樣的道理,想要學生具備高超的語文創新能力,就要求學生要具備較高的語文綜合素養,否則的話,學生的語文創新能力就無從談起。而要學生具備較高的語文綜合素養就必須從聽、說、讀、寫的角度去多角度訓練他們的語文能力,要求他們廣泛地進行課內外的閱讀。只有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語文課內外知識,他們才有可能做到不唯書、不唯上,也才有可能談到創新。
對于小學生來說,我們可以要求他們建立“采蜜本”,要求他們在每天閱讀的同時記下好詞好句,學會作批注,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除此之外,還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之后寫下讀后感、隨筆,記日記、周記等等……這樣堅持下來,等學生積累的量足夠了,他們就有可能由量變形成質變,也就能出口成章,落筆成文,能寫出立意新穎、頗有獨創性的優秀作文了。
二、 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開發創新潛能
夸美紐斯把注入式教學比喻為“才智的屠場”是很有道理的。良好的教學方法,是發展學生智力的一種高效能的催化劑,它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目前,各級各類學校大力提倡“合作學習”“開放式教學”等教育新觀念。怎樣營造民主、溫馨、求知氣氛濃厚的教學環境可說是當務之急。(1)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想象力是否豐富直接關系到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小學課本里有許多的篇目是很適合引導學生開展想象的,語文教師應該緊緊抓住這樣的機會。比如說教學完《只有一個地球》之后,我們就可以引導他們想象一下如果地球爆炸之后人們會怎么樣,應該怎么辦的問題。這樣的話,學生就容易從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也就完成了創新。(2)讓學生發表獨特的見解。陶行知先生是提倡創造教育的,他主張解放孩子的嘴,讓他們得到充分的言論自由。比如我在教完《將相和》后問:“你們喜歡課文中的誰,為什么?”絕大多數同學表示喜歡機智勇敢的藺相如,也有一部分學生喜歡勇于認錯的廉頗,但有一位學生發言卻與眾不同,他喜歡趙王大膽任用人才。觀點鮮明,敘述清楚,有理有據,我及時給予了表揚:“同學們都喜歡藺相如、廉頗,你能從另外角度看到趙王的優點,你很會思考,這是可貴的品質。”學生有新奇的見解,作為教師要及時鼓勵、肯定,并幫助說明新奇在何處,以“拋磚引玉”,引出更多新奇的見解,這其實就是難能可貴的創新精神。(3)讓學生大膽嘗試,喜歡擺弄新奇的東西,是孩子的天性。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小孩子的雙手,讓他們有動手的機會。”在學習中,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制教具,根據文意繪圖,對現行模型進行改造等,從小培養他們富有開拓進取,不懈探索真知的堅定意念。
三、 培養創造性思維,拓展創新外延
1. 教會學生質疑。疑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動力,進一步說,是創新的開始,也是創新的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要系統訓練,積極引導,激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發揮創新的潛能。根據教學要求和教材內容,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始針對預習情況質疑問難;然后再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組內的互相答疑。接下來,再組織各學習小組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到班級作集中討論,把課堂學習引向深入。如果一堂課上,學生都沒能提出什么有效的問題的話,那么就說明這堂課是失敗的。要知道,有疑問并非目的,通過學生自己的討論解決了問題才是最終的結果。當然了,如果學生自己解決不了的,教師還是要作必要指導并教給相應解決方法的。比如說遇到意思不懂的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來理解;對于那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抓重點詞或聯系課文、聯系時代背景來理解;要給自然段分層,必須先給句子標上序號,再想想每句講了什么,然后考慮每句話是怎么聯系起來的,最后分層記號等等。學生掌握了方法,各種疑問就會迎刃而解。
2. 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對于創新而言,求異思維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可以使得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與努力,提出自己創造性的見解,圓滿地解決問題。為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經常設計一些開放型問題讓學生解答,逐漸拓展他們的思維領域,從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如前面提到的讓學生發表獨特的見解就是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3. 豐富想象,培養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語文學生最重要的思維方式。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使用閱讀教材,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我們可以針對教材的不同特點,運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參考文獻:
[1]魏國良.現代語文教育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2]黎茂濤.小學語文創新能力的培養.教育教學論壇.2010年.
[3]邢靜玥.淺談小學語文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教師.2016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