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苓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從讀入手,以讀促寫;勤寫勤練,以寫引讀,要通過仿寫、補寫、描寫插圖、續寫故事、改寫、縮寫等形式進行讀寫結合訓練,培養學生敢說愛說的習慣,豐富說話訓練素材,引導學生從讀中悟出寫的門徑,實現讀中悟寫、讀中導寫的實效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以讀促寫;以寫引讀;仿寫補寫;續寫改寫
從事語文教學活動時,不難發現讀和寫存在相輔相成且互相促進關系。學生只有閱讀量增加,才能促進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然如,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仍可發現一些學生閱讀了量雖大,可是對寫作沒有太大的影響,究其原因,是“讀和寫”之間的關系沒有搞清,機械地將兩者分開造成的。可見,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將“讀和寫”之間關系搞清。就上述發現的問題分析如下:
一、 邊讀邊寫,相互促進
邊讀邊寫,讀寫結合,需要閱讀大量文章。同時,也要細細品味文章的結構和寫法特征,一一對照。大量閱讀,更需要精讀和細讀,最好達到熟讀成誦的水平。可見閱讀不是機械的,而是靈活的。閱讀需要精選優秀文章,更要消化文章的內容,要學習作者整體構思技巧,對事物的審視態度,以及表情達意技巧。只有大量閱讀優秀文章,才有更多地悟出文章結構精髓,才能學會選材、剪材和熟悉作者的寫作技巧。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讀文章要做到精讀,對一些精品文章不僅要讀,而且還要精讀,最好能夠流利地背誦。這樣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后,也要培養學生撰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這些都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講清楚。積極引導學生面對每篇精品文章,要反復地讀,細心品味,有感想隨即記錄下來,養成讀書記筆記的好習慣。還要注意經常翻閱讀書筆記,不斷去感受作者立意和寫作方法,最終達到靈活運用知識的目的,豐富自己的內涵,改進寫作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二、 勤讀勤練,互為表里
要提高寫作水平,積累素材是基礎。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有選擇地閱讀,為積累寫作素材奠定基礎。在實踐中勤于寫作訓練,才是寫作能力提升的正確途徑。只有在寫作中,才能有機會吸收精品文章的寫作技巧。寫作需要經常動筆和不斷探索,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到寫作的真諦,才能把積累起來的知識素材運用自如,從而不斷地提高寫作能力和寫作技巧,最終做到胸有成竹和得心應手。小學生學習寫作處于起步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各項單項技能訓練,從練習寫作基本功做起,比如正確引導學生遣詞造句、填空練習和基礎片段練習,都是學生必須做到的基本功。缺乏對寫作要素的字、詞、句、段等訓練,很難寫好完整的文章,只有多練才能寫出好文章。為了訓練好學生寫作能力,可精選歷史上各種流派中作文序列化訓練優秀的模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要根據各教學階段的安排來訓練學生寫作能力。《新課程標準》出臺后,教師要組織學生按照新課標進行,做到精心組織,精心安排,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來增加自己的閱讀量。培養閱讀能力也應由淺入深,不斷深入,練習寫作也要從簡單開始,然后再逐步增加難度。低年級要求相對簡單,高年級則提高要求,要先學寫有序的句段,然后學寫簡單的文章;寫作練習方法力求多樣,追求能夠激發學生寫作欲望的境界。只有這樣,長期堅持,學生就能夠真正掌握寫作的技能,最后寫出精品好文章。
三、 臨摹仿寫
所謂臨摹仿寫,在教師的引導下臨摹課文中的精品文章,找出其文章的立意、構思、布局謀篇或表現手法,然后,摹寫相類似文章的訓練方法,也稱臨摹仿寫。
臨摹仿寫是表現為整體上模仿課文練習形式。臨摹仿寫《我愛故鄉的山水》、《天安門廣場》和《九寨溝》寫法,從而細心體會描寫景物的手法,品味文章的精美構思,抓住特點展開聯想來抒發感情,演練寫作時采用的比喻、排比寫作手法。
臨摹仿寫是模仿范文寫作的一種技巧。技巧的應用涉及的內容較多,常常用來訓練學生寫作的一種有效方法。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句式表達、段落構成、開頭結尾、過渡照應、抒情聯想和描寫議論。教師必須指出精品范文也存在缺陷,訓練時注意刪除,留下文章最精華的部分。進行臨摹仿寫練習。
教師在引導學生練習寫作時,首先必須告訴學生,每篇文章整體構思與作者的性格和平時的寫作風格有關,例如,文章或是屬總起分述段,或是空間敘述清楚,或是屬分述總結段等在寫法上獨具特點,學習何種風格也要根據學生的性格來決定。臨摹仿寫,可將讀寫相結合,告訴學生這種練習是為了掌握寫法上的規律,讓學生學習寫作有目標可追求。
四、 填空練習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有時會遇到課文出現空白的情況。為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填空練習也能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補充課文沒有直接表達出來的部分便于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適時抓住情節空白處填寫,化虛為實可以拓展課文內容,拓寬背景知識,訓練學生寫作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可以從四個“點”幫助學生完成填空練習。四個“點”內容其一是對教學突破點;其二是主題深化點;其三是對情節高潮點,其四是對標點符號。
五、 描寫插圖
插圖,文章中適時插圖可以加深學生閱讀效果,密切閱讀和寫作教學之間的關系,促進教師將寫作和閱讀教學間的緊密配合。插圖在訓練學生寫作時,可以選擇課文內容作為練習寫作的素材。學生閱讀插圖,更容易發散思維展開想象空間。插圖也存在局限,主要表現一瞬間的情景,是文章精華內容的“定格”或“特寫”。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看圖,將定格的插圖前后情節相聯將定格的圖畫“拓展”成連續的情節內容。
此外,還可以組織續寫故事、改寫課文、縮寫課文等練習。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挖掘教材,給學生創造說話機會,經過博覽與積累,培養學生敢說愛說的習慣,豐富說話訓練素材,引導學生從讀中不僅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樣就會循序漸進的實現讀中悟寫、讀中導寫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胡春林.閱讀教學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點睛作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6年03期.
[2]張莉麗.淺談新課程中農村小學閱讀教學[J].新課程(教研版),2016年09期.
[3]崔秀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究[J].學周刊,2016年05期.
[4]任麗艷.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6年04期.
[5]賈玲.研究性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6年2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