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明
[摘要]隨著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多媒體軟硬件已經普遍存在于我們的課堂教學當中,那么如何將多媒體軟硬件和語文課堂教學有效進行融合呢?筆者談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多媒體 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融合
十多年前就有專家指出要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努力探索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學科的整合,成為語文學科教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指向。以下幾點不成熟的看法還望各位同行批評指正:
一、多媒體的運用,使課程的導入形式變得多樣,易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計算機多媒體的運用。教師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利用多媒體展示、播放一些相關的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這些直觀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講授《月亮上的足跡》一課時,首先把人類登月的歷程,人類對太空探索的過程通過畫面展示在學生的眼前,加上教師的講解,學生對科學的熱愛與探索精神一下子被激發起來,學習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
二、多媒體的運用,要以課件設境,營造適應課文內容的氛圍
情境教學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謂情境,就是“情”與“境”的交融。人教版初中語文新教材編選了許多催情動人的好文章,這些文章里無不于字里行間閃動著真摯美麗的人性光輝。但是文字給人的感染力畢竟有限,多媒體課件在這時就表現出了它的優勢。如果我們老師能有效地利用多媒體課件設置課文需要的境界,讓學生在或激昂慷慨、或壯美熱烈、或幽默諷刺、或寧靜雅致、或凄婉哀怨的氛圍中多熏染、多涵詠,那必定會使我們的學生更好地領悟真、善、美的內涵。比如《鄉愁》一詩對故國家園、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學生怎么朗讀都只能停留在文字構筑的意象里。此時若借助多媒體技術,用低回宛轉的曲子配上如泣如訴的朗誦,更襯以夕照中的大海背景,相信學生一定會情不自禁地溶在《鄉愁》的愁韻里。
三、多媒體的運用,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拓展學生的視野
語文學科是個涉及范圍很廣、信息內容豐富的學科。如何在課堂中恰當地擴大學習的信息量,提高教學效果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環節。據有關專家的研究表明,人們學習知識時如果能同時動用起身體上的多種感覺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學習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大量增加相關的聽和看的機會,而且能夠使聽和看同時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來教學信息量的數倍、甚至十倍以上。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使學生置身于音像、語音、文字的環境中,使演示和呈現的速度加快,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增加了課堂信息量、提高了課堂效率。在教學中,筆者認為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對教學內容作一些補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紹,以及教學內容涉及到的眾多相關資料,讓學生在充分掌握資料的基礎上自主學習。如:在講到《月亮上的足跡》時,教師查找了人類探索月球(或者太空)的相關材料,在本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候向同學們展示,從而擴大了同學們的知識面。講授《真正的英雄》這一課時,教師也查找了人類在探索過程中的不幸遭遇。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科學道路上的艱辛,當然也是豐富了學生課外知識。再者還可將互聯網引入課堂,通過網上瀏覽既可以彌補教學中的不足,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更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消化理解。
四、多媒體的應用,有利于激發情愫,產生寫作欲望
學習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培養學生從聽到說,從閱讀、理解課文到運用和寫作。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運用,可以帶動學生從身臨其境的感知,領會中過渡到圖畫的解說,由對課文的理解過渡到學生自己的口、筆頭作文訓練。從而激發了學生內心的情愫,產生了寫作的欲望。例如碾開想象,拓寬思路》的作文課,就借助了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希望工程”、“環境污染”、“戰爭”等富有時代氣息的三幅畫,引導學生寫作《假如我有七十二變》,使原本枯燥無味的作文課因而充滿趣味。學生根據教師展示圖畫,展開想象,使作文課更富想象,最終實現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尤其在當今的信息社會,如何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大膽進行作文教學改革,推動語文教學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我們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五、多媒體的運用,要以課件解難,疏通學生理解課文的障礙
孔子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時,心欲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極需要教師及時有效地啟發、點撥。而有些難點問題,即使教師費盡唇舌,學生也往往如墜云霧之中,不能理解和認可。這時借助多媒體課件就可以有效地突破課文的難點。比如,《斑羚飛渡》一文,學生對斑羚種群面臨絕境時犧牲一半保全另一半的“飛渡”過程始終不甚了解。如果我們用多媒體手段制成動畫,形象地展示斑羚如何飛渡自救,我相信學生對這個悲壯場面一定會終生難忘。這樣,也就打通了學生解讀文本的重要關節。
總之,如果我們本著教學為本,學生為本的思想把它用好用巧,它就會引領我們去欣賞無限的風光與魅力;如果我們是為了追趕時髦,把它當作點綴與裝飾,那它就失去了真正的價值。相信我們的語文老師通過自己的探索與實踐,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已是勢在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