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同
摘要:藝術院校大學生有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容易接受新事物、集體意識淡薄的特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其獨特的魅力。藝術院校在教育和管理學生時要注意挖掘和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拓展教育渠道,增強教育效果,以培養出優秀的藝術家和藝術工作者。
關鍵詞:藝術院校;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策略
2014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這為我國高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明確指示和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在當代藝術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當代藝術大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歷史、文化藝術發展,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必然性,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倡導講品味、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強文藝隊伍建設,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的名家大師。”藝術院校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要把藝術院校學生培養成未來德藝雙馨的名家大師,需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熏陶,提高他們的藝術文化修養。
一、藝術院校學生的特點
(一)重視專業,文化基礎相對薄弱
現在藝考非常熱,雖然有不少學生從小就是真正的藝術愛好者,但是也不乏“走捷徑”的考生?,F在社會上出現了很多藝考學習或培訓的速成班,因為很多學生在高考前,感覺通過文化生的身份參加高考可能很難考上理想的大學,就在高考前幾個月改學藝術,進行藝術專業強化。無論是從小就開始學還是參加高考前突擊強化,一般能考上藝術院校的學生其專業水平都很強。但是其文化課基礎一般都不太理想,當然這也與很多藝術類院校本身對文化課要求不高有關。據調查,有極個別學院其表演類專業文化課錄取分數只是當地二本錄取線的一半,有的甚至更低。藝術生要成為未來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或藝術工作者,需要高超的技藝,更需要非常深厚的文化修養、道德素養作為支撐,這些都可以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到本源。
(二)思維活躍,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藝術院校學生因為接受過專業藝術訓練,大多思維活躍,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更容易受到外界世俗文化、網絡文化和外來文化等影響。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是藝術生的優點,但有部分學生過度追求所謂的前衛時尚,過度追求“與眾不同”。習近平總書記說:“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根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彼赃@就需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才能在外界思想文化影響中,明辨是非,自覺加以揚棄,創造性傳承,創新性發展。
(三)注重個性,集體意識淡薄
很多藝術生及家長有一個誤區,即認為搞藝術創作需要強調個性的發揮,這在創作層面是成立的。但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很多藝術生在生活中不重視集體,過于強調個性,造成了個人和集體的對立,個性過于張揚,缺乏責任感,功利思想嚴重,集體觀念不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十分重視家國情懷,十分重視集體利益和觀念?!耙约覟榧?,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熏陶藝術院校學生,以培養其家國情懷、集體意識、團結協作能力。
二、藝術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現狀
如前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學校教育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其在藝術院校開展的情況如何呢?為更好地了解藝術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現狀,筆者在藝術院校進行了一定范圍的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500份問卷,回收470份,回收率為94%,其中有效問卷為450份,有效率為90%。通過調查發現,關于“您一般花費多長時間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5%的學生每天都會花費一定時間學習,7%的學生一周會抽點時間學習,25.5%的學生一個月會抽點時間學習,44.5%的學生偶爾會學習,18%的學生從不學習。這說明大部分藝術生在學習傳統文化上花費的時間比較少。在“您認為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對于自己的專業學習是否有幫助”問題中,84.5%的學生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自己專業學習有幫助,10%的學生認為沒有作用,5.5%的學生認為無所謂。這說明藝術院校大部分學生認為學習中華優秀傳統很重要,認為應該加強學習。對“您是怎么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這一問題,52.5%的學生認為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應以繼承發揚為主,32.57%的學生認為傳統文化有糟粕也有精華,我們接受時要有所選擇,只有10.23%的學生認為在現代社會傳統文化顯得過時、保守,4.7%的學生認為不關心、不在意。這說明藝術院校大部分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認可的,應該繼承發揚。對“您覺得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活動有必要嗎”這一問題,81.57%的學生認為非常有必要,14.33%的學生認為有一定的必要,4.1%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梢姶蟛糠炙囆g生認為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活動是必要的,也希望加大宣傳力度。對“在學校,您一般從哪些渠道學習、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問題中,85.32%的學生選了學校公共必修課,通過進一步訪談了解,其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或歷史等公共必修課上了解和學習,其中小部分選擇講座,展覽演出等形式??梢?,現在藝術院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渠道比較單一,方式比較簡單。在“在學校,您希望從哪些渠道學習、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問題,除選擇學校開設公共必修課之外,很多學生希望學校能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選修課。還有部分學生希望學校多開設有影響的品牌系列講座以及充分利用學生會、班級、社團等,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說明學生希望學校在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時,要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
三、藝術院校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現狀的原因分析
(一)學生自身原因
前面分析了藝術院校學生自身的特點,尤其是本身文化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其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大打折扣。從問卷調查結果也能看出,大部分藝術生很少花時間去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且他們思維活躍,易受外界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容易受到日韓和歐美等外來流行文化的影響,出現了“哈韓”“哈日”等現象。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很多藝術類學生往往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邊緣化。
(二)高校教育的原因
高校作為知識分子最為集中地之一,是知識傳播、創新的重要基地,也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高校有責任,也有義務承擔起教育和傳承的使命。但從調查來看,目前藝術院校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夠重視。很多藝術院校很重視招生、就業、專業課設置及教學,因為這些都是可以量化或對學校的排名有重要影響的。在提高藝術學生人文素養、藝德等方面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投入的師資、課時、物力、財力等有限,影響教育教學效果。
(三)家庭教育的原因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對孩子有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但現在很多藝術生的家長非常重視專業學習,不太重視傳統文化學習。很多家長本身沒有重視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意識,很多家庭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
四、加強藝術院校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策略分析
(一)藝術院校要切實承擔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傳播的使命
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藝術院校培養德藝雙馨藝術家或藝術工作者的職責,也是社會主義教育賦予藝術院校光榮的使命。藝術院校除要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必修課之外,還應該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拓展教育渠道。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專業結合起來,在專業上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結合學生的特點開展傳統文化選修課,加大傳統文化通識教育,尤其對低年級藝術生,用優秀傳統文化對他們熏陶,培養他們的興趣。要對教師加大考核,在他們培訓和平時工作考核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分量和比重,讓教師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言傳身教,帶動身邊的學生去學習、感知傳統文化。除此之外,藝術院校還應該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建立如紅學社、詩社、漢服社等傳統文化宣傳、教育、學習社團。在社團活動中讓學生去感知、學習傳統文化的魅力,感知傳統文化的美,增強傳統文化的吸引力。
(二)藝術院校學生認識到學習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
藝術院校學生作為未來的藝術家或藝術工作者,其需要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培養自己的人格,家國情懷,社會關愛。首先自己要有學習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展,飽受挫折又不斷浴火重生。都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有力支撐。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敝腥A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對于藝術素養的養成,十分重要。藝術院校學生的作品創作如果沒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其文化內涵會大打折扣,所以,藝術院校學生要認識到,就學習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為了自己的藝術養成,也是為了整個國家和民族。
(三)藝術院校學生家庭要營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氛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最早接觸到的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但是現在很多家庭非常重視學生的專業學習,不重視甚至忽視孩子的傳統文化教育。家長不重視,自然影響到學生,許多家長熱衷于網絡快餐式的文化,過度崇尚流行文化、外來文化,希望孩子一夜成名,不注意孩子的藝術積淀和自身人格的修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如果‘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熱衷于‘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絕對是沒有前途的。”所以作為家長,要培養藝術生的文化自信,引導他們自覺感知、學習、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豪感,培養濃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習近平.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