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峰
摘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改革沖擊著傳統教育的理念,促使教育模式進行跨越式改革。教師是教育工作的執行者,如何應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環境,有效落實教育政策,進行教學方式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過分析傳統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小學語文;實踐
在互聯網不斷改革創新的時代,我國的教育也只有在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模式中才可能有所提高,也才能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目的。因此,怎樣合理有效地進行小學的語文教學,已經成為了當前教育事業相當重視的一個主要問題。
一、 傳統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 傳統教學模式單一
語文是一門語言,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傳統的文化教育從小學教學開始,小學語文是學習語文的開始。目前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還停留在以往的教學模式,傳統的語文課堂比較側重于老師傳授知識,教學方式方法都比較傳統,結構比較單一,完全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得學生的思維方式也比較單一,不能做到隨時隨地有效地去掌握新的模式,無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然而很多人仍然只是注重表面的學生在學校學了什么,而不是學生是怎么學的。
由于我國屬于人口大國,在選拔人才方面缺乏合理的機制體系,目前只能通過考試來選拔人才,應試教育的氛圍特別濃厚。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家長和教師普遍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考量一個學生的好壞都只單單憑借一個分數來定位,而忽視了對學生興趣的關注。近年來,人們的思想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比較側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 傳統的教學模式教育中的缺失
小學語文應該帶給我們的是鑒賞力,想象力。我們希望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但是更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地選擇,應該讓學生學會最基本的語文學習興趣。
以古詩詞為例,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上是以老師為中心,教學方式為“一來一去”的回答模式,通過教師面面俱到的講解,學生死記硬背,完全顛覆了小學語文的魅力。將鮮活的古詩詞教的沉悶而無趣,也不考慮學生是否能夠接受這樣深刻的分析,從而使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這種完全以考試為目的的教學模式,一味地背誦默寫,逐漸埋沒了學生的靈動活潑,想象力也在這種死記硬背的模式下被消磨殆盡。這種教學模式嚴重缺失了語文對策美。從另一方面看,也暗含了文化教育的缺失。因此,面對文化教育的失敗,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呢?
二、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改革
(一) 樹立全新教學方式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核心觀念不提倡如何把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如何激發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促進知識有效增長,讓學生構建起自己的知識組織。教學模式不在單一注重教師純手工的黑板書寫方式,在其中介入更多的信息技術設備,如投影儀、計算機等進行教學講授,增加課程教學中的信息量,豐富教學表現形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利用信息技術設置新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活動,優化教學組織結構,加快教學進程。小學生處在身心發展的時期,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和干擾,加之性情又非?;顫?,思維活躍,往往出現課堂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發生跑神的情況。課堂是學習知識的重要場所,只有緊跟教師教學思路,才能抓住學習要點,提高學習效率。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引入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巧妙地創設一些有趣的情景來進行語文教學,這樣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帶動學生興趣,既活躍了語文課堂的氣氛,又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二) 建立信息化教育觀念,抓好課堂教學
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主導教學為主,學生被動式學習。教學方式采用單一的“你教我學”模式,教師掌握課堂教學節奏,與學生之間缺少有效互動。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機械性的接受,缺乏必要的思考,從而使課堂教學進行的枯燥乏味。教師教的沉重,學生學得無趣,導致對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失去興趣,繼而降低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學生語文素養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師教學的壓力倍增。
語文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和奠基石。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高效的知識技能傳授,且確保教學質量和效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應當轉變教學觀念,建立信息化的教學觀念,抓好課堂教學。注意對學生創新性知識素質的培養,主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發揮主觀能動性;明確教師與學生“雙主體”關系,共同實現知識學習與構建;提倡把世界引進課堂教學,擴寬教學視野,讓學生貼切生活與社會;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將知識信息化、擴大化和豐富化。
(三) 利用信息化技術,豐富教學內容
傳統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對教學內容的了解僅限于固定的教材課本上,依據教材進行規范化的教學,完成規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在教學的把握上有一定的被動性,受到相應的約束和限制。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為教師在教學方向和教學內容提供了很大的選擇空間以及自我發揮空間,教學資源愈加豐富多樣起來。教學的選擇范圍不再僅僅限于單一的教材書本 , 還包括遍布信息網絡上的各種教學內容。豐富的教學課件內容,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針對性實踐性強的教學案例,合理利用這些信息網絡資源進行有效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成效。
綜上所述,為適應教育信息化的教學發展需求,小學教育工作者必須審時度勢,積極應對,做好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改革,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式,掌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帶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黨志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J].教育探索,2016,(02):117-119.
[2] 汪萬軍,劉庚.淺談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07):111-112.
[3] 楊鳳麗.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研究[J].才智,2015,(2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