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順蓮??
摘要:在一種學科的教學中,想要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就會加入很多的教學方式,審美教育是在進行語文教學時的一種教學形式。審美教育不同于別的教育形式,加入進去比較復雜,不管是對于教師還是學生而言都是一個比較復雜難認知的過程。但是,在實施審美教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當前的各方面素質(zhì)修養(yǎng),對他們進行審美教育。用這種方式,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和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并豐富學生的情感。如何實施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的有效整合,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嘗試。
關(guān)鍵詞:審美教育;初中語文;滲透
一、 領(lǐng)悟文本內(nèi)涵,感知蘊含的內(nèi)在美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文藝鑒賞要從透徹地了解語言文字入手”。從語言文字的角度來觀察所描寫的事物,進而轉(zhuǎn)化成最初的審美。文學作品是作家從自己的角度來創(chuàng)造出自己文章中的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的,從生活的美好中來反映生活的美。
二、 體驗生活中的情感,感悟潛在的樸實美
感知美這一能力是我們每個人都具備的,這種能力是人的一種理性直覺,審美這一心理活動是理性與感性相統(tǒng)一的結(jié)果。我們初中語文的課本上所甄選出來的文章都是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的,佳作之所以經(jīng)久不衰是因為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賦予了文章血肉和生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試著將作者的情感傳達給學生,在他們之間建立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梁,進而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美。
三、 插上想象的翅膀,創(chuàng)造生活中的時空美
所謂想象力,都是人們將自己對某一事物的表象記憶進行加工成為新的形象的一種心理過程。
想象本身其實也是一種抽象力的表現(xiàn),它既需要依賴你對事物本身存在的記憶,又需要你打破這種固有的記憶,從另一個角度去想象成一個新的事物,這就需要抽象思維了。如看到太陽,就看到了希望,看到綠葉,就充滿了信心,這種既基于事物本身的想象又打破事物本身的感覺,給所有我們看到的事物賦予了新的生命,美也因此從我們的想象力中得到了升華。
四、 通過比較與甄別,欣賞文本中的意境美
比較是一種常見的在教學過程中會運用到的手段,通過兩者的對比,能讓學生加快對某一事物的理解。在審美教育中也可以加入比較法,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亦是如此,但在這里沒有傷害這么嚴重。通過對同一事物兩種描述進行比較更能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語言能賦予事物美的能力,進而得到美的熏陶。
如教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春意盎然的百草園,應該是童年向往的樂園,將其與三味書屋的死氣沉沉、枯燥乏味形成鮮明對比,從而使學生在這種形象化的對照中體味到了文章的意蘊。因此,在教學時,還應注意加強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對一些能使文章語言變優(yōu)美的詞藻要讓學生多進行比較并做到熟練應用,提升自己平時的寫作功力,讓自己的文章讀起來更加優(yōu)美。這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極其重要的。
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些古詩詞,如賈島“僧敲月下門”的故事,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對“敲”字的確定也是進行過一番比較的,并在教學過程中,對作者進行比較過的字列出來讓同學們也感受一下不同的字放進去對整個詩句的影響,并體會作者為什么最后確定應用敲字的意圖,讓學生試著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問題,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能加深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
五、 準確理解美育內(nèi)涵,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加強語文在審美方面的教育并不是意味著不重視語文的基礎(chǔ)知識教育,相反如果不具備牢固的基礎(chǔ)知識能力,那么就無法很好的進行審美教育,一句話就是審美教育是建立在穩(wěn)定的語文基礎(chǔ)知識上的。因此,教師在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也要加強學生對基礎(chǔ)知識的訓練,不能顧此失彼,更因此使審美教育發(fā)揮不了應有的效果。
審美教育不僅只有表面的對文章進行美的欣賞這一狹義的理解,而是在引導學生欣賞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的同時教導學生更要從不同的角度來欣賞文章,比如說人物刻畫、文章中心主旨和作者的人文情懷等。通過這種形式學習語文,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離不開審美教育,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美學系統(tǒng)。首先是語文教學課材是由中外名作組成的,這些名作代表著各自的時代、不同的民族、豐富的審美角度帶領(lǐng)著學生學習語文。因此,教師應做到的就是利用好這些資源,對初中生加強美學教育,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利用閱讀范文、分析內(nèi)容等多種多樣的方式訓練學生、引導學生去充分的感受文學的魅力,以正確的方式欣賞文學的美,感知美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鄺堅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審美的培養(yǎng)[J].教師,2014,(29):49-49.
[2]盧彥紅.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審美及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33):18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