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運新
摘要:“三農”問題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敗的瓶頸問題;“三農”問題的中心在農民;農民問題最根本在農民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如何加強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質,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和探討,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提供了有實際操作意義的途徑。
關鍵詞:農民;思想政治;新時期
新時期我國農民面貌的改觀,絕不僅在物質生活水平的較大提高上,農民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廣大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狀況的改善顯得更為重要。那么,加強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具體應該采取什么措施和途徑呢?
一、 新時期加強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措施
(一) 思想上,以加強“三種教育”為重點
1.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及時更新觀念
比繼續提高廣大農民物質生活水平更為重要的,應是農民理想信念教育的加強和現代觀念的及時更新。然而,當前我國相當一部分的農民理想信念完全淡化和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知出現嚴重缺位。對此,我們絲毫不能漠視,要大力倡導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使農民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對新農村建設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信心和決心。
2. 加強民主法制教育,強化法律維權意識
黨的十七大以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逐步得到實行,但并沒收到我們預期的法制建設的效果。當前,我國部分農民法制意識仍然淡薄,不知民主為何物,仍不知如何依法維權。因此,推進農村基層法制建設進程,對農民進行相關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農民的民主意識,使他們學會和逐漸習慣通過合法途徑來表達自己的愿望和訴求,提高參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能力,增強遵紀守法意識,提高依法經營致富的能力等,仍然迫在眉睫。
3. 加強道德教育,樹立新的社會主義道德觀
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礎,以集體主義為基本原則,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切實加強農民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在全國廣大農村,封建主義舊道德的東西還大有市場;家長制、家族觀念、男權思想等并沒有銷聲匿跡;哥們義氣、大義滅親等鬧劇時有上演。所有這一切,都嚴重影響著廣大農民社會主義道德觀念和農村良好社會風氣的順利形成。為此,應大力宣揚社會主義道德規范,使廣大農民自覺養成嶄新的道德習慣并積極踐行。
(二) 行動上,落實“三化”措施,著力打造有效載體
1. 深謀遠慮,固化農村“陣地”建設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離開組織和陣地,離開相關制度和法規,幾乎就是一句空話。為有效提高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率,農民夜校、遠程教育站點、農民技校等仍是農民教育的主陣地,各地也可結合自身實際予以進行。比如聘請專業輔導,對農民進行相關宣傳和農業專門技術、知識的培訓等;可邀請相關專業人士為農民上思想政治教育課,等等。
2. 形式多樣,活化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要采用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以達到廣泛吸引群眾參與的效果。首先,要提升農村公共文化設施水平。可以新建或改建一批村民文化活動室和體育場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其次,要經常性開展農村文藝匯演來有效的充實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第三,打造更多戶外信息交流平臺。比如村里的民主選舉會、村務公開會、民主座談會等。通過廣泛的交流,不斷提高農民群眾品位,也促進民風、社風的迅速好轉。
3. 打造精品,深化典型示范教育
俗話說,有樣看樣,沒樣看世上。農民精神文明素質的提高,離開優秀作品、典型示范和大量活動的開展是不行的。為此,應結合當前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開展,并組織創作生產更多的優秀作品。比如當前在全國農村廣泛開展的“遵紀守法戶”、“和諧村組”、“文明村”、“文明戶”、“文明村民”等評選活動;“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十佳孝星”“五好家庭”等評選活動,以及“學科學、用科學、比貢獻”等農民讀書活動,就深受廣大農民的熱烈歡迎。通過這些活動的潛移默化和身邊眾多先進典型的示范引導,使廣大農民逐步形成棄惡揚善、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也形成了農村先進文化潮流和良好的有教育功能的濃厚氛圍。
二、 新時期加強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和可供借鑒的具體途徑
新時期加強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具體途徑可以從“三個結合”方面著力,逐步把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落到實處。
1. 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與農村經濟發展相結合的問題
“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為此,必須處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問題。首先要著眼于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只有考慮農民實際利益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有說服力和感召力;其次,也要避免物質至上傾向。物質是基礎,思想政治教育是靈魂和方向,離開思想政治教育的單純物質給予,簡直就是一種變相的“賄賂”,非常有害。
2. 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與民生實事和好事相結合的問題
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政策宣傳和知識傳授或理論灌輸,更不能停留在空喊口號上,要力戒假大空。首先,應深入基層、貼近群眾,親身體驗群眾生活;其次,群眾的事情,“再小再小,也是最大最大”,應結合群眾的實際困難,開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最后,要把實際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反饋上去,同時各級黨政領導要發揮聰明才智,想出解決辦法,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為黨和國家分憂。
3. 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的問題
一方面,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完全離不開基層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為此,應切實選出并建設好群眾比較滿意的村黨支部班子和其他農村基層組織,使廣大基層干部的骨干帶頭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能得到充分發揮;另一方面,各級農村基層組織的建設一旦脫離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個中心,便喪失方向、缺乏中心內容,從而喪失存在和發展的真正意義。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84-185.
[2]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1)[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195-196.
[3]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54.
[4] 張耀燦.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