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偉
【摘要】郵票被稱為“國家名片”,具備表現國家形象、宣揚傳統文化、傳播科學知識的功效。以中國郵政發行的“二十四節氣”特種郵票,分析其對二十四節氣的傳承與保護的意義。
【關鍵詞】郵票 二十四節氣 傳承
郵票常常被人們稱為“國家名片”,其上所反映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通過方寸形象地表現出來,以這種潛移默化的形式滲透下去,具備了較強的政治宣傳。同時,還是傳播知識的一種有效途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郵票是百科全書”。因此,郵票起到了一個很廣泛的表現國家形象、宣揚傳統文化、傳播科學知識的作用。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非盟會議中心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經過評審,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中國郵政高度重視中國傳統文化選題工作,在2003年9月15日發行TP26“二十四節氣”特種郵資明信片的基礎上,于2015年2月4日開始發行“二十四節氣”特種郵票系列,通過“國家名片”來展現屬于全人類的“非遺代表作名錄”。本文以中國郵政發行的“二十四節氣”特種郵票,試析對二十四節氣的保護與傳承的意義。
一、“二十四節氣”特種郵票系列發行簡介
24枚郵票將依照“春、夏、秋、冬”四季的概念,分四組發行,每組6枚郵票,分別反映當季的六個節氣。
(一)已發行的兩組“二十四節氣”特種郵票
2015年2月4日是“立春”節氣,當天中國郵政發行了“二十四節氣”特種郵票的第一組,全套6枚,分別描繪了春季的“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和“谷雨”六個節氣。
2016年5月5日是“立夏”節氣,“二十四節氣”特種郵票的第二組發行,全套6枚,分別描繪了夏季的“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和“大暑”六個節氣。
(二)未發行的兩組“二十四節氣”特種郵票
按中國郵政的發行計劃,后兩組“二十四節氣”特種郵票將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別發行。在2019年完成整套郵票發行的同時,將發行小全張1枚,作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特殊品種。
二、“二十四節氣”特種郵票圖案設計特色
從已發行的兩組“二十四節氣”特種郵票來看,四組郵票的風格將一致,采用國畫小品的形式,構圖別致,簡潔明快,筆法輕盈,自由抒情,將藝術與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一)郵票直觀地反映了節氣文化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人概括總結出的一套天文氣象歷法。起源于黃河流域,是一種用來指導農事活動的補充歷法,于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距今有二千七百多年了,卻仍在影響和指導著我們的生活。“二十四節氣”傳承至今,卻并無多少科學、系統地用圖畫來引導普通大眾接觸和知曉“二十四節氣”。中國郵政利用“國家名片”這一特殊載體,以物候、民俗、農事等為表達對象,展現出季節輪轉中各個節氣的變化,反映了幾千年來中華文化生生不息傳承下來的智慧、文化與思想,兼具了科學性和趣味性。
(二)郵票的精心策劃與特殊造型
中國郵政在2015年發行“二十四節氣”特種郵票第一組前,有著精心的策劃。二十四個節氣24枚郵票,屬于大套郵票,在一年中將24枚郵票全部發行是不現實的,因此采用在2015—2019年間按四季分四組發行。
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每前進15°為一個節氣,這樣就把黃道分成24個等份,每等份各占黃經15°。運行一周360°為一回歸年,即為24個節氣。因此,郵票設計師將這個理念運用到郵票規格造型上,將每枚郵票設計成15°的扇形,非常新穎別致。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2019年,將發行一枚小全張,全套24枚郵票組成一個圓形,寓意“地球公轉、自轉”產生節氣,同時也是對中華文化圓滿回歸的一種祝愿。
三、“二十四節氣”特種郵票的傳承與保護功效
我國的專家學者們在“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后就說過“非一勞永逸,傳承須接地氣”。中國郵政確定的這個選題就非常接地氣,反映出豐富多彩的農業民俗文化,同時可以結合現代人的生活,融入養生保健、飲食、詩詞歌賦等內容,兼顧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郵票的宣傳與收藏功能毋庸置疑,發行“二十四節氣”系列郵票,是我們對這一珍貴歷史文化遺產最好的傳承和保護措施之一。
(一)以郵票為平臺,可開發出很多的集郵品種
“二十四節氣”博大精深,“二十四節氣”特種郵票也僅僅是反映了起源地范圍內某一具體的物候、民俗、農事等,我國地域遼闊郵票圖案就會受到了局限。因此,各地可依據當地的物候、民俗、農事等活動內容來開發設計出紀念封、明信片、紀念郵戳、郵資機戳等集郵品種來豐富“二十四節氣”的內容,讓普通大眾參與到集郵中來,認識“二十四節氣”,從而讓民眾自發參與、自發傳承。
(二)為各地的“二十四節氣非遺擴展名錄,代言
2006年“二十四節氣”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九華立春祭、班春勸農、石阡說春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2014年,三門祭冬、壯族霜降節、苗族趕秋、安仁趕分社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
隨著各地的深入挖掘,相信還會有與“二十四節氣”相關的民俗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那么在各地的保護與傳承活動中,要利用好“二十四節氣”特種郵票,為非遺項目和傳承人開發紀念郵品,留下紙質的印跡,提高知名度。隨著郵票的傳遞,將“二十四節氣”傳播到四面八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