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麗+劉峨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需要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包括良好的自我統合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挫折應對能力等。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過課堂主陣地、日常宣傳教育、尤其是基于團體心理輔導模式的心理訓練營的路徑實現。
[關鍵詞]創新創業;學生;心理素質
學生的情商水平是關系到初崗就業和后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而心理素質教育是提高學生情商水平的可行性路徑?;幢甭殬I技術學院連續多年被評為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該校在實際工作中探索出一條既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需求,又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的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一、緣起:創新創業需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大眾創新、萬眾創新”,核心在于激發人的創造力,尤其在于激發青年的創造力。青年愿創業,社會才生機盎然;青年爭創新,國家就朝氣蓬勃。高校需要以創新創業教育引領人才培養改革,把創新能力作為人才培養的要素,完善教學、配套政策、分類指導、強化激勵、整合資源、注重實踐,全??倓訂T,協同共推進,努力營造“敢為人先、敢冒風險、寬容失敗”的氛圍環境,培養學生“敢為人先、追求創新、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但是,創業精神的培養,前提是學生具有優秀的心理品質。所以,創新創業需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一)創新創業需要良好的自我統合能力
自我統合是一種個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一個具有良好的自我統合能力的人能夠清楚的認識自我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看清自我的社會優勢和劣勢、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正確回答“我是誰”、“我將走向何方”的兩大命題,既不自卑、也不自負,積極樂觀的投入生活。而這,正是一個創業者的基本素養。
大學生的年齡多在18-25歲,這個年齡正處在青年期。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自我統合是青年期人格發展的中心任務,青年期是自我統合形成的關鍵期。由于身心兩方面都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青年期,人們開始從自我現況、生理特征、社會期待、以往經驗、現實環境、未來希望這六個方面來思考關于“自我”的問題,自我統合是個體自我了結與自我追尋的必經歷程。
(二)創新創業需要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是一個人妥善處理組織內外關系的能力,包括與周圍環境建立廣泛聯系和對外界信息的吸收、轉化能力,以及正確處理上下左右關系。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也日漸從“金字塔式”向“網格式”管理過渡。創新創業不是一個人單打獨斗的工作,而是需要組建團隊協同工作。創業者是團隊的核心,但也僅是團隊的一員。一個創業項目若要取得成功,需要創業者會溝通、會表達、有同理心、有極強的人際融合能力,有利他奉獻的人生觀、處理好情理法的度,才能帶好團隊、開展好工作。而大學生正處在由原生家庭生活到社會生活的過渡期,如何更好地跟他人相處,學會與人共事也是大學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創新創業需要良好的挫折應對能力
2000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在社會就業壓力和成功創業者的示范鼓勵下,大學生開始積極投身創業實踐。但是,商場如戰場,勝敗乃兵家常事。受社會經歷、知識儲備、人脈資源等多方面原因影響,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往往不高,很多大學生創業者會在創業之初頻遇挫折。這就要求創新創業的學生必須具有良好的挫折應對能力,能夠在隨時有可能遇到的挫折中積極調適心態,樂觀面對得失。
(四)創新創業需要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
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大學生會遇到不同的人和事,因為認知不同,會引發不同的情緒反應。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但是根據情緒所引發的行為和行為的結果,情緒可以分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積極情緒包括快樂、滿意、自豪、感激和愛,可以幫助大學生面對創新創業中出現的問題,幫助創新創業的穩步推進。消極情緒比如憤怒、悲傷、輕蔑、生氣等,會影響大學生把握和識別創業機會、影響創業決策的制定、影響創業團隊的組建。所以,情緒的管理也是大學生創新創業必備的心理素質之一。
二、踐行: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
(一)抓好課堂教學主陣地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心理素質的主要路徑?;幢甭殬I技術學院將《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等必修課程統籌規劃,在教學過程中對創新創業部分進行了重點的課程設計,注重通過這些課程的開展,對學生自我認知、人際交往、挫折應對和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通過理論講述、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提高學生對創新創業心理素質的重視水平,通過課程,提升學生的自我統合能力。
如,在大學一年級,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讓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有一定的概念認識,對自我的優勢、劣勢、資源有明確的分析和清醒的定位,對舒伯、金斯伯格、格林豪斯、施恩、加里·德斯勒等的職業生涯發展理論進行初步的了解。在大學二年級,開設《就業創業指導》,讓學生小組制作創業規劃書,鼓勵學生參加創業大賽。在大學三年級,將《職業生涯規劃》列為實踐課,讓學生制作自己的生涯規劃書。通過課堂教學的引領,讓學生對自我有更清晰的認知。
(二)日常教育是創新創業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支柱
日常教育是課堂教育的有益補充,是創新創業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支柱。通過校報、廣播、宣傳欄、公眾號等多種校內媒體加大創新創業知識尤其是必備的心理素質的宣傳教育,以“創新創業宣傳月”為抓手,通過辯論會、情景劇、電影展播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生涯規劃輔導、積極心態訓練、情緒管理訓練等,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為創新創業做好準備。
(三)心理訓練營是創新創業心理素質教育的可行之路
心理訓練訓練營,是指把有創新創業意向的同學組織起來,以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有針對性的提高該群體學生的自我統合、人際交往和挫折應對能力。團體心理輔導以自我探索、人際交往能力提升、壓力挫折應對和情緒管理四大板塊為內容。每板塊設計8次輔導內容,每次輔導時間2學時,共24次,48學時,可集中在一周的時間內完成。
創業,是職業生涯的重要決定。認識自我是生涯探索的第一步,是對“我是誰、我要做什么、我該怎樣活著”等問題的探索。我的價值觀、興趣和能力,構成生涯發展規劃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認識自我的重要途徑。價值觀潛藏于個體內心深處、積累了過往全部生活經驗的態度和觀念,體現著個人獨到的風格與經歷,代表著理想和真實的動機,而興趣和能力,則以顯示的方式,呈現個體實現理想的可能性,其中,興趣是先導,缺乏興趣難以維持長期發展,但能力是手段,缺乏能力再高再宏偉的理想也只不過是一個泡沫。生涯規劃需要認識自己,回答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還要考慮社會更希望我們做什么,在分析自我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環境,了解職業社會,使自己的興趣、性格、特長與特定的職業相吻合,對于成年早期的大學生而言非常重要。創新創業,宏觀上,應了解國家的發展形勢與某些行業的歷史與未來走勢,還有當前的相關政策,了解創業中有可能要遇到的問題;微觀上,還要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狀況,做好知識準備、技能準備。所以,自我探索的心理訓練,在創業之前非常必要。通過“20個我是誰”“我的五樣”“我的一生”“我的優勢轉盤”“我的生命線”“價值觀澄清”等主題心理活動,能夠幫助有創新創業想法的同學正確認識自我,看清自我的價值觀、興趣和能力,客觀評價創新創業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既可以幫助有創業意向的學生找準創業方向、整合創業資源,又可以減少學生盲目創新創業的沖動,提高創新創業的整體成功率。
卡耐基曾說,“在現代社會,人們事業能否取得成功,只有15%靠他自身的能力,而85%取決于人際關系”。人際交往是個人社會化的必經之路,如果沒有其他個體的合作,個人無法完成生活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只有學會與人平等相處,才能自立于社會,取得社會認可,成為成熟的社會化的人,也只有成熟的社會化的人才有可能創業成功。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是人際互動的實驗室,一個人在團體輔導中的行為模式,就是她在社會中的行為模式。在人際交往能力提升板塊,設計“齊眉棍”“盲行”“同心圈”等團體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反思自我在人際互動中的不足,學習“我”在團體中如何找到更好的生存姿態。通過心理訓練,學生可以改善人際交往中的不合理認知,快速找準自己在團隊中的理想定位,對于自我的創新創業角色有更清晰的認識,并能夠學會如何更高效的和不同性格特征的同學相互配合,增強創新創業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當下的中國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期,社會結構的變化、利益分配的調整、信息急劇的膨脹、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各種思潮的撞擊,使得壓力無處不在。選擇了創新創業,更是選擇了和壓力同行。適度的壓力,有利于激發斗志、提高活動效率。但是壓力過大,超過個人承受的水平,就會阻礙活動的正常進行。所以,在校內學會管理壓力,是創新創業心理素質培養的重要內容。在壓力挫折應對板塊,設計“破冰之旅”“沉船一刻”“我的墓志銘”等團體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壓力和挫折會對心靈造成怎樣的撞擊,衡量自己的抗壓能力,學會在壓力和挫折面前如何有效的自我調節,就如同在創新創業之前打了一劑心理“預防針”,讓學生對未來可能遇到的困難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可以有效地減少青年創業易受挫的問題。
穩定的積極情緒是創新創業的重要心理素質。通過“我的心情故事”、“鏡中人”、“雨點變奏曲”等團體活動,幫助大學生掌握情緒管理的策略,知曉情緒的波動和認知有關,及時覺察自己的不合理認知,如絕對化要求、過分化概括和糟糕至極,會對成功創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用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開展創新創業心理素質訓練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創新創業必備的心理素質,確保學生在創業前對自我有清晰的認識、對未來有合理的期待和明確的規劃、對可能會遇到的壓力和挫折有足夠的心理預期。是一種“短平快”卻有效提升創業者心理素質的重要方法。
總之,培養學生“敢為人先、追求創新、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需要注重學生自我統合、人際交往、挫折應對、情緒管理等積極心理品質的教育。以課堂教育、日?;顒雍托睦硭刭|訓練營為抓手,構建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