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翻轉課堂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文章主要通過翻轉課堂的理念、形成和歷史發展的闡述和研究,探討了其在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的可能性,具體實施步驟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翻轉課堂;藝術;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和國家對于《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政策的發布,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們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在將信息科技現代化技術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創新理念及教育模式的研究中。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將現代科技和教學研究相結合的新型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學習。
一、翻轉課堂的概念及意義
翻轉課堂,又稱顛倒課堂,簡稱FCM(flipped classroom)。在翻轉課堂的模式教學中,授課者以所教授內容為基礎,利用信息技術的輔助工具創建相關視頻。知識傳授通過課下學生自主性學習視頻,查閱資料,或與其他同學討論完成。隨后通過自主性測試,課堂師生、生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合作與共享,實現從知識內化到融會貫通到熟練掌握的學習過程(崔艷輝,王軼,2014)。1991年哈佛大學的埃里克·馬祖爾(Eric Mazur)教授借助計算機應答交互系統或選項卡片,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將傳統單一的講授轉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互動的創新教學模式(崔艷輝,王軼,2014)。隨后他提出了同儕互助教學(peer instruction)的理論,提出學習步驟包括知識傳遞和吸收內化兩個部分。美國邁阿密大學三位教師邁克爾· 特吉利亞(Michael Treglia)、格倫·普拉 特(Glenn Platt)和莫琳·拉赫(Maureen Lage)介紹了他們在美國邁阿密大學教授“經濟學入門”時采用的“翻轉教學”的模式(Maureen J. Lage, Glenn J. Platt & Michael Treglia, 2000),但并沒有提出具體的概念。2007年,美國高中的兩位化學老師亞倫· 薩姆斯(Aaron Sams)與喬納森·伯爾曼(Jonathan Bergmann)在用附有聲音的PPT講解視頻給缺席的學生補課時,發現在校上課學生對此也十分感興趣,并反復觀看研究。他們開始推行實踐翻轉課堂式的教學模式并取得了成功。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流行,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逐漸流行起來(Aaron Sams, Jonathan Bergmann, 2013)。翻轉課堂的模式總結起來就是將學習過程的第一步信息傳遞放在了課下,并以視頻的形式通過學生自主性學習來實現。而在此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通過課上交流分享和討論得以解決,從而實現學習過程的第二步,也就是知識內化。
翻轉課堂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與每個人交流,從而使不同基礎的學生得到了針對性的輔導。它顛覆了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習更加靈活、主動,學生參與度更強,學習熱情、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都得到了充分發揮,從而形成了英語學習的良性循環。
二、翻轉課堂在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英語的教學,一直都是國家關注和改革的焦點所在。但縱觀其歷史研究會發現,藝術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存在學生數量多,水平參差不齊,課時設置少,依然采用以教師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實用性不強等普遍問題。基于這種情況,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有實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翻轉課堂中,教師是學習的促進者,也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要推動者。教師應以所授內容為基礎,根據生活的真實情境和實際英語水平,設計教學步驟,制作視頻。通過調研、實踐、測評以及課堂討論互動,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掌握情況,調整課程內容進度,并及時給予反饋,使學生客觀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提高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增強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實現更加高效深度的個性化學習。由于翻轉課堂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素養的要求以及教師可能要面對新的技術技能的挑戰,建議翻轉課堂模式可以小范圍的試運行并測評后,再進行大面積的實施。
參考文獻:
[1]崔艷輝,王 軼.翻轉課堂及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4(11):116-121.
[2]Maureen J. Lage,Glenn J.Platt & Michael Treglia.Inverting the Classrrom: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00,31 (1):30-43.
[3]Aaron Sams, Jonathan Bergmann. Flip Your Students Learning[J].Eductional Leadership,2013,70(6):16-20.